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通往家乡长江埠的铁路 |
[游记]通往家乡长江埠的铁路 |
2008-05-22 sina.com.cn |
1960-通往家乡长江埠的铁路 2006-04-11 00:15:22 大中小 这是在湖北汉口至长江埠段通车典礼上,第一列彩车在群众的欢呼声中由汉口开出(1960年4月1日资料图片) 偶然在人民网上发现了这张照片,值得收藏。50年代德国人修建起来的铁路,一直是家乡长江埠人们的骄傲。那时候公路系统尚不发达,长江埠就拥有了当时一流的火车站,因小镇紧邻汉口,又有传说中的火车直达,因而常年吸引四方邻县民众前往观奇。当年府河尚通汉江,汉江为长江支流,小火轮可从长江埠码头直通武昌汉口,因此当地航运业也相当发达,水路铁路公路纵横交错,造就了旧社会长江埠很长一段时间商贾繁荣、鱼米兴旺的黄金局面,不过也仅仅只是一个以大米和布匹为主的物资集散地,几平房公里的小镇住满了人,农业所占的比例甚少,工业尚未起步。那个年代留给后人的印记--铺着青石地板不足3米宽的“白布街”。 紧随其后,解放军叔叔在长江埠找到了另一宝藏:盐矿。于是当年的中国人们解放军707工厂诞生,那时候我还没出生,后更名9045工厂,我就7、8岁了。盐厂的不断壮大带动当地运输业的发展,大小装卸运输公司逐步兴起,襄樊铁路分局也将铁路工务段设置在长江埠,湖北盐业运销公司、湖北盐务局紧随其后驻扎,随着省市直属企业的增多,家乡的商贸环境开始改善,街道开始重新规划,80年代矗立在镇中心的长江商业大楼在今天看来,犹如东方新天地在北京长安街沿线无可动摇的商业典范地位。 那个年代的长江埠,人称“小汉口”,乡镇企业尤其发达,最著名的要数“大庆食品厂”了,有次我和爸爸在南京到武汉的长江客轮上,甚至买到了我们当地大庆食品厂生产的饼干!当地小企业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80年代末期醉仙楼那一片街道承载了我很多童年的记忆:许多买连环画的小书摊,转糖人的大爷,做砂子馍的老婶,卖日用品的三八门市部,卖音响的小店,繁荣的服装市场,剃刀还磨着皮带的老理发店…… 90年代以后,中国道路交通迅速发展,汉宜国道和高速路相继通车,府河断航,长江埠逐渐失去了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优势,步入衰败期。9045工厂因国家军队企业改制,隶属到中盐集团,在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渐现廉颇老矣之势;街道基本处于10年不变的状态,在周边城镇飞速发展的对比下,愈显脏乱和破旧。长江埠至此大势已去,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上初中的时候,我还可以和俊杰、瞬瞬几个好朋友随时到火车站找一列特快爽到武汉逛悠,但是上高中后,就只能坐上一般的快速车了,上大学后,快速车也一飙而过,无奈,只能坐普快,说的坦白点就是绿皮慢车,而现在,听说路过长江埠的火车已经懒得停了,人们不得不选择巴士作为更快进入省城的工具。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76b8d4e010002t572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