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雨季墨脱

[游记]雨季墨脱

2008-05-22    sina.com.cn

雨季墨脱——翻越嘎隆拉

2006-09-04 15:15:41

大中小

雨季墨脱——翻越嘎隆拉

有着西藏绿宝石之称的墨脱县位于西藏东南角,喜马拉雅山南坡,与印度东北的阿萨姆邦相邻,长外以来,一直不为世人所熟知,至今没有一条可以使用的公路。然而在科学家的眼里,这里在却是一块神秘的宝地。有关墨脱所在的南迦巴瓦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已有不少专文论及,有关它的生物资源,虽已有不少科考队专门进行过调查,但距离了解其全貌尚相差甚远,尤其是鸟类学和昆虫学。历史上由于政治原因,更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使得进入这一地区进行考察的人廖廖无几。最早对这一地区进行考察的是英国军官Bailey和Morshead,
他们两人于1913年5月中旬秘密从印度出发,沿丹巴曲溯流而上,途经格当沿金珠藏布到达雅鲁藏布江,沿江向南到达今日之墨脱县后回转,沿江向北至加热萨,翻随拉到达波密地区。此后在半个世纪中再无任何控险者涉足这一地区。只是到了西藏和平解放后,我国组织的中科院青藏综考队才进入这片高山峡谷,其中较大规模的是在1982年至1984年间。八十年代后期至今,每年都有零散的人员抱着不同的目的涉足这一地区,其中为公众所知的是一些民俗研究者。我出于研究西藏蝶类的目的,在1995年的8月末,1996年的6月至8月两次进入墨脱县进行考察。
许多去过墨脱县的人都渲染它的极端艰险,从而吓住了一些有志于到此的山友,然而以我的经历来看,
大多数进出过墨脱的人们,在8月末至10月间所走的多雄拉之路其实并无真正的危险,每一个身体健康的朋友都可以安全地走完全程。然而在6月至8月的雨季中,进出墨脱的一些小路却是危机四伏,决不能与旱季的路况同日而语。我的两次墨脱行都是自费孤身前往,比起那些公费结伴而行的考察者要因难许多。我愿把1996年在雨季中纵贯墨脱时翻越嘎隆拉山口的经历奉献给众位山友。

从八一镇到波密县233公里长的川藏线上无班车营运。
我不得不在林芝县的公路上苦等了三天,才拦位一辆破“东风”卡车,在后厢上颠簸了一天一夜(有些藏族司机敢于在夜里走川藏线),
才于6月15日晨在微微凉风中到达波密县。这是个座落在山间宽谷中的小城,被自东向西流过的帕隆藏布江分成两部分,北半部称为波密,南半部称为札木,之间被一座公路桥联接着。周围的高山上覆盖着成片的杉树林。站在波密县城里可以远望苍翠山峦后面的雪峰。虽然由于疲惫而几乎站不住,我却长时间地呆望着南边山峦后面被云半遮的银亮雪峰,那也许就是嘎隆拉山—通往墨脱所必经的关口。

连日来不停地坐车,我患了感冒,不得不在波密小住了几日。夸张地说,这里四川人要比当地的藏族还多,因而在波密吃住都方便,也很容易补充给养。根据上次进墨脱的经验,我买了一箱方便面,几包奶粉权作路上食粮。

进出墨脱的路共有5条,
我准备走的翻越嘎隆拉之路在前几年曾修通过一条公路,一位朋友告诉我这条路相对多雄拉之路要好走一些,这使我在脑海中把它想象成了一条如川藏公路般“宽阔”的阳关大道,然而事实证明这种想象十分可笑。为了获取可靠的信息,我几乎见人就问去墨脱的路况,但只有很少的人比较了解,
说嘎隆山要到8月才开山,目前仍被雪封,但门巴族人已经可以走小路翻山口进出墨脱。我竭力想找到几个门巴人来打听情况,如果运气好,还可以跟他们一起走,但没有成功。

我不能在波密县多耽搁。
6月20日早早起床后,就出发了,背包足有40多斤,都是必不可少的装备,帐篷、睡袋、干粮和考察昆虫的用具等。为了轻装,早在安排这次旅行之初我就放弃了相机。通往墨脱的路始于札木镇北端的一座喇嘛庙,它沿着一条向南裂开的山沟而行,沟底河水汹涌湍急。

天气很好,太阳钻出薄云,暖烘烘地照在山路上。沟谷两边的山峦青翠繁茂,一个人孤零零地开始了前途未知的墨脱之行。脚下的路,不再有任何人的痕迹。清风拂面之时,我想起了往日孤身旅行时碰到的同道者,伤感之余也激起了一种莫名的豪迈,我又回到了自然的怀抱。因为不适应背包的重量,我扔掉了唯一可扔的装备—一把小斧,准备用来防御和砍柴的工具,即使这样,走起来还是很累。下午一时左右,我已把波密远甩在后面,来到了嘎隆山的山脚。一片雪峰环抱的牧场,左侧的小山坡上有一座喇嘛庙,牧场上有一些藏式帐篷,几头牦牛闲放着,不见一个人影。前方被连绵的雪峰遮挡,公路在右方盘旋而上,消失在一片白色之中。我试图用肉眼辩认哪个隘口是可以通过的嘎隆拉,但很快发现这是徒劳。因为从牧口都是陡峭的冰川,上面根本没有任何路迹。我决定沿公路一直上去再说,天开始下雪,但碰到身上就化了,公路两侧尽是未化的积雪—更恰当地讲是冰。天地间一片灰白,风刮了起来,很冷。为了轻装,我连毛衣都没带。

公路在一处转弯处彻底消失了,一个60度的倾斜冰坡使得路在此成为终点,除了后退无可选择。我在牧场边的公路上搭起帐篷。雨渐渐停了。饥渴难耐,此时我最大的愿望便是吃顿热饭。找了一大堆枯木枝,大都是因下雨淋湿了,把一个打火机用坏了才生起一堆火来,这使得我只能在前途未卜的迷惘中,带着对又香又热的面条汤的渴望进入了梦乡。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9b2a0101000558.html35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