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重庆重庆游记:四川美术学院(一) |
[游记]重庆重庆游记:四川美术学院(一) |
2008-06-10 17u.com |
看了街景,还有时间,前往四川美术学院走走。 1940年建校的四川美术学院座落在重庆市西郊的长江之畔,是中国西南地区惟一一所高等美术院校,是中国八大美术学院之一。校园占地面积123公顷,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其老校区位于中国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正街108号,新校区在大学城。 老校区 1938年李有行、沈福文、雷圭元、庞薰琴等热血青年,在成都创办了“中华工艺社”,表达振兴中华之意。1940年成立由李有行任校长的四川省艺术专科学校。当时成都还有另一所南虹艺术专科学校也是人才集聚的地方,王朝闻、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史岩、叶正昌、程丽娜等都曾先后在那里执教、讲学,后与四川省艺术专科学校合并,并改名为成都艺术专科学校。随着解放大军挺进西南,一批艺术战士随军从西安南下,他们是由贺龙担任校长的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的一部分,抵达重庆,创建西南人民艺术学院。1953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成都艺术专科学校的绘画科,应用艺术科和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的美术系合并成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两校的合并,不仅人才荟萃,也是专家与战士的结合,西方艺术教育和传统文化与革命思想的融合。1959年正式更名为四川美术学院。 办公楼 青年文化中心 新教师楼 旧教师楼 五、六十年代,以大型群雕《收租院》为代表的超级写实主义雕塑作品,在全国引起了轰动,被赞誉为“雕塑史上的一次革命”,沈福文教授的漆艺作品《晨曦浴海》,被前苏联东方美术馆收藏;七、八十年代,学院的油画、版画创作,获得了丰硕成果,可称是建院以来的金秋时节,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罗中立院长创作的《父亲》,成为中国美术史里程碑的作品。八、九十年代,学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的拓展美术创作领域,使美术创作全方位上台阶,代表作有叶毓山等创作的《歌乐山烈士纪念碑》及壁画,集体创作的重庆长江大桥组雕《春、夏、秋、冬》和大型纪念碑群雕《红军长征纪念碑》等,四川美院的艺术史专家作为中国代表参加在芬兰、西班牙举行的高规格的国际美学会议,举办了《欧洲风景画展》《俄罗斯当代著名画家作品展》、奥地利艺术家《天人合一展》和《版画作品展》《新视角——来自南美的艺术》巴西艺术家作品展,《互动时代——长江中上游七省一市中国画展》《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大展》《全国美术院校学生速写作品展》等展览。参加了长江流域(重庆洪崖洞)山地传统民居课题研究,宜宾五粮液集团的企业形象设计,北京人民大会堂重庆厅的大型漆画设计等重要设计项目都得到了广泛好评。学院的美术评论、美术批评和美术理论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理论的成熟为美术创作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校景
|
转自:http://ct.17u.com/blog/article/101496.html77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