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现年来最低水位——长江水危机 |
[游记]现年来最低水位——长江水危机 |
2007-07-16 yrrj.com |
专家称,青藏高原当年冬天多雪,次年夏天长江中下游洪灾的可能性超过1/3;少雪,则出现旱灾的可能性超过七成。随全球变暖,高原上的雪山正加速变秃。 长江重庆主城段水位降至有记载以来最低。船只搁浅在滩涂上,城市供水紧张,预计枯水还将持续10天左右。 这次枯水期,武汉长江大桥的水位线异常低,以往浸在水中的一段都露了出来,成为一景。 安徽芜湖,长江水位过低使当地航运和渔业陷入窘境。趁枯水期,航道标志正在紧张施工。 枯水期提前两月,陷入130年来最低水位,引发蓄水之争 重庆朝天门裸露的江滩上,搁置着大量码头跳船,这个长江上游的城市还未从去年夏天的大旱中缓过气来,又在今年开春拉响枯水警报。前日,长江重庆主城段水位已降至1892年有水文记载以来的最低水位。枯水不只出现在重庆,以三峡工程为傲的湖北宜昌,长江水位也在年初创下了有水文记载130年来最低,而在千里之外的安徽芜湖,大片滩涂裸露,引来许多寻宝者,据说在那些沉于江下数百年的泥沙中,散落有明朝永历年间的钱币。一种质疑声出现:枯水原因除降雨偏少外,主要是水电站、水库太多。类似说法很快被否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金祥昨天表示,重庆出现断航与上游建大坝无关,三峡枢纽工程更利于嘉陵江上游通航里程的航运。他还强调,科学建水电站、大坝不会引发长江断流。不论枯水是否与大型水电工程有关?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可以肯定的是,从积雪渐少的青藏高原到用水量与日俱增的华东沿海,长江及其许多干流正经历一场严重的缺水危机。 亮锃锃的筒靴,月牙儿小锄头,老刘两只脚踩在长江里,寻找前朝的遗物。 那是一枚枚散落的锈蚀铜币,它们本该继续沉没在江底。然而,今年年初,随着长江陷入130年难遇的低水位,这些被江水湮没了几百年的古物露出了江面。 “平均低2.4米”,据长江水文局统计,自长江进入枯水期以来,中下游的持续低水位异常罕见。进入1月,干流中下游沿岸城市陆续拉响枯水警报。宜昌水位为有水文记载的130年来最低,汉口排名倒数第三,大通排名倒数第二。 今年长江中下游的枯水期提前了两个月。“长江中下游枯水期提前和三峡蓄水有关”,2月初,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长江航道局航道处负责人这样说。 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统计,去年的枯水给长江航运和渔业带来了180亿元的损失。大型水库在枯水期间蓄水对江河影响,正在成为受到官方关注的话题。长委会此次修编的长江流域规划,已把重大水电工程对流域生态影响作为重点纳入。 明朝钱币归来 对于古玩收藏家老刘来说,这是收获的季节 处于长江下游的芜湖是顺流而上最后一个受到潮汐影响的沿江城市。今年年初,芜湖0.6米的罕见低水位,把不少人的眼光吸引到了这里。 老刘名叫刘湖森,在芜湖退休后成了一名古玩收藏者。1月30日下午,老刘和另几个人身影闪动在一大块裸露出的礁石小岛上,各居一隅,寻找隐藏在破碎的青花瓷碗和茫茫沙石中的古代铜钱。 这片礁石小岛被当地人叫做关门滩。长江水位从2006年6月开始持续下降,到今年1月出现了1米以下的罕见低水位。随着江水的减少,滩石一点点暴露,1月31日,这片裸露的江滩已经接近半个足球场大小。 老刘要找的是明永历年间的钱币,论牌价至少值1000元。他对这关门滩的地形熟记于心。水位越低,江底滩石露出越多,寻到永历钱币的概率就越大。他喜欢在滩石的最外缘寻找,在那些每天新露出来的地方,不时用脚翻动碎石子。 在老刘为找到一枚铜钱惊喜的时候,“陵道标201号”的船长赵国平正面对着缩退的江水发愁。赵国平掌舵的是一艘航标船,任务是划定轮船的航道。2006年,他经历了一个最忙碌的冬季,每隔一到三天,辖区内所有航标都要重新调整。 赵国平在江上已经有30多年航船经历,对长江脾气了如指掌:每年11月进入枯水期,到第二年开春三四月份,洞庭、鄱阳两湖来水,长江泛“桃花汛”,下游水位开始上涨。至6月川江来水,长江进入汛期,水位在波动中上涨到9月末。此期间,川江水和两湖水系相连,互为补给。 然而在过去的一年,他眼见着熟悉多年的自然规律令人吃惊地发生了变化。长江没了汛期,枯年更枯。 