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长江的故事(天府之国 |
[游记]长江的故事(天府之国 |
2008-05-22 sina.com.cn |
长江是我们国家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人的母亲河,沿着她的两岸有许多的绝佳风景和美丽的城市,给我印象极深的是四川省这个天府之国,1988年、2004年和今年我曾经三次到过这里,这里每次去都给我留下美好回忆。1988年第一次到成都是从北京乘火车去的,那是我首次乘那么长的路,一路上经过了许多著名的城市和山川,但留下记忆的是火车路过秦岭山区的时候,在火车上首次看到了许多窑洞的住家,我去的时候正是秋季,秦岭的高山大岭甚是雄伟壮观,而且秋天里的红叶将高山染得鲜红,香山的红叶在这里就是一段小山沟,根本没法比,我看到这些自己发出啧啧感叹,而周围的人却无动于衷,可能这些人经常走这趟线,因此没有什么新鲜感觉。到了成都这里就感觉到这里的确与其他的城市不同,当时了解到成都最繁华的商业街是春熙路,当时春熙路和现在没法比,但的确十分繁荣,给我深刻印象的是当时的一个百货商店的楼上的一幅标语很有特点,“了解成都,热爱成都、建设成都”内容很有意义,令人感到特别亲切. 当时还去了城里的武侯祠和杜甫草堂,这两个地方当时比较破旧,尤其是杜甫草堂,已经十分破落,武侯祠已经进行了整修,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有一种说法,游客游览武侯祠都是到后面去看诸葛亮,而对前面的刘备没有多大兴趣,这暗喻当时对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评价,在武侯祠门前有许多商贩买卖在北方还不是特别兴盛且价格昂贵的麻将,这里的麻将十分便宜,并且品种繁多,而且还到当时的茶馆坐了一会,而且当时成都的街道很窄,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十分辛苦,在拥挤的汽车上从头到尾挨个卖票,挤得是满头大汗。 当时一开始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这里的天总是阴沉沉的,很少看到晴天,在成都住了一星期,仅看到一个晴天,就向当地人打听,才明白其中原因,成都平原地处四川盆地中央,周围都是海拔很高的高山,成都平原的海拔较低,因此就形成了成都的气候,这里冬天不冷夏天也不是很热,看到一个晴天真是三生有幸,周围的大山形成天然屏障,成就那句著名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俗语,因此成都没有经历过像其它许多城市那样多次的战争劫难,成为安全岛. 由于湿润的气候,也就形成了中国著名的菜系川菜,我们在宾馆吃饭,宾馆还可以考虑到全国各地的来宾的口味,而在外面吃小吃情况就不一样了,本以为自己十分能够吃辣的,但有一次自己到外面吃了一碗辣面,才知道什么是四川的辣,当时是满脸流眼泪,头脑发晕。总体当时感觉到成都这个城市比较悠闲,人们都很休闲潇洒。 那次旅行还去了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乐山和峨嵋山这两个地方过去都是在挂历上看到的风景,尤其是乐山大佛可是非常著名,我们到时住在一个十分整洁漂亮的宾馆里,从当时的水平看的确是相当漂亮了,晚上在乐山的街道上溜达,感觉乐山这里十分惬意,很有小城风范。第二天清晨我们渡江去看大佛,在上船之前,我突然看到清晨的太阳十分美丽,太阳在几片云彩的遮挡之下,透过云彩所露出的红日和霞光,令人感到有一种落入仙境一般。这里是大渡河、清衣江、岷江三江的汇合点,这里的河水可以说是泾渭分明,大渡河的水最清澈,其次是清衣江,而岷江水相对混浊,我们首先到了乌尤寺,这里的环境十分地优雅,透过竹林能够看到乌尤寺的景色十分幽静,离开后从大佛脚下攀上凌云梯栈桥观看大佛,大佛十分安详地注视着她面前的三江口,其气势十分宏大,有广纳百川的感觉,在凌云梯的上端有一座小亭子,这里是拍摄大佛面部的最佳地点,我也没有浪费这个最佳地点拍摄了许多相片,当时我们游览时游客很少,即使是凌云寺里的人也不是很多,当时烧香拜佛的人不像现在那么红火,因此大家都很悠闲地走走停停,这次乐山之游给我留下美好记忆,虽然也去了峨眉山,但仅在山脚下拍了几张照片就匆匆离开,并且峨眉山很大,根本看不到山顶,因此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 我第二次来到四川,这次的感觉比较复杂,首先谈谈成都,这座城市的变化真是令我惊讶,仅仅过了13年,这里可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狭窄的街道都变成了宽阔的马路,春熙路过去狭窄的商业街和低矮的商铺已经消失,代之为十分宽阔的步行街和装饰一新的高档商铺,过去小门脸的小吃铺“龙抄手”,已经变成装修豪华的大餐馆,并且成为春熙路上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周围的商场许多都变成高楼,尤其是原来的人民商场,从一个大的百货摊点变成一座高楼,其商品也从过去的低档货成为精品和名牌。武侯祠附近的小房子和街道都已消失殆尽,代之为宽阔的大马路和整齐有特色的建筑,过去摆卖麻将的小摊都已不见踪影,武侯祠里面的塑像明显作了进一步的整修,许多塑像都加了许多电光设备,有点过分,没有必要。杜甫草堂也进行了修缮,增加了不少关于杜甫的生平和塑像等内容,而且这一次我和儿子抽空到上次没有时间游览的望江亭公园走了一圈,这里一座塔耸立在成都市内抚南河边,就是著名的望江亭,这里还是著名女诗人薛明的居住地,园里有许多的建筑里都有这位女诗人的介绍,我们还去了青羊宫,成都的确变化很大,而且变得更加美丽妩媚,但成都人仍然保持着过去那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 而我2004年再次去乐山游览时,可把我过去美好的记忆打乱了许多,一到乐山就看到黑压压的人群,在凌云寺排队等待下栈道的人数大约能有两千多人,还有武警在维护秩序,和大佛合影的人更是人挨着人,没有一点旅游休闲的味道,栈道上亭子早已经拆掉,大佛虽然进行了重新修缮,但感觉不像第一次看到那么宏伟气派,可能是人多的缘故吧,下面的江水再也不是泾渭分明,而变成了泾渭不分,无论是那条河都是黄色浑浊的,在山上看对岸的乐山市,和普通的其他城市已经没有区别,都是高楼林立,失去了小城特点,但导游说对面的楼无论多高,都不超过大佛的高度,是对大佛的尊重,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一位游客猛然发现,大佛所在岛是一个睡佛,而大佛就在睡佛的心脏部位,这一发现成就了乐山是“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的传说,乐山市政府奖励这位游客10万元,而这位游客认为这个发现不止这个价钱,因此又要求政府多给一些奖励,而政府后来也多给了他一些精神和物质奖励,算是了事.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b6e2d010006nu.html26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