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魅力长江三角洲(上) |
[游记]魅力长江三角洲(上) |
2008-05-22 sina.com.cn |
2007年10月16日我和家里人坐飞机到达了时尚之都上海,到达后我们马不停蹄的坐车前往我们的目的地佛国~普陀山,我有幸见识了上海到浙江洋山岛的东海跨海大桥,大桥跨度30公里是上海第二跨海大桥。我们来到小洋山码头,登上去舟山群岛的快艇,晚上7.16,我们到达了舟山市定海区,经过1小时的航行我们已经疲惫不堪了。我们又坐出租车前往朱家尖蜈蚣司码头,晚8点,我们踏上了去普陀山的末班船。20分钟后,我们到达了佛国~普陀,上岸后,按例收取了160元的门票钱,然后我们就前往了我们的住地中信普陀大酒店, 如图 入住当日我们就尝到了浙江当地的风味美食。17日我们前往了位于普陀山上的观世音菩萨道场,姥姥和妈妈进行了祈福膜拜。我们不仅饱览了无敌海景,还了解了佛教文化。之后我们去普济寺请香,姥姥和妈妈又进行了膜拜,当天中午我们离开了佛国~普陀,前往沈家门港,我们继续着我们的旅程,我们准备去下一站宁波。定海到宁波需要坐渡轮前往,所谓渡轮就是把50辆车和1千多人同时装船渡往下一个码头。我们兴冲冲的登上船,船上设备一流,头等舱像个小客厅,我们坐下一边欣赏海景,一边享受海上生活。1小时30分后,我们到达了宁波港,我们乘车出了码头,凭着车上的GPS定位系统的导航来到了宁杭高速前往杭州。 杭州一个两朝古都,记录着很多人和事,也经过了千百年历史的沉淀,它汇聚了众风流人物,并以西湖享誉国内外。 西湖如图 晚8点,我们到达了杭州华侨饭店。杭帮菜美味可口,使人难忘。18日晨,我们看了断桥,坐船游了西湖,别有一番情趣。中午我们到杭州久负盛名,有百年历史的楼外楼饭店尝了一下真正的杭帮菜。西湖醋鱼,龙井虾仁,脆炸响铃,叫化童鸡,东坡肉,桂花糯米藕这些名菜都美味可口。 楼外楼如图 下午,我们去了灵隐寺,并进行了参观,灵隐寺有8层,第一层是大雄宝殿,第二层是财神殿,第三层是观音殿,第四层是 灵隐寺位于西湖西北面,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灵隐山麓中,这里千峰竞秀,万壑争流,是一处古丰富、景色宜人的游览胜地,灵隐寺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距今已有1670多年历史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印度僧人慧理见这里景色奇幽,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灵名隐。五代时吴越国王钱叔崇信佛教,广建寺宇,当时灵隐寺规模宏大,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七殿堂,僧众三千,成为江南名刹。自创建以来,毁建10余次,1956年和1975年两次整修,成了现在的规模。 游人自“咫尺西天”照壁往西进入灵隐,先至理公塔前小驻。理公塔为慧理和尚骨灰埋葬之处,此塔高8米余,八角七层,是一座石塔,位于飞来峰岩旁,与周围景色颇为协调。往右过春淙亭。一道红墙暂将灵隐寺遮住,左边便是飞来峰与冷泉,在泉边漫步,景色幽深,引人入胜。 唐时冷泉上有5座亭子,后因山洪四亭俱毁,冷泉也于明万历年间移建岸上。现有“壑雷”“冷泉”二亭。亭建于宋代,苏东坡有诗“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亭因诗得名。冷泉亭上有一副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写得很有意趣。 过冷泉,灵隐古刹即在眼前。灵隐寺天王殿上悬“云林禅寺”匾额,为清康熙帝所题。据灵隐寺记载,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至灵隐,一日早晨灵隐寺主持谛晖法师陪同康熙帝登上北高峰,只见灵隐寺笼罩在一片晨雾之中,一派云林漠漠的景色,回到山下,谛晖法师请康熙帝为寺院题字,康熙帝即景生情题了“云林禅寺”,但灵隐寺已名扬天下,人们依旧称云林禅寺为灵隐寺。 灵隐寺布局与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进天王殿正中佛龛里坐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两边为四大天王,弥勒佛后壁佛龛里站着手执金刚杵的韦驮菩萨,韦驮佛像造型端庄,由独块香樟木雕成,是南宋遗物,已有700多年历史,很具观赏价值、过天王殿为庭院,院中古木参天,正面是大雄宝殿,重檐高33.6米,十分雄伟。