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洞居山望水,洞穴藏在祥凤山腹。当我来游望天洞时恰值夏日。其时,祥凤山丛林茂密,绿叶纷披。祥凤山脚流淌着宛转而飘逸的大雅河。游望天洞往返必经出入口处的两座河桥。望天洞入口桥在上游。行桥将达对岸,迎面巨岩上刻着“鸿蒙”两个遒劲的大字。这是我入洞前的第一印象。来到望天洞口,导游员特意问:望天洞入口的通道是天然形成的还是人工凿通的。一看洞壁游人皆不难回答:定为人工,因新有凿痕。 望天洞初步查明的主洞加支洞长度共约万余米。开发旅游的初期就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由于没有找到出口,游人游完洞后便由原路折返而回,甚多不便。开发者便钻岩凿洞,这便是现在的入口通道。入口通道微微斜下,过了200米长的通道便进入了神秘的洞府。望天洞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年被发现的。实际上在此之前的许多年以前此洞即被人们所看到所知道,但为什么不说成是在那时被发现了呢?因为那仅仅是看到和知道这一个洞口而已,只知皮毛而不知内涵,也没有起出一个确切的名字。上世纪90年代初年的发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发现。因为发现者进行了惊险的探索。明知洞中险,偏向洞中行。多人带着绳索、照明用器和干粮,在幽暗不明的未知洞里摸爬钻攀,历尽了千惊万险,千辛万苦,经过几个回合的摸索逐渐明了洞中的幽奥,探明了洞府的价值,以后陆续开发出来。所以我们现在才可以悠哉悠哉地游览。我们在本来是危险丛生的洞穴里游览,游途上有石板和水泥铺就的通道,有上下竖起的天梯,有深潭险谷上的栈道,有河上的桥梁,有上下起伏的台阶,且有灯光的照射,有导游员的引导……,幽暗莫测之险变成了明亮的通途。是探险者的脚步奏响了人类向幽暗要答案的进军令,是探险者脚步的延伸而实现了对望天洞真正意义上的发现,是探险者的发现而奠定了望天洞开发的基石,是创业者的开发使沉睡亿万年的地下艺术殿堂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而展现在世人面前,是开发者的经营使望天洞的人文内涵日益丰富,旅游功能不断完善。一个地下旅游胜境所来何易!我们的心会对探险创业者说谢谢,我们的脚步会说要珍惜眼前之游,我们的情感会说要珍惜身边之物,我们的眼睛会说尽情欣赏上苍赏赐的奇景吧!胜境之游已在脚下,奇景之览就在眼前,我现在已置身于洞天福地。 望天洞游人可达之处有七千米。仅仅是已经探明的长度就已经是我国黄河以北最长的溶洞。望天洞到底有多长,谁也说不清楚。在距望天洞几十公里以外的桓仁境内也有几个山洞,民间说这几个山洞是和望天洞相通的。现在谁也不能否定也不能肯定这种说法。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望天洞到底有没有出口,出口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楚。望天洞之长现知其起点,不知其终端。望天洞时狭时阔。狭窄处需要爬行。我们现在行走的通道有的地方需要弯腰低头,是在开发旅游时加以扩充的。有的地方洞腔高旷,其中最大的厅堂六千平方米,可容纳万人。望天洞曲曲弯弯,千回百转。它是自然形成的,不像人工开凿的洞穴可以有规则可循。望天洞时险时平。洞道平缓之处,走起来也相对平坦。而望天洞险处多多。我们在洞中行走时高时低,时而要上下陡峭的台阶,时而下临数十米的深壑深渊。导游员一再提醒游客注意安全,不要乱闯。可以说险象环生。