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六年 五月二十七日 星期二 晴 早七时,队员们陆续赶到出发集结地省武警二支队大门口,也来了一些送行的人。 杨红林工作单位公交公司来了辆公共汽车,有他三队修理班的工友及家人张彩秀等,李 勤建的家人等。尽管事先曾规定,家人不能送,以免扰乱军心,但还是来了。 八时半,赶到火车站,雷建生的同学,电视台记者李永孚给摄影留念。八个人站立 在广场前,王茂军、郎保洛、李勤建、孙志岭、霍学义、雷建生、杨红林和张军,面色 凝重、严峻。 八时四十五分,乘北京至西宁的121次列车,告别了众亲朋,告别了洛阳,踏上了 漫长、不知前景怎样的征途。 五月二十八日 星期三 列车过了天水,穿行在陇西高原上,黄苍苍的,充满了西北地区的色彩,苍劲有力。 大伙一路上精神很好,有说有笑。孙志岭,绰号“蛤蟆”,诙谐幽默,爱说笑话。杨红林 又名红宝,侠义耿直,满腔热血。郎保洛,喜读书,善遐想。雷建生,学力深沉,体魄健 壮。勤建、茂军、张军及学义性格各异,正是这些人,组成了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 中午一时多,列车抵青海西宁。刚下车,站台上广播,“洛阳长江漂流队的同志,请 到贵宾室,有人找。”大家听后一怔,唯保洛大喜,“刚到青海就有人请,还是贵宾室。” 红宝则不然,“高兴啥,准不是好事。”队员们议论纷纷,前往,方知是西宁铁路分局政 治处,受洛阳铁路分局之托,堵截并劝说李勤建和孙志岭回洛,放弃行动。当然,肯定是 不会听命的,但西宁局的同志很热情,同时也表现出极大的关心。 队伍于下午五时四十分转乘开往格尔木的303次列车离开西宁。晚八时,过青海湖,一 片碧兰,不见边际,小站上卖鳇鱼的甚多。之后进入青藏高原,海拔不断增高,由西宁的一 千多米升至三千多米。大家的脉膊跳动均在70---80之间,唯志岭最快,多达120次。后进入 戈壁,一望无际,辽阔壮观。此时发现,列车经常在不是站的地方停,最长时达一小时,乃 下车观察,是沙漠中的流沙将铁路埋住了,工人们正在清理。 九点半,太阳落山,十点多,天才黑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