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都匀 |
[游记]都匀 |
2008-05-22 sina.com.cn |
都匀-高原桥城(一) 2007-02-11 19:05:32 大中小 都匀—— 高原桥城 都匀是座有二千余年历史的云贵高原名城。原名都云,因城东有都云洞而得名。它位于东部陈蒙山脉和西部斗篷山脉之间,处在东西宽不到2公里,南北长15公里的狭长盆地上。都匀县志稿称:“黔虽山国,而匀有水利,厥壤称腴焉。山峰云横,溪水带环,田亩绣错,竹木交荫,鱼米饶乐,不减江南风景。”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经过都匀各族人民的辛勤建设,这座黔南州的首府,巳成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目前都匀以斗篷山、剑江、都柳江、螺丝壳及风啭河五个景区为主,构成了自然风光、高原生态、民族风情相互辉映的综合性旅游城市。 山光水色四方滩 我们出城沿剑河北上,去斗篷山景区新开放的景点四方滩。绕过一座山岭,再穿过一个大平坝,进入对面的山谷。沿小床河及水渠而上,不久只见峡谷中迎面屹立一座大水坝,坝下的泄洪孔倾水而出,形成颇为壮观的人工瀑布。右侧的峭壁上修建一条梯形栈道,拾阶而上到坝顶,只见坝内在较开阔的山谷中,蓄水形成一座人工湖泊,碧波荡漾,山光水色。湖边有 “先乘船,才能进山!”导游发给救生衣,带我们上船坐好。游艇滑过平静的水面,四周绿树森森,染绿一湖碧波。游船惊动了岸边草丛中的成双成对的鸳鸯鸟。其绚丽的羽毛,为湖水点辍了彩色。 水上峰回路转,迎面诸峰直插云天,轻雾缭绕,似在我们面前翻开一幅幅水墨山水国画。只是水路不长,十几分钟,游艇就到一处竹亭码头靠岸。 沿小路进山,修竹幽径,山花引道。不久,只见右边峭壁摩天。仰望山顶有一股山溪飘下,无数水珠,似轻纱飘拂。 再过廊桥,先闻轰轰之声于耳,随即见另一座山峰上,高悬大瀑布,从天际直下,真是“银河落九天”。下面是大水潭,瀑水撞击飞溅,激浪翻滚。潭边的巨岩,被冲刷成四方形孔状,四方滩因此得名。进深山还有多处美景,因限于时间,未及游览。 从四方滩景区回来,路经平坝田野,喜见引水工程的效益。干渠支渠纵横交错,将山水源源不断地引进良田。有利的水源,加上科技人员的指导,平坝上的农田建设大为改观,建成生态农业示范区,除了稻田,还有小鱼池,池畔有葡萄园,使生态得以良性循环,既有利农业增产,又有益于保护环境。使这里的田园风光,溶进了新的绿色景观。 彩虹多姿誉桥城 到都匀的外地人,对这城市的最深印象,无不惊奇于水多、桥多。都匀城东有东山、马鞍山,西有蟒山、西山诸峰。东西群峰簇拥,是一条狭长的带状盆地。剑河南北穿过此城,而又有9条支流经汇此地,把这片盆地切割成各种形状的团块。勤劳的都匀人多年来又在这些河流上架设起许多桥梁,这不仅便利交通,而且为高原城市增添建筑的多姿色彩。 这些上百座的横卧碧波之上的桥梁,形态有别,风格各异,造型别致,构成都匀市区独特的桥梁景观,使都匀有了“高原桥城”的美称。都匀的桥梁在明代已有记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漫游西南时,曾游历都匀。他在《徐霞客游记》中曾对西门外的石桥作过记述:“西门大溪上有新架石梁,垒石为九门甚整,横跨洪流。”进入清代,都匀发展成为贵州南部大郡,交通要道,桥梁建设大增,多达上百座。但到1949年,城区实际仅存34座。5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先后又增设许多新桥。 被称为百桥之王的是百子桥。当我们从市区漫步到剑河中段时,只见一座古石桥跨河屹立。这座桥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是座青石七孔拱桥,桥长140米,宽8米。桥两头各有古凉亭。桥中间现在加盖了仿古的茶楼。桥两侧各增人行道,供人们平时通行。桥两头,绿树成荫,沿江加护栏,成江边带状公园,现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从百子桥向前望去,上游新建有都匀大桥,桥长144米,宽14米,三孔净跨40米,与江流呈45度,是全国大中型桥梁中,斜度最大的桁架拱桥。位于平桥西侧的鸳鸯桥,造型奇特。桥身两边为两道圆弧形桥栏,远看如彩蝶振翅翩飞,近看似鸳鸯水中嬉戏。位于龙背桥下游的百步跳蹬桥,桥长120米,共有跳蹬163步,与水面落差0.1米,宛如长链横锁江流,是这里惟一趟水而过的桥梁。位于“梦遇观澜”上游200米处的会仙桥,全用青石建造,两孔共长44.5米,桥栏雕刻“八仙过海”浮雕,别具古雅风格。在小围寨附近的剑河河段,在不足200米的河流上建有公路桥、行人桥和铁路桥三座桥梁,紧紧相近,构成一江三桥的奇景。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38c495010007c5.html28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