走过世界最高大河--雅鲁藏布江上下,也是在纵贯世界最高山脉东西。 这条我国著名的外流河,西藏第一大河,名称来源于藏语,意思是"从最高山峰上流下来的水"。 雅鲁藏布江源头杰马央宗冰川海拔5590米,深藏在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北麓的雪山深处,高接天边。性能好的越野车,七拐八绕,却可以一直开到冰舌脚下。高到极处,无须刻意耸立,弄成沟壑纵横。 渐近冰川,地球最高山脉这时就象顽童随手排列的一堆小积木,在视线以下闪动成一个个不规则的小三角。从高处雪山洁白亮色依次看下来,色调渐灰:冰川铁灰,地面土灰,一直看到脚下,俨然一派焦焦的戈壁景观。 最初的江水已是乳白色,奶汁一样流成一张网。同长江、黄河源一样,雅江源的环境也日益恶化。冰川退缩痕迹清晰可鉴。 江源的天蓝得刺目,蓝到让人恍若置身另一个星球。忽而飘过一团棉花云,云彩投下的温暖光柱里悠然走来几个藏人,年长的一个还带着一副眼镜。这被外人视作"生命禁区"的地方,原本就是他们的家园。除了表示敬意,叹自己浅薄,想不起该说些什么……太阳游动,云团飞来,景象变得超出常识,拿起相机猛拍,只能是凭下意识,拍了些什么?天知道。 这实在是个奇妙的所在,雅鲁藏布江源头不远处,就是佛教、印度教、苯教等教徒心中的世界中心--神山冈仁波齐以及圣湖玛旁雍错。不知是巧合还是上天有意安排? 杰马央宗冰川的乳白色融水流到几十公里外一路汇纳百溪,已是一条真正的河。我们乘船漂过,一路上队队飞鸟列队护航,令人心旷神怡。每天的景色都是莫测难料,老天考验我们的冰雹、狂风、骤雨都是最好的插曲。"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有一天,连续的风云变幻后,落汤鸡似的我们一下子就看到了三道彩虹。真是舒服死了! 再往下,河的两岸出现巨大的星月形沙山沙丘 ,绵延上百公里,一直延伸到马泉湖。这在世界大河中,是罕见的奇观,也是大自然提醒人类的早鸣钟:青藏高原气候正在变暖,变糟,灾害越来越频繁,大片草场正在沦为荒漠……在雅江源头第一县仲巴,不久前的一场雪灾中死亡牲畜9万多头,县城在风沙的威胁下已经被迫搬迁三次。刚刚建起来的新县城,却已经面临缺水,能否坚持20年不搬?县委书记普琼也说还真心里没底……环境恶化,这里面人为的因素有多少?说不清楚。科学家们能够肯定的是,海湾战争的硝烟曾污染了珠峰…… 雅鲁藏布江过了里孜进入中游,河谷变窄,渐有灌木生长,人烟却多了起来。漂到萨嘎县城那天,搭好帐篷,我们才发现自己的营地原来就在一座水葬台下。--这些奇风异俗对于摄影者,都是绝佳的题材。但稍稍深入,我们为自己猎奇的目光而羞愧,我们有的只能是对这个高原民族尊重和敬佩。 过萨嘎,雅鲁藏布江一改温情,进入狂怒的仁庆顶、抗耐峡谷。这里山高谷深,滩多浪急,我们也屡经真正的危险,开始体验漂流的生死考验。这两个峡谷虽名不见经传,凶险程度却不亚于长江虎跳峡。随着河谷里山势变幻,小气候的不同,景色也是神奇而充满变数。我们曾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见到了一片孤零零的松柏林,这些,真是值得植物学家研究的好课题。 我们这个地球上的最高点珠穆朗玛峰以8848米的高度矗立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拉孜以南100多公里的地方。在珠峰脚下,雅鲁藏布江又恢复平静,在宽谷中恬静回旋。以她宽广的胸怀和她的支流冲击出大片土地,形成著名的西藏粮仓,哺育了悠久的藏文明。这时,她已水量大增,年径流量超过黄河,仅次于长江、珠江、黑龙江,位居中国第四。传说中,西藏的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就在山南地区乃东县的一座小山上;第一座藏传佛教寺庙桑耶寺在扎囊县境内的雅鲁藏布江北岸;还有伴随着封建农奴制一道诞生的最早的庄园遗址也在这里……在这一带,可供拍摄的绝佳题材,处处可见,可惜我们行色匆匆,未及深入。 雅鲁藏布江冲过更为凶险的朗县、加查峡谷,到米林县,又是一派风平浪静,甚至让我想起江南。其实,这是她在为冲击大峡谷积蓄伟力。 平静到派乡,雅鲁藏布江以无畏的勇气,呼啸着一举冲破海拔7782米的世界第十五高峰南迦巴瓦雪峰和海拔7234米的加拉白垒雪峰的夹峙,一路以无数个马蹄形拐弯的姿态战胜千难万险,奔向大海。…… 雅鲁藏布江目前最引起世人关注的正是她下游的这个马蹄形大拐弯峡谷。 1994年,雅鲁藏布大峡谷取代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科尔卡大峡谷被确认为是真正的世界第一大峡谷。1998年秋,中国国务院正式命名她为"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长504.6公里,最深6009米,核心地段最大坡降千分之75.35。