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大辞典》 欲查看更多辞典请登录http://refbook.cnki.net/ 凡例 一、本辞典以长江流域为收词范围。 分综合、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水利水电、航运交通、流域经济开发、科教图博、文物名胜、名土特产、企业十大类,大类下分列若干小类。 共收词目7367条。 二、选收词目干支流兼顾,以干流为主;现实与历史兼顾,以现实为主;经济与社会兼顾,以经济为主。 三、词目及正文,按类别排列。 书末另有资料附录。 四、按分类立目,同 一词目在两个分类中出现的,释文内容各有侧重。 五、学术问题凡有定论的,按定论介绍,尚有争议的则采取诸说并存,或以一说为主,兼及其他。 六、纪元一般用公元。 清代以前用皇帝年号,夹注公元年代。 七、字体以《简化字总表》中简化字和《第一批异体字整理》中选用字为准。 计量单位一般采用公制。 八、本书资料一般截止于1994年年底,个别例外。 九、书末附有按笔顺排列的检索表,便利读者检索。 前言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诗人毛泽东,三十多年前歌咏长江,憧憬长江开发雄伟美景的宏愿,正在变为现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后,长江沿岸各省市在改革开放中加强横向联系,联合开发流域经济,掀起了建设长江的热潮。国家先后作出对外开放沿江一批城市、港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兴建三峡枢纽工程,加快长江经济走廊建设等一系列决策。“长江热”已进一步演化为综合利用长江,系统整体开发全流域的宏伟实践。国内外更加注目长江,越来越多的人们渴望更多地了解和认识长江。 长江是祖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十省(区)市,支流还流经甘肃、陕西、贵州、河南、浙江、广西、福建、广东八省部分地区。浩浩荡荡,奔流不息。 每年大约有1万亿立方米水流量汇入浩瀚东海,相当于我国第 二大河黄河的20倍。 长江干流全长6300多公里。 长江水系有大小支流3600多条和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等众多湖泊。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1/5。通航里程近6万公里,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一半以上。总落差5400多米,水力蕴藏量2.68亿千瓦,可能开发量占全国的53.4。这里居住着近4亿炎黄子孙;4亿多亩耕地,盛产粮、棉、油、麻、丝、茶、烟叶、果类等多种作物;淡水鱼产量占全国2/3;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40以上;矿藏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等十分丰富。 各方面发展潜力巨大。 长江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文化的发祥地。长江、黄河共同哺育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被看成是祖国的象征。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理应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为了普及长江流域有关方面的知识,促进长江水系的综合利用和流域经济的开放开发,由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航务管理局、武汉市社会科学院、《长江开发报》等单位倡导和发起,经过多年筹备和组织,广泛依靠社会力量,编辑出版了这部《长江大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