有时蝙蝠飞动也会引起你的惊悸。望天洞幽曲险峻,恢宏雄壮,绵长幽远,千形万状,绝非一般的洞穴可以相比。给我们探洞的游人以崭新神秘,恍如隔世的感觉。 随着游览的脚步向前延伸,我越来越感受到了望天洞的规模和内涵,可以说望天洞规模宏大,内涵丰富。我们来游望天洞可以说是寻幽览胜访古猎奇。而今天此行不虚,收获颇丰。畅游仙府好快哉,秘境次第为我开。移步换景,步步出奇。望天洞里景点众多,导游员一路上频频地向你介绍所到之处的景点。你一下子也记不住这众多景点的名字。诸如边石坝(微型长城)、巨龟迎客、珠峰雪莲、如来佛掌、擎天玉柱、石旗、蟠桃、望儿山、神龙宝塔、姑嫂塔、虾兵列阵、花果山、众僧诵经、迷宫等等。已经命名的景点就有几十个之多,尚未命名的景点也有许多。“北国第一洞,迷宫世无双”,是在说望天洞是黄河以北最长的旱溶洞,迷宫全世界属第一。边石坝堪称中国之最,它的纹路奇特、清晰、神秘,像奇奥莫测的地图,像玄机无限的天书。石旗景观天下罕见。一片薄薄的悬垂下来的乳白色的钟乳石酷似一面旗帜在随风飘展,真是令人叫绝,把它比拟成石旗再恰当不过了。令人惋惜的是旗帜下方的一角不知被谁敲掉了一小块,敲者有罪,观者叹息。洞中玉柱擎天,宝塔凌空,群仙高会,僧伽列坐,石笋林立,钟乳悬垂,暗河幽幽岭谷险峻,且有仙宫神殿,瑞霭祥云,珍禽异兽,巧石奇岩,秘图美画,奇花异草,不一而足。洞中的景物千姿百态,千形万状,千奇百怪,笔下难以尽演。洞中遍布石笋、石柱、石塔、石花、石芽、鹅卵石、月乃石等数十种堆积物。岩溶有着多风格、多类型的特点。洞中景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这洞天福地游览,使人感受到了望天洞是一座多么丰富的地下艺术殿堂,也是多么丰富的人间艺术殿堂啊。游望天洞这众多的佳景,使人意绪飞扬,浮想联翩。望天洞意境幽幽,美仑美奂,诗寓景中,诗景交融。 我的游程不断延伸,游兴有如潮水涌动,脑海中禁不住跳跃出迷幻神奇四个大字。望天洞是迷幻的神奇的。后来我在一首歌词中写道“望天洞里如梦幻”,是有感而发的。洞里遍藏悠奥,奇幻莫测。有主洞支洞,大洞小洞,平洞竖洞,正洞斜洞,宽洞窄洞,有高扬头颅而望天的洞,有钻地千尺而入地的洞,有旱洞水洞等等。好象当年造洞的那个“神”左冲右突,上撞下踹,前闯后卫,又给洞中撞出了千孔万窍,有的可以叫做窝子洞,有的可以叫做半截洞。望天洞是多层多支的洞穴。这就可以看出望天洞不是简单的洞穴,而是复杂多变的洞穴。望天洞的姿态、形状、构造包罗万象,容量极大。望天洞的迷幻尤以迷宫为最。迷宫是世界级的景点,是世界之最。迷宫上下三层,一千多米长。我们现在所游的地方是中间层。上下三层又有支洞相通,迷宫中千洞百穴,千孔万窍,洞穴孔窍都是相通相连的。处处是入口,处处是出口,处处是门,处处是窗。千回百转,左盘右旋,可以左行右行,可以前行后行。处处有通道任君行走。像似放大了若干倍的蜂窝,但是没有蜂窝中蜂房的规矩。上下三层万孔洞,迷幻莫测令人惊。游迷宫令人惊叹不已。这是捉迷藏的好去处,只是不能胡乱行走,为保安全,人只能沿着通道和灯光而行。迷宫之迷,一是迷幻,再者迷宫形成之迷至今未解。我把它比拟成梦幻,因为我们的梦境往往扑朔迷离,虚幻飘渺,心中所明,口中难道。 迷宫不仅是迷幻的,也是神奇的。望天洞神奇里充满了神奇。望天洞景点的命名取之于钟乳石和岩崖石块的形状和神态,而且采用了比拟的方法,把洞中的景点比拟成大自然山川风物,飞禽走兽,尤其是比拟成传说中天上境界与神话和民间传说中的情景与人物,所比所拟相似相象,逼真贴切。每有根据景点的情境而编撰的传说故事,令人不仅得到了欣赏景点中感官的愉悦,而且得到了聆听传说故事中心灵的感悟。天上的宫阙,世外的神仙,传说中的仙境和神灵都是不存在的,但我们观赏神化的景物和聆听传说故事时却愿意是信以为真(也许会有人确实在当成真的了)。