大峡谷入口处的派乡海拔是二千八百多米,拐了几个弯流到墨脱海拔却已经只有几百米,江水流速最快竟达16米/秒以上…… 这条世界最高大河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南麓海拔5590米的杰马央宗冰川,一路深切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缝合线及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板块缝合线,最后造就的这个绿色峡谷的确是一个值得举世瞩目的奇迹,留给人类的也不仅仅是一个整个雅江中最复杂最险恶的谜中之谜:这个围绕着海拔7782米的南加巴瓦峰的马蹄形的大拐弯峡谷,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最东端。逆雅鲁藏布江而上,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也是雅江中部的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而从雅鲁藏布江源头再往上,在喜马拉雅山脉的最西端,围绕着世界第九高峰南加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竟然也有一个印度河上游冲过的马蹄形大拐弯。科学家们便奇怪:为什么同一山脉的两端会有两座山峰遥相呼应地对峙着?为什么这种对峙又几乎对称地被两条大河深切成马蹄形大拐弯峡谷?这是大自然偶尔为之还是深藏地壳运动规律?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是咱们这地球上最年轻的高原和山脉,并且一直还在长高,一直被看成是打开地球历史之门的金钥匙,这一西一东两个"地结"、两个峡谷,自然是最理想的"锁孔"。 雅鲁藏布大峡谷中新近发现的奇观是几处大瀑布。 阴差阳错,在"发现"大瀑布的那些日子里,我和藏族民工更桑作为"雅漂"第三分队在徒步大峡谷腹地最艰险的地段,独行了近一个月。我俩走在一支"国家队"二分队的前面穿越了"无人区",看了一分队"发现"的一处瀑布,快出来时,又去看了"国家队"三分队"发现"的另一处瀑布。 我们从墨脱逆江而上,先从巴玉村到达位于西兴拉山下的藏布巴东瀑布群,这里被认为是雅鲁藏布江主河床上最大的瀑布。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两处瀑布,有一个可以看得很清楚,当时目测大约高50米左右,另一个只能从上方看个大概,但看起来,气势却一点不亚于第一个。当时我曾经用随身携带的卫星定位仪测了数据,这里海拔2100米左右,距扎曲20多公里。 到达这个瀑布的路艰险异常。我们的前面的"国家队"据称是西藏登山队的专业登山队员绳索开路。孤独的我和更桑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和一把一米长刀,小心翼翼前进,有几段,真是在一寸一寸的挪,就这样,我还是摔下山崖六、七米,手里的那把一米长刀差点把自己的脸砍成两半。 老天保佑,幸好一棵松树接住了我,虽然从脸到腿伤痕累累,却得以保命。心疼不已的是胸前的一台佳能EOS1摔了以后,别的都工作正常,只是后盖打不开了。这让我无法换胶卷。幸好另一台佳能一切正常,负片、反转不时的换来换去,对付着拍了。 到达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顶端的扎曲村后,我们又逆江而上,到达被认为是最先"发现"大瀑布的绒扎地区,这里也是个瀑布群,共有7级,最大的一个瀑布相对高约30米,宽50米,7级瀑布相距只有几百米,形成总落差100多米。 科学家们认为,雅鲁藏布大峡谷河床瀑布群具有群体性、变化性和年轻性的基本特点,其规模为世界主干河道上所罕见,至少在中国是第一奇观。 雅鲁藏布江流到墨脱县城已经渐渐恢复平静。墨脱因处于大峡谷深处,以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而闻名。墨脱聚居着总人口分别为2000多和7000多的珞巴和门巴人。在这有着无尽美景却生存维坚的地方,这些顽强的人是拍不尽的素材,可惜,当时我只能考虑自己怎样才能找到大瀑布并活着出去,没时间深入。六世达赖喇嘛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就是门巴族,他留下的不朽诗集《仓央嘉措情歌集》脍炙人口,在海内外享有盛名。 雅鲁藏布江流出墨脱在一个叫巴昔卡的地方出国境时,已经走过了2057公里的远途。出国境后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后又汇入恒河,一路坦坦荡荡,经印度、孟加拉国奔向大海,全长2840公里。 我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到山的那一边,能到雅鲁藏布江下游佛祖的故乡去看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