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关于“长江三角洲”基本知识之二

[游记]关于“长江三角洲”基本知识之二

2008-05-22    sina.com.cn

关于“长江三角洲”基本知识之二---长三角主要城市简介

2007-02-28 08:38:44

大中小

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简介

苏南地区:南京、苏州、无锡、常州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山区,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东连富饶的长江三角洲,西靠皖南丘陵,南接太湖水网,北接辽阔的江淮平原;距人海口380公里,“黄金水道”长江穿越境域,江宽水深,万吨海轮可终年畅通,是一个天然的河、海良港。
南京是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南京的电子、化工生产能力在国内城市中居第二位,车辆制造规模居第三位,机械制造业的技术、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家用电器业、建材工业也都具有较大规模。南京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拥有现代化的通讯体系。南京是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重要的高教、科研基地,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被国家9个部委列为中国投资硬环境
“四十优”城市之一。先后被评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十强”第五名、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10佳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环境保护和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

苏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苏州正在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产学研紧密联合、各类人才聚集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基地,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
苏州发展民营经济成效明显。成立了中小企业局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从导向、政策、服务上对个私经济加大扶持力度。全年新增私营企业2.1万家,个体工商户6.8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1.7和15.2,当年私营企业新登记注册资金306亿元,个体工商户新登记注册资金23.4亿元。2003年末,私营企业登记注册户数发展到7.27万家,注册资金886.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和74;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户数达到20.6万户,注册资金7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1和31.2。私营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346.29亿元,增长47.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4.6。全年私营个体经济上交税金82.37亿元,增长55.4,占全市税收的比重达到25.7,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全市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136.5万人,增长36.4。

无锡市位于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江苏省东南部。东邻苏州,距上海128公里;南濒太湖,与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去南京183公里;北临长江,与泰州市所辖的靖江市隔江相望。无锡市为江苏省省辖市,全市总面积为4787.61平方公里(市区165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88.14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和丘陵面积为78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8,水面面积为150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1.4。2003年末耕地面积为152.27千公顷。
无锡市总人口占全国0.3;土地面积占全国0.05;地区生产总值2350亿元,占全国第九位1.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国1.7,财政收入135.28亿元,占全国第十一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75.08亿元,占全国第七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4.13亿元,占全国第九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9.21亿元,占全国第二十位;出口总额110.22亿美元,占全国第十二位;到位注册外资20.96亿元,占全国第十一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88元,占全国第十一位。
无锡市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高技术产业为重点,积极组织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科学发展战略和率先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五大优势产业,构建了以大学科技园、无锡软件园、工业设计园和国家IC无锡产业化基地为龙头的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和科技成果孵化区。
全市新增“远东电缆”、“江南电缆”、“法尔胜钢丝绳”、“红豆衬衫”、“小天鹅洗衣机”等中国名牌产品5个,居全省第二,累计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0个,国家免检产品企业23家,江苏省名牌产品117只,全市名牌产品实现125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的2,实现利润7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34。

常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文化古城(历史上有“龙城”别称),同时又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经济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常州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行政区,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51.6万人。

常州处于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了苏锡常都市圈。常州有着十分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水陆空交通条件,市区北临长江,南濒太湖,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全市水网纵横交织,连江通海。长江常州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年货物吞吐量超过百万吨。民航常州站有通达北京、广州、大连、厦门、深圳、海口、西安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的航线。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对外经济日趋活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完善。2005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2.2亿元,按现行价增长18.1,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500美元,这标志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上了一个新平台。财政总收入实现220亿元,增长25.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亿元,增长27.4。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实现农业增加值56.5亿元;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00亿元,按可比价增长23。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9家、高新技术产品156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32.3。服务业服务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增加值达到450.4亿元,增长16.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0亿元,增长16.3。
常州现拥有农业机械制造、输变电设备制造、工程机械、车辆及配件制造、新型纺织服装等四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及软件、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三大新兴产业,是国内中小功率柴油机、电子信息设备、高速内燃机车、牛仔布等产品重要生产基地,拥有常柴、东风、新科3只中国驰名商标、56只江苏名牌产品,78只产品的生产规模、市场销量、技术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居前5位。常州正着力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全面推进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市场销量、技术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居前5位。常州正着力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全面推进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浙江地级市: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丽水市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副省级城市。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杭州有着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水库占8,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和以大涌潮闻名的钱塘江穿城而过。杭州西部、中部和南部属浙西中低山丘陵,东北部属浙北平原,
江河纵横,湖泊密布,物产丰富。杭州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人间天堂”之美誉。
杭州市围绕“发展、创新、稳定、为民”的总要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5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连续十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经济总量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副省级城市第三、全国大中城市第八。三次产业构成为5.5:53:41.5。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38858元,比上年增长13.7,按常住人口计算为35113元,按现行汇率折算分别为4695美元和4242美元。2004年全市财政总收入39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7.45亿元,增长19.7。2005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杭州城市竞争力在内地200个城市中排名第五位;2004年11月杭州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宁波简称"甬",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浙江宁绍平原东端,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县、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1033平方公里。

温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是浙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市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和洞头、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总面积11783平方公里,总人口700万人。
温州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其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温州经济从家庭工业起步,放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解决经济总量问题,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格局;第二阶段是80年代中期以后,以资金、人才、技术为纽带,引导家庭工业走向股份合作,大力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发挥了“小资本、大辐射”的效应;第三阶段是1992年以后,在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开展了以全面提高经济质量为核心的第二次创业,全市的改革和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营造了“小区域、大发展”的态势。
温州市场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曾以“小商品、大市场”闻名全国,是中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先发地区和股份合作经济的发祥地。曾被新闻界、理论界称为“温州模式”,也有叫“温州经济格局”、“温州发展路子”。经过20多年的演变,温州经济格局不断得到创新,更加凸现出自己的特色。
温州已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制鞋、制革、服装、工业电器、阀门泵类、汽摩配件、塑料制品、打火机、眼镜、纽扣拉链、印刷包装、制笔、锁具、剃须刀等产业,基本上已形成了以区域为轴心,以市场为依托,以名牌产品或强势企业为龙头,众多中小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而实行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发展格局。在一定区域内相对集中生产同类产品或系列产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产业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和专业化生产基地崛起,企业的群体规模、品牌效应,更具优势。

嘉兴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东临大海,南倚钱塘江,北负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运河纵贯境内。市城处于江、海、湖、河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与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尤以在人间天堂苏杭之间著称。
嘉兴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发展临港型产业、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技术产业、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等四大产业集群,把有限的土地、电力、资金等要素向四大产业群倾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了27个清洁生产企业、6个绿色企业和1个循环经济工业区的建设工作,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7.3。继续加大劣势产业淘汰力度。进一步完善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区域、行业、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全市已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4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5亿元。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4ac8f010008s2.html21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