鱼太少,渔民改行 鱼儿、传统,已随江水的退却渐渐难觅踪迹 老刘和赵国平都能看到岸边的中江塔,这里标记着长江和青弋江的交汇处。此前,八角塔前水流湍急,闪烁的长明灯指路消灾,传说历代渔民凡经过此地,就往下面抛钱币和瓷碗保平安,此种习俗一直延续到现代。如今,这一传统或将永远消失,因为两条凶猛的江水碰撞的情形已不复存在。冬季的青弋江弱化成一条细小孱弱的水流,除了还和长江相连,再也看不出它作为一级支流的其他特征。 水位下沉,令芜湖渔政部门感到头痛万分,水草丰美的浅水区,本是幼鱼的天然饵料场。随着江水退却,这个长江鱼类的“托儿所”蜕化成裸露在外的江滩,鱼类繁衍陷入危机。去年枯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芜湖三鲜之一的鲥鱼在茫茫江水中已难觅踪迹,渔民用正常方式很难捕到鱼,一些人就偷偷用上了电网,涸泽而渔的恶性循环使长江陷入更深的生态危机。 鱼太少,一些渔民开始悄悄改行。张伯从小就在长江上扎猛子,此前几十年一直捕鱼为生。直至无鱼可捕,他干脆抛开渔网,改摇小船,专门接送人们到裸露在江水中的沙滩上玩耍。水有多浅?他一伸手就指给你看,半根船桨就可触到底。 随着水往下沉,水上营生的新方法层出不穷。渔民将渔船改造成捞油船,将小船跟在大船后面,捞起溢出的废油。枯水期的长江,这是最活跃的行当。 衰弱的汉水 去年秋天,运不出去的煤炭像小山一样堆积在码头 “今年的枯水期比往年更长了。”吴黄成在江边的写字楼里,透过玻璃,看到船突然搁浅在暗礁上,走不动了。身为芜湖长航凤凰货运公司副总经理的他说,今年长江上的船受到了低水位影响比较严重,长航的船和来自川江的船稍好一些,它们吃水比较浅。支流枯水远较干流严重。航运400多公里,如今已全线断航,而在2005年,内河航线至少还有100多公里可走。 和青弋江一样衰弱的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这条发源于秦岭南麓历史悠久的河流,在不久的将来还承担着南水北调中线的调水任务,如今正经历着 77年一遇的罕见枯水。为汉江贡献了约8成水的丹江口水库,在死水位之下一天天枯竭,这让湖北港务管理局航道科科长袁强新感到焦急。 “去年汉江根本就没有汛期。”袁不解地翻看着水文记录,来水量和往年几乎差10倍。特别是8月之后,随着丹江口水库的枯竭,汉江航运即刻陷入困顿,去年秋天,在重镇襄樊,运不出去的煤炭像小山一样堆积在码头。 2月7日,武汉附近下起了中雨,但长江干流汉口水位还是在持续下跌,长江水文局副处长陈桂亚摇摇头说,因为枯得太久了。 “上面把水拦起来了” 航道局:大型电站提前蓄水,加重长江枯水水情 2月5日,宜昌,滨江公园,大片游船货船一动不动排列停靠在岸边,像生长在江水中的楼盘。江水无声地顺着狭隘的江面缓缓流去,长江在这个冬天的萎缩令人哀伤。大面积碎石河床凸现,锈蚀的铁索向江中延伸,把船牢牢钉在岸上。 去年,到宜昌的水量只有往年的六成,据长江水文局记载,宜昌到1月基本处于历史同期最低水位,异常罕见。 “上面把水拦起来了,下面水位就降低了。”万大斌,长江航道局航道处副处长,他把三峡每天的调度记录存在桌面上一个文件夹里。航道部门对长江上各个大型水电站调度情况保持了即时关注,而三峡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去年8月13日,万大斌曾拜访过三峡大坝,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已经投入运行的3台机组因为上游来水不足停止发电,当时他感到了三峡发电的压力。而更令他头痛的还是中下游水位过低给航运带来的压力。 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翻看去年的水文记录,万大斌仍然难掩失望。“一般这个流量这个水位,只出现在11月,现在提前了两个月,九月末,长江就进入枯水期。” 去年西南大旱,上游连人畜饮水都困难,50多个水库死水位。万大斌认为,枯水影响了上游水库蓄水,大型水电站如三峡要完成蓄水任务,不得不提前蓄水,加重了长江枯水水情。干流水位的下降,带动支流湖泊水位下降,如鄱阳洞庭两湖,在枯水期也面临干涸困境,自然无水可补充干流。从而使中下游在枯水年面临的低水位进一步加剧。这是连锁反应。 据三峡总公司统计,此次三峡蓄水水位平均每天抬升0.55米左右,经37天,累计蓄水约105亿立方米。 蓄水期间,仅靠三峡的下游水位下降较为明显。据航道局调度记录显示,三峡自9月20日蓄水前后两日,宜昌水位从2.8米下降到1.9米,下降了0.9米;汉口水位从5.9米下降到5.3米,下降了0.6米。 “同年出现是巧合” 三峡总公司:蓄水不足以使枯水期整个提前 为了防洪,巨型电站储水一般不选择丰水的八九月份,而是选择在汛期结束之后。而近几年,水利界日益认识到,洪水也是一种资源。在汛期未结束时蓄水,成为了越来越多水库的选择。在枯水期,水库蓄水的利弊显得尤为有争议。 “三峡不仅要防洪,也要防枯,此次蓄水和长江枯水同年出现只是巧合。”在三峡总公司枢纽管理部高级工程师王海看来,航道局所指三峡蓄水提前了长江枯水期并不成立。蓄水期确实会使中下游水位比天然水位略为下降,但这些水并不足以使枯水期整个提前。三峡就像一个开关,本身不消耗水,只是把一部分水留下来到最枯的时候放,可以对长江起到调节作用。 据记载,蓄水期间,10月10日来水量最多,有1.9万方流到三峡库区,在截流了9000方之后,三峡放了另一半。大致估算,此次蓄水新增 110亿方库容,以37天蓄满计,三峡平均蓄水速度大约为3500个单位(1单位=1立方米/秒),以最丰水日1.9万为基数计算,三峡截掉了至少约两成的水。 据介绍,三峡和航运部门曾有商定,蓄水期间下泄流量不得少于5000个单位。但因为今年水情偏枯,长江委曾召集下游某些省份防汛抗旱办公室开会,征求意见后,要求三峡把放水标准提高到不少于8000。长江江务局介绍,多出的3000单位是今年的生态调度量,是参考湖南湖北两省意见补充的,出发点是兼顾中下游生态、灌溉用水。江务局副局长赵坤云介绍,长江水利委员会将根据每年水情确定生态调度量,以避免三峡蓄水给下游带来太大的影响。 蓄水和放水,在枯水季节这是一个矛盾的两难问题,有人认为它们事实上很难两者兼顾。赵坤云也承认,越是枯水,大型水库蓄水困难越大,而中下游需要考虑的生态调度水量也越多。 重庆大旱后遗症 史光前认为,说三峡蓄水导致枯水的人很外行 虽然三峡并不是长江中上游水系唯一蓄水的水库,但因为它是长江干流上唯一的大型水库,其一举一动之间自然颇受关注。 三峡公司介绍,曾有国外记者到三峡采访,开玩笑问起战争中,三峡高悬于上游的水是否很危险。负责接待的同志笑笑回答,战争常有征兆,而三峡蓄的水3天就可以安全地放完。 大旱大枯让人始料未及。长江水文气象预报中心副主任陈桂亚说,他们去年汛前发布的预报,2006年长江全流域降水正常,不过比往年“略为偏少”。 但在去年8月,川渝遭遇百年罕见大旱,多个县市出现了人畜饮水困难。长江水利委员会江务局局长史光前,重庆万州人,管流域调度,8月底回了趟老家,所到之处,铜梁、永川……均是满目焦黄,干裂的农田可以伸进人掌,耐旱的竹子都被枯死了。 川渝大旱,直接导致川江汛期来水减少。史光前说,长江是雨洪河流,去年全年降水偏少,也是中下游出现130年一遇枯水的主要原因。 “从专业角度,我们认为这种怀疑非常外行。”作为第一个对媒体表态枯水和水库蓄水无关的官员,史光前有用通俗语言表达复杂深奥学问的自信,他喜欢看BBC和Discovery的科学探索节目。 史光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没有水利专业知识的公众,“所以他有义务对公众解释基本常识,而且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三峡就像一个大盒子,把它装满之后,来多少水就放多少水。”在枯水的年景,史光前一遍又一遍,面对怀疑的公众阐述自己的观点。2006年汛期,正当长江枯水端倪初现之时,在8月28 日长江委新闻发布会上,史光前向中央媒体首次解释了“长江是雨洪河流,水情历来和降水有关,与三峡无关”。 虽然史光前满足于自己辟谣的有效性,但他仍然意识到了自己专业意见的局限性,他不了解公众特别是网络大众为何那么容易被不专业意见牵着鼻子走。 危机公关 一个关于三峡大坝的“木桶理论”正在广泛传播 史光前那次对中央媒体的公开表态,是枯水传言困扰的三峡的一次“危机公关”。 另一次危机公关是在“枯水无关论”发表之后,中央电视台曾邀请三峡办主任蒲海清、国务院三峡办水库司副司长黄真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董文杰,同“三峡有关论”的始作俑者、自称地理环境学者的王红旗,同时做客一个叫《决策者说》的栏目。大旱期间,王曾抛出“木桶理论”,说三峡大坝是挡住气流入川的瓶颈。 王红旗今年60岁,是通常被称为“民科”的那类人,曾创作《帝禹山河图》,并称《山海经》实际上是大禹时期的国土资源考察报告。