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印象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
[游记]游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印象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
2008-06-10 17zou.com |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印象写个新游记 —2008-05-20 07:26 作者:百变^!^地图 关联目的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标签: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印象 因公到省城沈阳开会,住人民大厦。 出人民大厦往东走,不远就是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柳条湖桥,就是七十六年前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为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残历碑”,1999年又扩建成“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以前多次从这里路过,只是远远瞭望一下,没能到近前观看。 早起晨练的人,渐渐的多起来,信步走在洒满阳光的街道上,高大的“残历碑”映入眼帘。用花岗岩筑成的“残历碑”是一本翻开的台历,时间凝聚在1931年9月18日。 据史料记载,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柳条湖事件”。他们先是由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尔后嫁祸于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未进行有组织的抵抗,使日军当晚即攻占北大营。19日,日军又占领了整个沈阳城。4个月后,随着东北军不战自溃,日军顺利占领了东北三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地区从此被日寇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之久。 “勿忘‘九.一八’”,为了让子孙后代永世不忘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和耻辱,沈阳市人民政府在大东区望花南街“柳条湖事件”发生地南二百米建起了九一八事变历史博物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笔题写馆名。博物馆占地面积三万一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二千六百平方米,展览面积九千一百八十平方米。由九一八事变残历碑、警世钟亭、主馆、胜利纪念碑等构成独具风格的建筑群体。是一部全面反映东北人民惨遭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继而奋起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画卷,是一座大型的现代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 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残历碑”,整个建筑高十八米,宽三十米,厚十一米,用混凝土铸成,花岗岩贴面,呈立体台历状,两边对称。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在呐喊和呼号。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日。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的史实:“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整个建筑庄严肃穆,风格独特,既有现代化特点,又不失民族风格,让每个参观的人都回浮想联翩,记住那个“国耻日”。 在“残历碑”的前面有一座警世钟,悬挂在三角形的支架上。锈迹斑斑的钟身上铸造着醒目的铭文:“勿忘国耻”。 警世钟的旁边,倒放着一座“九一八”事变柳条湖爆破地点碑,是一九三八年日本侵略者修建的。此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基座、碑身、碑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成梯形,碑身为方锥形,与碑座衔接处为正方形,碑顶为炸弹尾翼形,三翼间距为七十六厘米,埋深为二百六十厘米(俗称“炸弹碑”)。这块碑既无碑志,也无铭文,碑身高七米,下面梯形基座,上书“爆破地点”。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证。
|
转自:http://www.17zou.com/TravelJournal/TravelJournalIndex.aspx?TravelJournalID=49064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