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部行系列游记 《东经114度向西》之四十一娄山关上忆秦娥

[游记]西部行系列游记 《东经114度向西》之四十一娄山关上忆秦娥

2008-06-27    sina.com.cn

车,进入了大娄山山脉,记不得这是我们此次西部行经过的第几座山脉,反正又让驰行的公路不得不憋屈起来,而让沿途的风景自然而然的雄奇和缠绵起来。

出发前,对大娄山脉的“娄”字产生了兴趣。这个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率很低的字,也有着很丰富的含义:最多的用法,它是一个姓氏。再就是作为“娄山”的名称。其实,它还有一些意义。作形容词时,它是“空”的意思,这是《说文解字》里的注释。而作动词时,它是“收敛”的意思。《诗经》有曰:莫肯下遣,式居娄骄――《诗·小雅·角弓》。而它也是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二宿。当然,也还有别的含义。

车,谨慎地行进着,人,在北纬三十度昏厥着,我睡了一会儿,赶着下来,给开车的同事换换手。没开多久,车只能以二十公里的速度行进,公路沿着山体的坡度蔓延,就像一个不忠实的男子陪着妻子逛街,不想依偎却不得不相伴而行。终于我们攀登到了一千多米的酒店垭。靠近酒店垭的五公里的地方,就是重庆和贵州的交界处,我们在瞬间又进入了西部行的第八个省――贵州。

酒店垭东临猫儿山,西靠尧龙山,两山对峙,山势巍峨高耸,山脉南北走向,形成一条长达二十余公里的深山峡谷,酒店垭就扼守在这条通道的喉咙之上,自古便是由巴蜀进入贵州的第一道天然的关卡。下酒店垭,翻青冈哨,再行进,就到了渝黔公路上最著名的“七十二道拐”了。

我们行走的这段国道,不是建国后兴建的,这段公路以前叫“川黔公路”,是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就倾力修建的。1935年2月,蒋介石致电贵阳的军政首脑,要求他们赶筑川黔、黔湘两公路,限期完成。数以万计的民工和工程技术人员不辞辛劳,洒血献身,苦战十载,川黔公路方得以贯通。抗战爆发后,从滇缅公路运送来的物资,就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进巴蜀,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这真是一条悬系着当年国家命运的道路,一条真正的“国道”。七十二道拐,就是当年修建川黔公路时修建的,现在只是用沥青代替了当年的灰石,然后适当加宽而已,七十二道弯还是当年的模样。虽然,现在从重庆到贵州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设,而这条历史悠久的国道还是担负着大任。

从青石哨这座大山下来,接着就是七十二道拐。它是从重庆到贵州最险峻的公路。算起来从上山到山顶也只有十几公里路,却有正正规规的七十二道弯,而且每个弯角度都非常大,属于折返弯,行进十分困难。两台富康车以低于二十码的速度行进着,玩偶式得左转右转,细心地攀登着。开着988的老张是几十年的老司机,他都说这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多的弯道,不过,弯道倒是可以驱赶瞌睡,大家在折转反复中,反而没有了睡意。十几公里的山路,估计走了近一个小时,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顶。这里叫凉风垭,正当凌绝顶,才觉众山小。娄山山脉的沟沟壑壑,山山岭岭,在这凉风垭上看起来一目了然,清清晰晰。回首那七十二道弯,折折返返,不过是孩子画板上不经意的勾勒。前瞻娄山千山万壑,玲玲珑珑,仿佛是倩女缥缥缈缈的曲线。俯瞰下去,桐梓,黔北第一县的城郭,历历在目。在凉风垭,我们稍微驻足,继续沿着国道向下驶去。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44385a0100086x.html35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