这就是言者津津乐道,听者津津有味。世本无仙任说仙,本不当真乐当真。望天洞中的景物玄奥神秘,精彩绝伦,笔难描述,口难评说,世上有类似的景物可以直接类比命名,而大多则无世上可比的实物,只有在人们神灵世界里来寻找可比拟的对象。由于洞中的景物多姿多彩,丰富多样,所以在世间实有之物和虚幻的神灵世界中可以斟酌比拟命名。名正言顺。有了名字,不但有了标志和符号,明确了身份和地位,而且由于和世间实物与神界仙人相联使人感受到其中的幽默,其中的诙谐,其中的智慧,其中的奥妙,其中的乐趣。这种联系和比拟会使你得到心灵的启迪,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到审美的愉快。游山玩水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我省,更应该把它说成是精神生活,是在追寻美欣赏美。而这种美是在人的主观心理活动与客观自然山水景物的融合中才能产生的。二者之间的桥梁就是文化。没有文化的旅游是不存在的,自然景观是旅游的基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我们游望天洞不仅仅是在欣赏纯自然的景观,更是在欣赏人文的内涵。即使是这些景观没有命名,没有传说,没有人文的包装,我们也是在用文化的眼光去观赏它。望天洞是天上宫阙,神仙境界,人间胜景,地下明珠。欲问游洞客,莫非已成仙?欲问求仙事,当向洞中来。 我在感受着冥冥上苍开天辟地的造化之功,这神秘的地下天宫是如何形成的呢?导游员虽然在此处解说简短,但也使游人初知一二。望天洞是石洞石府。由于在远古以前长期的地质运动,地表升落,岩层断裂形成缝隙,地下水奔腾冲刷,石灰岩溶解,缝隙扩大,形成洞腔。望天洞生长着众多的钟乳石,而且千姿百态,形态各异,色彩明丽。经过亿万年的滴水,水与石灰岩中的碳酸钙的作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钟乳石。是冥冥上苍的鬼斧神工凿开混沌开鸿蒙,而水又成了造就洞中景观的又一神力。冥冥上苍是大自然主体构造的主宰,而水是冥冥上苍的得力助手和洞中景观的生命之源。 我游到了望天洞口,洞口处轻雾如纱,飘渺虚幻。洞口朝天(故曰望天洞),洞口之外是蓝天白云,和风丽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孟浩然的诗句涌现在脑海中。“天下山川之胜,好之者未必能至,能至者未必能言,能言者未必能文”。位于桓仁县雅河乡湾湾村的望天洞,你是北国的瑰宝,辽东的胜境。我虽然笔拙,但还是要写篇文章来抒写心中的感受,来赞美你的美妙。因为我来游之前是心驰神往(向往),游览之中是心旷神怡(激扬),游览之后是心恋神想(怀想)。 行走在下山的林荫路上,好象周游仙境,返回民间。站在祥凤桥上,看碧波清流,河水清澈见底,有游人在划动着小船。有游洞归来的游客乘着滑索,在河上空飘然而过。岸上游人如织。跑马场上有游客或快马加鞭纵马飞驰,或信马由缰徐徐而行。地面水面,山上地下,都有旅游的内容和项目,这不成了立体旅游了吗?而且地下胜境游览唱主角,天下实在无多。桥下的大雅河,古时称作栋鄂河,河畔女真部落叫做栋鄂部,这是一个为后金政权和大清帝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部落。大雅河两岸四时景色优美:春天百花争妍,香飘原野;夏日群山滴翠,碧波荡漾;秋季枫叶如丹,万紫千红;冬时银装素裹,山川如玉。望天洞景区,岂只一时可游,一洞可游,实在是有好些旅游时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