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莲花坐像,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艺术作品。正殿两边是二十诸天立像,殿后两边为十二圆觉坐像。大殿后壁有“慈航普渡”、“五十三参”海岛立体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为鳌鱼观音立像,手执净水瓶,普渡众生,下塑善财童子,说是善财童子拜观音的故事,善财童子参拜名师53位,第27参拜见观音得道成佛。观音两侧为第子善才与龙女,上有地藏菩萨,再上面是释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场景:白猿献果、麋鹿献乳,整座佛山造型生动,很有艺术价值。 大雄宝殿原称觉皇殿,单层三叠重檐,气势嵯峨。殿正中,佛祖释迦牟尼像高踞莲花座之上,妙相庄严,颔首俯视,令人敬畏。这是我国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释祖像后壁为《五十三参》彩绘群塑,共有姿态各异的大小佛教塑像一百五十尊,表现的是佛经中财童子历经磨难参拜五十三位《善知识》(名师),终于得证佛果的故事。这座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壁塑的主像是足踏鳌背,手执净瓶的观世音菩萨,她意态潇洒,祥和地接受着善财童子的参拜。 灵隐寺旁的飞来峰,也是杭州的名胜,是灵隐地区的主要风景点。飞来峰不仅风景美,而且是我国南方古代古窟艺术重要地区之一。在青林洞、玉乳洞、龙泓洞、射阳洞以及沿溪涧的悬崖峭壁上,有五代至宋、元年间的石刻造像330余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喜笑颜开、袒腹露胸的弥勒佛。这是飞来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为宋代造像艺术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在玉乳洞深处有一石径可通往龙泓洞,又名通天洞,洞内壁上有一尊天冠观音,是观音造像中难得见到的一尊。西过通天洞往前便是一线天,举首可在石隙中见到一线天光,因名一线天,一线天前即为冷泉。过冷泉,往北高峰半山腰有韬光金莲池,为杭州第四名泉。19日下午我们去了 杭州雷锋塔 雷锋塔,位于净慈寺前,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起,林木葱郁。其山虽小巧玲珑,名气在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巅曾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塔倒山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西湖南岸这座三面临水呈半岛状的名山,当年曾为南宋御花园占据。一九四九年以后,山上种埴了大量香樟、枫香、榆树等观赏树木,夕照林涛,景色依然富丽。 雷锋塔为西湖十景中唯一有待修复重建的景点。地处西湖南岸南屏山支脉的夕照山上,旧有一座八面五层的砖塔,系公元975年吴越王钱弘叔为庆贺妃子黄氏得子而建,俗称黄妃塔. 19日我们离开了杭州,前往安徽九华山,当日下午,我们到达了青阳县西峰山庄入住。 20日晨,我们乘车进山并参观了九华山护国月身殿,我奇迹般的进行我平生第一次膜拜,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的金身是百年肉身,只要你膜拜他,菩萨就保佑你!下午我们稍事休息了一下。21日我们去了百岁宫真身殿。相传真身殿内的金身是明朝的老和尚圆寂三天不腐之身镀金造成的。老和尚很长寿他活到了126岁。 21日,我们离开佛国~九华山,前往中国第一庄周庄。我们先尝到了周庄的美食万三蹄。 悠远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累使周庄的菜式得天独厚,其中尤以“万三蹄”为最,不可不尝。万三蹄是江南巨富沈万三家招待贵宾的必备菜,“家有筵席,必有酥蹄”。经数百年的流传,已经成为周庄人过年过节、婚宴中的主菜,意为团圆,亦是招待宾客的上乘菜肴。 万三蹄用料考究。