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登黄鹤望长江(二)

[游记]登黄鹤望长江(二)

2007-07-16    blogcn.com

Second day
下了一早上暴雨,行程被耽搁了。在旅馆里看电视打发时间,眼看着中午再不放晴,今天就等于报废了。幸好午饭后雨停了,大家立刻收拾好,整装出发。

“黄鹤楼,武昌鱼”可谓武汉两大特色,这趟行程比较背,没遇上好天气不说,也没遇上武昌鱼,去了好几个地方都说没鱼,要预定。我晚上就搭火车回去了,哪还来得及等这条鱼啊。没尝到武昌鱼实在遗憾得很,老感觉枉去武汉一趟。幸好没有继续暴雨,黄鹤楼总算去了,很开心,亲身体会了崔颢在黄鹤楼上登高望远的意境。
Let’s go! Follow me!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至唐朝,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入口处。小tip:门票50元,学生证可半价。
黄金周可真是人山人海啊。

此时可以看到前方一座白色的宝塔,这是“胜像宝塔”。
胜像宝塔亦称宝像塔,因其色白,又称白塔或元代白塔。塔高9.36米,座宽5.68米,是黄鹤楼故址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筑。

购买电子票,继续前进。(小tip:没有学生证的同学切不可浑水摸鱼借证买票,入口处同时检查学生票和学生证,缺一者需重新购票。经验之谈哦^^)

经过三层台阶形成的序列,“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终于呈现在眼前。由于黄金周在此举行活动,四处挂满了红彤彤的灯笼,非常热闹。

啥也不说了,先来一张纪念照,nasa到此一游!哈哈!
(谢谢摄影师小强,红灯笼和红衣服,绝配!太喜欢了!)

继续前进,我们看到了黄鹤楼正前方的《黄鹤归来》铜雕 。
铜雕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龟、蛇正驮着双鹤奋力向上,而两只亭亭玉立的黄鹤则脚踏龟、蛇俯瞰人间。相传古时大禹治水,感动玉帝,玉帝派龟、蛇二将协助,为镇江患,龟、蛇隔江对峙变为两座大山,形成“龟蛇锁大江”之势,从此水患平息,民安乐业。两只仙鹤俯瞰人间,非常感动,便脱胎下凡,以昭普天同庆。除传说之外,“龟鹤遐龄”是民间常说的颂词,“神龟寿鹤龄延年”亦被老百姓视为吉祥之兆,蛇则代表长久或长寿。
《黄鹤归来》铜雕融美丽传说和祝福之意为一体,给游人无限遐想留出空间。

紧接着,马上就要登楼了。导游的说词中有句话是“不走回头路”,一会登楼后只能继续前进,不走迂回线路,因此在登楼前再次仰望这座历史名楼,把它牢牢印在脑海里。

回望楼前小广场

现在我们已经身处黄鹤楼腹中,感受它表皮之下的五脏六腑。

两层楼高的大壁画。画上的仙鹤展翅飞翔,正如毛泽东在《菩萨蛮登黄鹤楼》上所述“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壁画上方的藻井

隔栏相望

走廊中随处可见悬挂的国画。

三楼上看到的市区景象。满眼尽是一排排整齐的红房子。

回首来路,前方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且听风吟,诉说历史永难忘。

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四楼看到的入口处全貌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电梯下来的,楞是觉得怪异,这么个古建筑里还安了电梯。
接着往前走,下一个景点——千禧吉祥钟。
千禧吉祥钟是明朝永乐大钟以后我国铸造的最大铜钟,大钟外形为群边圆钟,口部直径3米,高约5米。

时间一晃快5点了,大家立刻乘景区内游览小车到达下一个景点——岳武穆遗像亭。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曾在黄鹤楼下的鄂州(今武昌)屯兵镇守达7年之久。他3次北伐抗击金军都以鄂州作为基地。其所填《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词即出自这一时期。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鄂州民众在武昌立忠烈庙以示祭祀。

另一方向的岳飞铜雕。铜雕高8米,它表现的是岳飞扶鞍勒马、不忍举首北望破碎山河的忧愤神态。岳飞身旁的战马仿佛在嘶啸着,四蹄意欲腾起,冲向敌阵。

由于晚上赶火车,接下来的景点几乎是走马观花,黄鹤楼之行至此完结。
武汉之旅完满结束。

loading...

转自:http://www.blogcn.com/u/98/21/kepler/blog/48724468.html33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