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缙云山

[游记]缙云山

2008-05-22    live.com

11月13日

缙云山

“缙”者,古语为赤色的帛也。缙云山,想来是因为云霞如红色绸缎一般在山岳间环绕飘逸而得名的吧。

缙云山古名巴山,坐落在重庆市北碚区,离西南师范大学不远,距主城区大约六十公里。李商隐《夜雨寄北》诗曰“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不知是否指的此山,有机会当请内行人士讲解一番。缙云山山形雄伟挺拔,绵延数十里,山上林木参天,环境清幽。天气晴好时,登峰俯瞰,能望见山下的嘉陵江和北温泉。

小时候学校组织到缙云山游玩,听当地人介绍,从前缙云山有四寨九峰十二庙。其时山中人口众多,香火旺盛,辉煌一时。可惜如今风光不再,九峰虽存,四寨全无,惟余一寺,去追忆往日的繁华和荣耀。不由不让人感慨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人生无常了。

缙云九峰,以各自形状特点和景象特征为名,分别为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夕阳峰。其中以香炉峰最高,狮子峰最著名。各峰应当各具特色,互有千秋,可惜我除了狮子峰外,别的山峰都只是远观,没有攀登过,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狮子峰虽处于九峰边缘,却在景区大道中央,因而一般上缙云山者,攀爬的都是这座山峰。山道青石铺就,依峰盘旋而上,一边峭壁耸立,一边悬崖深壑,险峻处有或石或铁栏杆保护游人。在爬坡上坎习以为常的山城人看来,这种道路并没有太大困难的。但对于生活在平原的游客来说,恐怕还是要发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了。

将近峰顶,一座石门出现在狭窄的山道上,门间以铁栅栏锁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经开门,插翅也难飞到峰顶。一次同一帮西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一起夜登狮子峰,就被阻隔在铁栅栏外面。守门的大爷抱着任凭你摇动三寸不烂之舌,我自巍然不动的态度,就是不开门。弄得大伙口干舌燥后还是只能败兴而归。

狮子峰因形似狮子而得名,峰顶立有一碑,上刻“狮子峰”三个大字,笔势苍劲,可惜不知谁的手笔。说来也怪,中国并不出产狮子,而国人却对狮子崇拜有加,盛大节日,经常举行舞狮活动。峰顶狭窄,面积最多几十平米,地面大都是光秃秃的石头。其上一亭,石材建成,有台阶到达亭的顶部。坐在上面,看远近各峰直插天空,抚摩峭壁上生长至此的松树枝叶,听耳边掠过的丝丝风鸣,真想长眠于此,不愿再回到烦杂的尘世了。峰顶悬崖旁一大块石头较为平整,由里向外稍稍倾斜,靠近最外处,用铁栏杆围成一处观景台。胆小的人站在这里,看脚下峭壁深壑,必定手脚出汗,背生凉意。说来惭愧,鄙人就是其中一员。由此极目眺望,北倍城区及西南师范大学等地尽收眼底,嘉陵江水如白色丝带一般蜿蜒绕城而过。石亭旁边,塑有一尊浑身金漆的狮子,造型拙劣,工艺粗糙,一看就知道是现代人匆忙的应景之作。真乃“月下举火,花间喝道”,大煞风景!

狮子峰下东侧,就是缙云寺了。缙云寺始建于南宋年间,背依群峰,面临幽谷,地理位置极佳,乃风水家所言的绝妙好地也。真是佩服古代佛家弟子的眼界,寺庙大多修建在山水精华之处,即使懒于颂经,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也会超凡脱俗的。可惜虽经历代修整,康熙年间还大兴土木重新建筑,但寺庙现在已经破败,外墙斑驳,内里陈旧。大雄宝殿上供奉的伽叶古佛,也很久没有修葺过了。佛的右侧,悬一口大钟,高约一人,为清代道光二年所铸。善男信女,只要随喜功德,都可亲自撞钟三响,以求得健康平安。庙里没有出家人,只在功德箱旁坐一居士(疑是景区管理人员),有人往箱内投钱时敲磬三下以示答礼和祈福。功德箱内随喜不少,烧香拜佛的游客也颇多,寺内悬挂请愿还愿红稠也很密集,却不知这些钱财作了何种用途,任由古寺败落下去。寺庙周围古木森森,修竹掩墙。山门之外,两株参天银杏,一亭数碑,见证了古寺昔日的繁华和今天的没落。

寺旁一栋精舍,长年院门紧闭,不知其名,也不知其何所用途。但绿树掩隐间飞檐画栋,修缮得精致美妙又古朴大方,当是非凡之所也。其大门对联不知何人所作,平俗易懂且颇有禅意,窃以为乃对联中精品,多年来一直牢记心头:你可知前世早已注定何必偷偷摸摸干些歹事;我却晓今生都有安排只想开开心心做个好人。

缙云山植被茂密,林木葱茏,森林覆盖面积上万亩,形成繁多物种的自由生长。只是对于植物来说,我实在是门外汉,除了挂牌说明的以及另外少数几种,其余的都要么叫不出名字,要么张冠李戴了。据说山上还有罕见的植物中的活化石“水杉”,为1.6亿年前的古生物,可惜我没有看见过,或是见过了也不认识,无缘仔细观察。

