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杨大侠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中国李庄游记 |
[游记]杨大侠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中国李庄游记 |
2007-07-16 moto8.net |
第 8 楼 第一个景点:慧光寺. 禹王宫现名慧光寺,位于李庄镇中心,建于清道光11年(1831年),坐南朝北,由一主一次两个四合院构成,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主院有山门、戏楼、正殿、后殿、魁星阁及厢房等建筑,其山门、戏楼均为重檐歇山式顶,檐下饰如意斗拱,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大山门外上方的“慧光寺”三个金色大字,是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周绍良书写的。“大雄宝殿”四字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生前所书。大山门上面原赞颂大禹治水的匾额和两边的石刻对联,撰、书均出自前清翰林--李庄人张松睛之手。匾额上“功奠山河”四个苍劲古朴、韵味独具。寺内的戏台,是四川保存最完整的古戏台之一,戏台台基上有单钩栏古代戏剧故事浮雕。1942年5月国立同济大学35周年校庆就在这里召开,同济大学和江安国立剧专在这里联合上演曹禺的名作《雷雨》和《日出》。禹王宫是李庄现存最大的清代建筑,这里的九龙石碑远近闻名。禹王宫为抗战中迁驻李庄的国立同济大学校本部驻地。解放后为李庄粮站仓库,1992年恢复佛教活动后,取《无量寿经》中“慧光明净,超逾日月”之意更名为慧光寺。2001年8月,同济大学在此授牌为“四川李庄同济大学爱国荣校教育基地”。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作者:时代 2007-3-16 15:04:00) [资料][短信][好友] 第 9 楼 (作者:杨大侠 2007-3-16 15:14:00) [资料][短信][好友] 第 10 楼 席子巷 席子巷建于清代初期,但还保留有线条简洁明快的明代建筑风格,巷长60余米,为全木结构穿逗一楼一底小青瓦建筑,楼为木挑吊脚楼,过去住房多为加工和出售草席,故名。街宽2.5M,两边檐口相距0.4米,从下仰视仅见一线天也。两边各建门面房九间,分三次间隔时间不长而建成。其布局为九、五、四间,铺设街面长石板五十九块,巧合之数是否含有反清复明,还我大明“九五之尊”寓意,有待人们去破解这一楼百年之谜。 (作者:杨大侠 2007-3-16 15:19:00) [资料][短信][好友] 第 11 楼 席子巷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作者:猎豹猎豹 2007-3-16 15:24:00) [资料][短信][好友] 第 12 楼 好,让人神往. (作者:杨大侠 2007-3-16 15:48:00) [资料][短信][好友] 第 13 楼 李庄有四绝,其中一绝就在慧光寺里 九龙石碑 九龙石碑位于慧光寺内,高2.7米,宽1.3米,雕刻有九条穿梭遨游于云海中的神龙,除正中的一条外,其余八条均呈对称状分布的左右两边,每条龙均可从中仔细分辨出头、身、尾,龙口中还含有一颗可以转动而不脱出的宝珠。寓意为大禹和河之龙制服,疏民天下九河通大海,天下从此没有水涝灾害,造福万民、二说有九州江山一统之意。九龙碑还有一个传说,说在修建禹王宫时,外地来了个石匠要求参加禹王宫的修建。在旧社会,手艺人是分帮派的,外帮人不能随便入伙。这个外地石匠衣衫穿得烂,本地石匠瞧不起他,不要他入火。外地石匠没办法,只好在李庄附近一个农民家里做活。这个农民对他很好。外地石匠很感激,做完活要走时,送农民一块石头,对农民说:“这石头总有一天有买主上门买,钱少了你别卖。”农民对这块石头没多注意,搁它在敞坝边上,外地石匠刚走,禹王宫修完了。庙子修得很辉煌,可是殿阶上却差块精美的石刻,到处都找不到合适的,后来在这个农民的敞坝边上发现一块石头,一量尺寸,正好合适,翻过来一看,上雕刻有九条活灵活现的龙,四周云水翻腾,栩栩如生,给了农民很多银两扰石头买下。这块石头就是九龙碑。梁思成说,如果将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九龙石刻比作王冠的话,李庄九龙碑就是王冠上的一颗明珠。“文革”中九龙碑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现根据原样对损坏部分进行了修复还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作者:杨大侠 2007-3-16 15:55:00) [资料][短信][好友] 第 14 楼 张家祠 张家祠是李庄望族张家的宗祠,位于李庄羊街临长江边,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4000平方米。它由前殿、后殿、厢房组成。祠内有用整块上等楠木雕刻的50扇窗页(现存24扇),每页窗面上都雕刻着形态不一的两只仙鹤,四周以镂空雕刻出线条流畅、动感十足的祥云衬托,共有100只栩栩如生的仙鹤,所以称它为“百鹤祥云窗”,其中一部分祥云图案中,还隐隐刻出成对称状的变形鸟类图案,其头、眼、颈历历可辩,窗页的下部还刻有蝙蝠、麒麟、鹿、奔马、风、奇花异草等,共同组成协调美观的画面。据说,张家以每扇窗页纹银14两请工艺高超的匠人雕刻,而当时一个正一品官员1个月的俸银才15两。张家祠下厅房,有包弼臣手书的“张氏宗祠”匾额,清代两江总督张之洞书记写的“宏我汉京”的匾额。这两张匾额衬出张家祠的超凡气度。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中央博物院迁驻这里,3000多箱国玉级珍贵文物辗转运到李庄,在这里存放了整整6年。1943年,国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馆、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联合在张家祠举办了一次包括有北京人头盖骨在内的文物科普展览,连美国学者费正清也赶来,这使李庄人大开眼界,同时消除了李庄百姓对外科研机构杀人、吃人的谣传。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转自:http://www.moto8.net/Archive_view.asp?boardID=56&ID=12089024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