就是这样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退休职工,说自己在大学学的是核物理,从中学开始就对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关心三峡的学者非常多。但王红旗的“木桶理论”无疑是被媒体放大传播最多的。 虽然中科院研究指出,三峡影响气温垂直方向不超过400米,两岸水平方向不超过2000米。然而这并不妨碍“木桶理论”随重庆的大旱和长江大枯四处蔓延。事实上,不少专业人士曾指出,王红旗的“木桶理论”只是借用了管理学术语,自造的一个相当粗糙的人造地形影响气候理论。但其中最引人深思的并不是王的理论是否正确,而是这样一个明显带有猜想性质的理论为何会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围绕三峡的一点点猜想都会被瞬间放大。 对于王红旗和他的木桶理论,史光前有点哭笑不得,但对航道部门发出的声音,他就不得不认真对待了。 航电之争 长江航道局的态度非常坚定,长江不能断航 其实三峡并不是第一个被质疑的水电站。早在2003年,二滩水电开发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云华就通过媒体辟谣,有流言称二滩电站是中下游近期缺水和航运困难的原因,这是有悖于科学常识。作为巨型电站,二滩兼有发电和调节水量的功能,丰水期边发电边储水,减少中下游抗洪压力,枯水期边发电边放水,缓解下游缺水。 然而,如此解释并不能平息所有纷争。对比起“木桶理论”的虚无飘渺,水电站蓄水是否影响中下游水位,其争议更为实际。 实际的结果,就是三峡和利益相关方在水最枯的时候开专会协调。 1月9日,三峡开发总公司,长江电力股份公司、长江航务管理局、三峡通航管理局、宜昌海事局、宜昌港务集团、宜昌航道局、宜昌航道工程局、葛洲坝过闸处三峡梯调中心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三峡总公司办公室开会。会议由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主持,专门协调三峡在枯水季节给中下游补水。 航道局一份文件记录了最终的协调结果,在三峡的可调节库容没用完的情况下,须满足庙咀(临近三峡下游的一个水文站)水位不低于38.5米。虽然从这份文件中已不能窥见当初的争议是否硝烟弥漫,但作为首个对三峡提出补水调度要求的单位,长江航道局的态度非常坚定,因为长江航运不能断,所以这是最低要求。 1月11日,三峡总公司宣布增加放水量,缓解中下游枯水。至2月初,共补水3亿多立方,据三峡调度记录显示,当时三峡出库流量略高于入库流量。更大程度上的补水始于2月8日,三峡再次宣布再补水20多亿立方,把蓄水水位从155米降到151米。 2月的补水综合效益最大,三峡总公司介绍,水力发电在水资源充沛的湖北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去年清江隔河岩、汉江丹江口水库都接近死水位,支流发电能力已非常微弱。而春节期间用电可能会更紧,故而动用三峡更多机组发电,当然也是进一步考虑到下游航运的需要。 第一次补水期间,三峡同时增加发电2亿多千瓦时。对比三峡蓄水带来的航运、生态利益纠葛,放水显得皆大欢喜。 然而不欢喜的一幕不久后出现在上游的长江重庆段,25日,一艘满载圆木名为“顺风3号”的重载轮船在长江重庆港猪儿碛水域搁浅,令此段长江断航。春节前后,随着三峡放水中下游水位有回升趋势。上游水位因来水量仍然较少而渐退,至2月27日测得重庆在航行基准面下0.74米,为有历史记录以来最枯。据航道部门分析,重庆水位在接下来两天还会消退。 从上到下的竞赛 三峡上游的无数大小水电站也会提前蓄水 “如果今年和去年一样枯,我们还是要研究提前蓄水。”据王海透露,三峡已经向国家防总打报告,今年要蓄到172米,正在等待批复。 凭专业敏感,王海曾观察到,去年3-4月份,上游来水还比较多,他猜测这可能和上游水电站汛前腾空库容有关。而上游有多少截水库容又和三峡蓄水能力息息相关。三峡曾请水文局做过中上游水电站蓄水情况的调查,尚不算将于2010年完工的“向家坝”“溪洛渡”,三峡上游的水电站库容保守估计已超过百亿立方单位,相当于三峡库容。除了大型支流上经国家批准才能建的大型水电站,还有小支流上各地自建的水电站,更是数不胜数。 |
转自:http://www.yrrj.com/dispbbs.asp?boardid=12&id=52029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