印象之中,缙云山上最多的植物是松柏和竹,不过这也可能因为爱好而误记了。它们不仅都有清高脱俗的意思,且常年碧绿,不畏风寒,所以颇得我的喜爱。竹海深幽,松林苍莽,走在其中,如潜行在神秘幽静的海底,任凭海面风狂雨急,下边却依然宁静安全。晴朗时,缕缕阳光从枝叶的缝隙间透射进来,形成道道细小的光柱,林间蒸腾的雾气在光柱间氤氲飘荡,如仙界般令人痴迷而不忍离去。或许夜深人静之时,也会有们仙人在此饮酒赋诗,应答唱和吧。

竹海和松林不但给人精神上的慰寄,还能带来物质上的实用。竹子做的椅子凉床等家具,美观耐用,农村居民常用的劳动工具如簸箕背篼等,也多以竹子编织。竹笋鲜嫩可口,竹荪不但味美,且能入药,集保健与美食于一身。松针好象也能做成食品,鲁迅的《理水》里似乎就有松针饼出现,但在《采薇》中,伯夷叔齐就已经不明白它的制作方法了。即便如此,松果可是没有人能否认的美味吧。重庆风俗过年家家户户都自己做香肠腊肉,春节前,就有山民拖着堆积如小山一样的松柏枝叶沿街叫卖。经过松柏枝叶的熏烤,松柏的清香都渗透进香肠腊肉里,那样的美味,让人一想起就垂涎欲滴。

从缙云后山进入景区,要经过好大一片柑橘林,道路两侧的桔树都望不到边。收获的季节,远远望去,无数金黄的桔子隐隐约约悬挂在浑然一体的碧绿桔林里,仿佛晴朗的夜空中闪烁的点点明星。一次口干,想从果农那里买几个桔子解渴,没想到他们让自己从树上摘取,不收钱财。真是古风犹存,令人佩服啊。

后山还种植了一片茶林,面积不大,不知是不是久负盛名的“缙云甜茶”。但不管什么品种,在这样山清水秀绝少污染的山坡生长出来,应该都很好吧。曾经与几个朋友下午从后山登缙云,谁知天色渐晚,却在山中迷失方向。日光隐去,山林里伸手不见五指,喊破喉咙也无人听见。只得手拉手联成一行,跌跌撞撞地往山下摸去。两三小时后,终于走出山林,并在微弱的月光下靠着这片茶林辨清方向,找到了山民自办的“农家乐”,逃脱了夜晚露宿山中的悲惨下场。秦始皇因松树遮避风雨就赐封其为“五大夫松”,我靠着茶林救命当称它为“八大夫茶”了。

缙云山有不少“农家乐”,犹以后山为多。因为从后山上山者大多都是西南师范大学或西南农业大学的学生(从后山走可以逃掉门票),故而此地“农家乐”的收费相对比较低廉。而且经营者几乎都是本地人,还保存了一些山民的淳朴和善良,提出要求他们都会尽量满足的。与那些打着华而不实宣传广告的宾馆饭店相比,这里才真正体现了“宾至如归”。

一次考试将近,压力过重,看书厌烦。朋友劝我去爬缙云山缓解压力。于是沿后山而上,一路穿桔园、过茶林、游竹海、览松景、喝泉水、逗松鼠,看连绵山岭逶迤,任清爽凉风拂体,心情自然轻快了。嬉笑打闹,走走停停,还惊喜的发现野地上有很多“蔗耳根”(学名鱼腥草,是重庆出名的野菜)。我们如同发现财宝一样,欢呼着就蹲地上挖掘起来,并孩子般的计较谁挖的大谁挖的长。到达一处“农家乐”后,把我们的收获交给他们洗净凉拌,味道比从前任何时候吃过的都香甜。农家自己种植的蔬菜和腌制的腊肉,真正的绿色食品,简单烹调,就比大饭店里无数佐料复杂加工的名菜更可口。

夜里关闭灯光,窗外月光皎洁,小院如浸在银色的透明乳液里,似乎只要轻轻搅动,院里的乳白空气就会随之流动。然而小院数步之外,除了树林的模糊黑影外,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大山将自己完全隐藏在黑色的斗篷里,只用山谷中阵阵回响的松涛,来提醒我们它的存在,这更加显示出大山的神秘。小院的宁静和大山的轰鸣相互映衬,也让我们明白了自然中动静的完美结合。

清晨,唤醒朋友一同观看日出。东面的天空渐渐由青而白,由白转黄,当橙色涂满天空时,太阳忽的一下从山梁上露出头来,转瞬间红霞满天,光被大地。神秘的大山也脱掉它黑色的斗篷,换上华丽而鲜艳的外衣,青山碧水、绿树红花、黑土黄石,都大大方方精神抖擞地出现了,山峰也罩上一层圣洁的光芒。太阳越来越高,终于完全跃上山梁,向高空冉冉升去,将山谷间飘逸浮动的云霞烧得绯红。“缙云”二字,不愧为此山所有也!

转自:http://zhoulang18.spaces.live.com/Blog/cns%21321CA56DDA35D37%21174.entry61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