以精选的肥瘦适中的猪后腿为原料,加入调好的配料,加水放入大号砂锅,经过一天一夜的煨煮或蒸焖,火候要历经数旺数文,以文火为主,煮熟的整只万三蹄热气腾腾,皮色酱红,外形饱满,香气四溢。吃法更是别具一格,在两根贯穿整只猪蹄的长骨中取一细骨轻抽而出,蹄形纹丝不动;以骨为刀,骨划过处,果然蹄膀被顺顺当当地划好。这是当年明代皇帝朱元璋考沈万三时出的难题,沈万三临机应变,抽出这根骨头当刀解了题,于是朱元璋说“就称骨刀吧”,以后,便成了周庄的传统吃法。 沈万三肉质酥烂,人口即化,肉汁香浓,肥而不腻,皮肥肉鲜,甜咸相宜,滋味无穷。万三食品厂生产的真空包装的万三蹄益发受人青睐,常年供不应求。1995年,夺得苏州市名牌产品的桂冠,1996年分别荣获上海国际食品博览会优质产品奖和首届中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博览会金奖。 之后又参观了历史悠久的张厅,传说它是明时的官家。 张厅是周庄镇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怡顺堂,相传为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后裔于明正统年间所建。清初出卖给张姓人家,改名玉燕堂,俗称张厅。近几年来经过有关部门精心维修,恢复了原有的风貌。 作为殷富人家的宅第,张厅历经五百多年沧桑,但气派依旧。走过沿街的门厅,面前是一个天井,绿意盎然。两侧是低矮的厢房楼,上下落不都设蠡壳窗户。在漫长的岁月中遭到损害的砖雕门楼,坚实的石柱,细腻精良的雕饰,仍不难看出张厅昔日的风采。大厅轩敞明亮,—抱粗的庭柱下是罕见的木鼓墩(柱础),这是明代建筑的明显标志。厅堂内布置着明式红木家具,张灯结彩,迎送宾客。墙上悬挂着字画,—副对联尤其引入注目,上联是“轿从门前进”,下联是“船自家中过”。仔细琢磨,对联十分贴切地写出了张厅的建筑特色。 大厅的东侧,有一条幽暗深长的陪弄。旧时,没有大事轻易不开正门,每逢婚丧喜庆或有贵宾来访,才打开大门,抬进轿子。平时家人进出都走陪弄。如今,陪弄却成了别有风味的旅游通道,在幽暗的光线中不知深浅地向前走,沉寂中不知逝去了多少时间,只看到斑驳的墙上,壁龛被烟火熏得黝黑,阴冷的潮气在脚下氤氲,惶惑间,一片含有绿意的光亮投来,眼睛顿时一亮:后院花木扶疏,春色如画,一条晶莹的小河奇妙地闪现在弄底,贴着墙根流来,又穿越水阁而去,仿佛文章高潮处的神来之笔,出乎人的意料。 小河有一个优雅的名字“箸泾”。由于它与南湖相通,河水清洌。箸泾中段拓一丈见方水池,即是船儿交会和调头的地方。四周由花岗石驳岸护卫。驳岸上是临河人家的后窗,设有—排敞窗,窗前有吴王靠,也叫美人靠,一种木棱式拉杆。窗下驳岸间如意形状的缆船石上,拴着—条树叶般的小船,一副“船自家中过”的情景。 张厅的后院,是—个闲静素洁的小花园,四周围拥着粉墙黛瓦的民居。高高的风火墙下,翠竹摇曳,月季吐艳,书带草点缀着曲径。引人注目的是一柱太湖石,玲珑剔透,洁白如雪,高峰处有一峦状如飞燕,于是人们将它称之为玉燕峰。它为这个小巧的花园增添了几分灵秀之气。 来自大都市的游客走进张厅,穿过狭窄的陪弄,来到箸泾穿越的后花园,显然不是为了寻求惊险。他们可以走过架在箸泾之上的廊棚,欣赏河中小船,也可以穿戴明清服饰当一回历史人物。那些普通的民居、门窗和梁檩笼罩着岁月的烟尘。围坐在小方桌旁的老老少少,边往碗里夹菜边谈论家常,全然不顾从陪弄穿梭而人的游客投来探询和纳罕的目光。在游客们看来,居民们的装束、容貌乃至碗里的虾糟烧鱼、韭菜炒螺蛳,都是值得一看的。“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的张厅,袒露的是最具体的现实,连同一份安谧温馨的水镇情趣。它唤醒了游客的怀旧意识,于是,感慨、诧异和歆慕,种种难以诉说的心绪都包含在旅人的情怀里。 双桥,俗称钥匙桥,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桥组成。清澈的银子浜和南北市河在镇区东北交汇成十字,河上的石桥联袂筑,显得十分别致。因为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这两座石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世德桥由里人徐松泉、徐竹溪出资建造,永安桥由里人徐正吾出资建造。至清乾隆三十年(公元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ad6a701000dv7.html22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