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策应沿长江工业带开发之初探(转载) |
[游记]策应沿长江工业带开发之初探(转载) |
2008-05-22 sina.com.cn |
为加快推进九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合理配置地域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九江市委、市政府将“加快推进沿长江开发”的战略推上了议事日程。庐山区作为九江市沿长江区域7县区之一,要策应九江沿江开发战略实施,把庐山区建设成为经济强区、新型城区,应该大有可为。 一、发展基础 1、区位特点。庐山区地处万里长江、千里京九、百里鄱湖三线交汇之间。依山临城,交通便捷,有105国道、302国道、昌九高速、九景高速及规划建设的铜九铁路均穿而过,是沿江经济产业带、沿京九铁路产业带和昌九工作走廊直接辐射区域。 2、资源存量。庐山区拥有18公里左右的沿江岸线,集中在新港镇,东起湖口渡口西至乌石矶粮库,岸线内现有九江炼油厂码头和交通部二航局九江预制厂码头,吨位1500~5000吨,均属于专用码头。沿鄱阳湖岸线近50公里,岸线内现有蛤蟆石码头,主要乘载九江化纤、庐山水泥和赛得利化纤等企业水路运输。驻新港镇有国家粮库面积7万平方米,粮食库容1.3亿斤。棉库面积3万平方米,棉花库容6.3万吨。 3、经济存量。2003年庐山区总人口23.69万人,国土面积527.2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GDP)17.06亿元,财政总收入1.0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17元。工业经济形成了以纺织服装、汽配机械、玻璃纤维、信息电子、食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初步建成了生态工业城、十里、莲花、东城、姑塘化纤等工业小区。 4、企业存量。全区工业企业发展迅速,企业数量明显增多。玻纤化纤产业现有企业16家,从业人员2500人,总资产约5亿元,年生产能力约5万吨,产品品种20个,总产值约5亿元;纺织服装产业现有企业近30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布机2000台,纱绽20余万绽,缝纫机3000台,可年产服装600万件(套),有海扬集团、庐鑫服饰、荣达制衣等企业;机械及电子信息产业现有各类加工企业23家,可提供就业岗位1.3万余个,预期经济效益近3亿元。汽车及配件产业以“昌河”为龙头,有一定规模的企业10个。许多企业产品销往欧、美等国。 二、发展思路 在推进沿江工业带发展战略过程中,庐山区的工业发展要围绕九江市“不”字形工业布局的总体框架,抓住机遇,以壮大规模和提高竞争力为方向,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优势,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引大联大靠大”为主导策略,以重点项目为依托,全力发展临港工业和新兴工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增强园区集聚功能,以生态工业城、十里民营科技园、东城玻纤、姑塘化纤等工业小区为载体,着力发展生产型、规模型、配套型工业企业。通过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 三、发展理念 第一,树立纵深发展理念。沿江开发不能只局限于沿江地带,狭隘的理解为江岸开发,要结合沿岸和腹地资源及产业特点通盘考虑产业布局。对岸线依存度低、利用岸线少的产业,可以尽量向腹地安置,腾出空地发展对岸线依存度高的产业,增强沿江开发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二,将沿湖开发纳入沿江开发范畴。九江市沿江岸线152公里,沿鄱阳湖岸线不少于200公里,虽然沿湖岸线可以建设码头的地段不长,但能够建设码头地段,完全可以发挥其港口、码头的作用。如鄱阳湖蛤蟆石码头就是一个良好的港口。多年来,承载着水泥厂和化纤厂的水路运输任务,科学规划建设沿湖港口设施,有利拓宽九江市临水产业发展腹地。 第三,突出产业重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利用沿江近湖水运发达、用水方便等条件,重点发展产业为工业,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重点建设工业发展平台,营建临港加工制造业基地。 四、发展构想 庐山区襟江带湖,在推进沿江产业开发过程中,必须紧紧结合自身区位、产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理清发展思路。 1、依托道路构架,突出载体建设块状工业小区。一是以九湖公路为主轴发展临港工业,引导产业向沿江地带聚集,沿九湖公路发展运输量大、耗水量大的工业。二是以环庐山公路为主轴发展新型工业和旅游产业,呼应庐山及环鄱阳湖景点,布局旅游产业和与旅游相关的加工业,吸引电子、服装、制造等无污染环保型工业发展。三是以姑塘蔡岭———化纤厂公路为主轴发展化纤工业,依托九江化纤、赛得利集团,引导玻纤、化纤、化工和与之配套的企业向该地段集聚,通过靠大联大,发展配套产业,将姑塘镇建成鄱阳湖畔一座化纤新城,发展成为长江中下游规模较大的化纤工业基地。四是以十里南大道和105国道为主轴发展机械、服装、食品工业,重点发展与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关联度强的产业。 2、突出优质产业,构建“工业支柱”产业群。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集约型增长方式,结合庐山区实际,有针对性地围绕汽车配件、玻璃纤维、信息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五大优势产业,引进和发展关联度大、聚集度高、配套作用强的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做好产业配套。以昌河公司为平台,重点引进塑料件注塑、座椅、冲压件等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模具生产企业。依托巨石集团的龙头带动,在做大做强现有13家玻纤企业的同时,以高质量、多品种为发展方向,兴办一批玻纤项目,使庐山区成为全国最具影响的玻纤产品供应基地。以3T光电工业园为重点,引进相关配套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发展信息电子产业。充分发挥区位和人力资源成本低的优势,针对纺织服装产业中的纺、洗、染、制等各个环节,加快产品对接,完善产业链条。 3、精心打造物流服务业,增强对支柱产业的支撑。发展沿江工业带离不开第三产业的支撑,在发展支柱产业的同时,必须协调发展现代服务行业。一要以商品市场为重点,大力发展专业商品批发市场,提高商品流通整体水平。按照“大商贸、大市场、大产业”的思路,以浔南大道两侧4000亩区域为核心,以九江火车站为枢纽,积极建设国家级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旧货交易市场。整合九江米市和南方粮食市场,建设花卉苗木、茶叶、水产品等专业市场和字画、收藏品等文化品市场,进一步完善商品市场体系。二要积极发展物流产业,构筑具有省际区域特色的现代物流体系。以九江港口、口岸、码头为依托,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产业、仓储等综合优势,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培育物流产业主体,加强物流产业设施和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具有九江特色的现代物流体系,建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国家级物流中心。三要培育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加大对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市场的培育,提高要素市场和商品流通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诸生产要素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有序流动,为沿江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5b95f01000ctq.html31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