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巴松措的美丽传说西藏林芝游记攻略 |
[游记]巴松措的美丽传说西藏林芝游记攻略 |
2008-06-10 yoyv.com |
《巴松措的美丽传说》是部手机诗体小说,文字不长,但是别有意境。想到这,今天我就来说说,我所看见的巴松措吧。 巴松措位于距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50多千米的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是红教(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虽然巴松错深藏在交通闭塞、远离城镇的山沟里,但它却以其林木繁茂和群山耸立中的那一池碧水而广为外界所知,成为林芝地区最早为人所知的风景区之一。 (这是网上的图片,是不是很像九寨沟?我去的时候风景可没这么层林尽染!) 到巴松措的时候已经接近下午5点了,天阴沉的厉害,四周雾蒙蒙的一片,雨也愈发大了。在纳木措时,听有的游客说巴松措更加秀美,于是,我们对巴松措更充满了期盼。 可惜,初见巴松措,一点没觉得它美,仅仅觉得它似曾相识,真是很像九寨沟。 山上和岛上的植被和九寨沟见到的如出一辙,也难怪吗,谁让它们同属藏地,气候相似。 书上介绍说,巴松措又名错高湖,“错高”在藏语中意为绿色的水,湖面海拔3700多米。湖形状如镶嵌在高峡深谷中的一轮新月,长约12公里,湖宽几百至数千米不等。 最深处66多米。总面积25.9平方公里。湖水清澈见底,四周雪山倒映其中,黄鸭、沙鸥、白鹤等飞禽浮游湖面。 但是我可觉得这里的水比九寨沟的差远了,也可能是由于天气的原因,这湖面的颜色泛着绿绿的昏暗,完全没有了九寨沟的清莹透亮。更别说什么湖水透明可见游鱼如织,情趣怏然,群花烂漫,景色宜人了。 我想如果你只是想来欣赏风景,这里真的不必来了,九寨沟呈现的色彩应该比这里丰富的多。但是如果你想探寻风景之外的颜色,想获得更多的审美,这里也许会给你更多的回味。 距岸边大约一百米处有一座小岛名为扎西岛,传说该岛是“空心岛”,即岛与湖底是不相连而漂浮在湖水上的。虽然只是个传说,却让人觉得蔚为神奇,只是那天下雨道路泥泞,否则我到岛上一定在某些地方跺跺脚,看看是否有空心的感觉。 小岛上有唐代的建筑“错宗工巴寺”,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措宗贡巴寺的南侧生长着一棵千年以上的奇树——桃抱松。关于这树有着许多奇妙的传说。 相传,湖心岛是鱼形山的山脊。远古时这里并无此湖,而是一座高耸入云的鱼形山,头北尾南卧在此地。 一天黄昏,一对雌雄怪兽在山中嬉戏,兴致正浓时,雄兽对鱼形山的山脊猛啃一口,瞬间,这座山急剧下陷,方圆几百里山摇地动。山脊创处顿时喷出腥红色的血水,直泻千里汇成一片红色的海洋,血腥味令人窒息,给人间带来灾难。这时,天庭巡视官俯视人间见妖鱼作怪,迅即禀报玉帝,玉帝即令“神犬”降妖、“神龙”造福。一道寒光闪过,妖鱼被神犬投下的神针钉住,朵朵梅花飘落在血海四周变为山峦,阻止了血水漫延。这时,忽见一道红光冲云霄,顷刻间海洋干枯血腥味消失,随即神龙吞云吐雾呼风唤雨,大地即变成了绿洲花海,巴松措由此而成。 鱼形山的山脊就是妖鱼的背部在湖心,神龙恐妖鱼得水后再造灾难,便在行雨时少降雨水将鱼背露于水面,让烈日曝晒以使妖气早逝。数千年以后,妖鱼果然修身成善。 在一个风清月朗的深夜,这条修善的妖鱼变成一棵满树桃花的桃树植根湖心岛;神犬见妖鱼已成善果,即将钉在妖鱼背上的神针变成一棵松树长在桃树上,与桃树同根共液生存,这就是奇树“桃抱松”,堪称世界一绝,特别是树叶上自然形成的奇妙的藏文字母,更令寺庙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只可惜,我是后来才知道这个传说的,不然一定会摘一片叶子留作纪念的。 后来沿着岛上小路,不一会走到了措宗贡巴寺。但是,依旧遗憾的是,因为下雨,进殿要换上鞋套,我们看排队游客实在太多,时间也不多,就没有进去。现在,想想还是应该看看这座著名的红教寺庙。 措宗贡巴寺属木石结构,上下两层,供有许多佛像。佛殿内有3尊巨大佛像:正中是弥勒佛,盘坐在莲花台上,笑容可掬;左侧是千手观音,右侧是金童玉女像。弥勒在藏语中称“强巴”,他是释迦牟尼佛预言的未来佛,要在释迦寂灭后经过天上四千岁,相当于人间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才能下生人间,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弘扬佛法。之前还正在兜率天宫中待命。他身相金黄色,有绀青色的螺发和肉髻,身着袒露右肩的袈裟,造型精美。
|
转自:http://www.yoyv.com/Blog/Log/ssmmgg_11129_%BE%B0%B5%E3/42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