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原创瀛湖游记 |
[游记]原创瀛湖游记 |
2007-08-04 akhome.cn |
[原创]瀛湖游记 原定于三月八日的春游因故推迟改在了四月9日,清晨七点多,我们已经坐在了大巴上整装待发了。天公不做美,一直阴沉着脸,间或还做作的流几滴眼泪,可这丝毫也影响不到每个人的心情,大家打趣说雨中漫步更有滋味。 车行安旬路上,有人开始昏昏欲睡,而我丝毫没有睡意,只拿眼光撒向窗外四处打量。公路一边靠山,一边傍水,我坐的这边靠着山,映入眼帘的都是黄褐色夹杂着灰黑色的页岩。大小不一,薄厚不匀,大者须仰视方窥全貌,小者可放在家中摆设亵玩,厚者如一部巨型的康熙辞典,薄者又如一页菲薄的绢纸。参差不齐,形态各异。 虽然才四月初,山里已经绿树浓荫,呈现一派昂然的生机。桃树,杏树,花已经谢了,叶子颜色益发深了起来。山坳里不时出现几棵桐子树,顶着白色的花朵娇艳可人,象极了一个品性纯洁的少女。偶尔的也有几株好客的梧桐,伸着肥大的手掌拍打着车窗,象是要招呼我们下去做客。龙须草经历了一冬已经呈现枯黄衰败之象,一丛丛的很象山的假发套,想要遮掩些什么,奈何它已经落伍了,差别极大的颜色,使它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再往前行,黄土地取代了页岩,满山的小麦已经开花抽穗,油菜花已经结荚,一眼望去象千万支矛枪一般指向天空。山上散落的几户人家都掩映在竹林里。我不禁想起来王摩诘的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人有无竹令人俗之说,想必这里的主人也有竹子一样虚心的品质吧。 车子行至早阳,窗外传来一阵扑鼻的清香,令人精神为之一振。我探头望去,只见好大的一架刺梅花长在半山腰。长长的枝条垂了下来,上面星星点点的开满了白色的小花。车子继续走,我也慢慢的闭上眼睛睡了过去。直到旁边的朋友推我下车,我才知道瀛湖到了。 下车只见迎面一座约有20来米高的门楼,汉白玉基座,赭红色大理石柱子,显得端庄典雅。我待要看清上面的字,却被好友拉着直往前走,靠右手边是一片人工草坪,里面有几只白鹤雕塑,形态逼真,颇有趣味。再往前,是一段下坡,右手边是山崖,很突兀,中间有水泥砌成的柱子横拦着,象是惧怕它的力量。左边好友说是火石岩水电站,因为有栏杆挡住,只能从缝隙处窥视,觉得宏伟异常。再往下走,眼前豁然开朗,瀛湖就那样自然而又欣然的出现在面前。 我们联系好船,匆匆忙忙登了上去,船就调转码头向湖心驶去。湖水很绿,泛着鱼鳞似的波纹,随着船体晃动一漾一漾的扎人眼睛。天也渐渐放晴了。两边的山线条柔和,很象一只只大馒头,山上郁郁葱葱,象是披了件厚厚的绿毛衣,一阵风吹过有几树叶子露出白色叶背,远远望去象是一树树白花随风起舞,而山也好象充满了活力。 湖面上风很大,有人忍不住,进了船舱,我和好友却舍不得放弃这湖光山色,坚定不移的站在了舱外,这里远离市区,没有污染,连空气都透着一股股甜香,令人心旷神怡,其喜洋洋矣。到了湖心处,湖水变的平静了,没有一丝的波纹,就象是一块巨大的绿色翡翠镶嵌在那里,山的倒影在湖里变的异常清晰,湖水因为山的倒影变的更加碧绿。远远的,我们看见一个奇怪的小岛,岛上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笼子,顶部还罩着网,有知道的同事告诉我们说那是鸟语苑,里面养着上百种鸟类,还有孔雀和会说话的鹦鹉。好友替鸟叹息,觉得鸟失去自由很可怜,我告诉她,其实人和鸟一样,都在笼子里生活,不同的是,约束人的笼子是法律,只有适当的约束,才有相对的自由。否则鸟儿们出去也难免成为人类猎枪的牺牲品和弱肉强食中的低级食物链。 船在金螺岛停下了,我们雀跃着登上岸边。入口处是一座门厅,两边的柱子旁各卧了一只石狮子,柱子上写着一副对联,上联是:画船鸣榔,水色与波光共漾。下联是:云塔浮浪,人声和鸟语俱喧。正对着大门口的是一尊白石雕刻的仙女像,坐落在水泥砌的基座中心。石像手捧一只海螺。脑袋微倾,显得不胜娇羞。基座外围还写着“漱玉泉”。基座中空,里面有水,还有些许小石子,我不知道代表什么。只隐约记得李易安曾留词集,名曰漱玉集,不知道和这有无关系。沿雕像右侧石阶前行,尽头是一处空地,中央呈环型凹槽,里面是喷泉的水管,那天没开,想必喷的时候水珠四溅,清凉宜人吧。左侧是一塔楼,塔楼前有一牌坊,上书:镜泊云天。塔楼共五层,六棱结体,飞檐斗拱,造型精巧。上书“螺峰塔”。塔前有只石牛喝水雕塑,造型甚是生动传神,石牛嘴巴半伸在小水桶里,前腿扑地,后腿拱起,憨态可掬。塔内有名启良者做螺峰塔碑记一帖,上面写了瀛湖的种种形态。文字清新脱俗,很有范文正公的岳阳楼记之风。环楼而上,至顶部,观外景,瀛湖衔远山,接邻水,浩浩汤汤,横无际崖。令人望去豪气顿生。而金螺岛从高处俯视,象极了卧龙先生的阴阳八卦图,又象是缩小版的苏州园林,花团锦簇,柳树垂荫亭台楼阁,随处皆成一景。 下得塔来向前行。是一门厅,白底黑顶,显的古朴庄重。那顶子很有趣,两头飞翘,中间凹进,象是两根龙须,顶子附近,居然有两只鸱吻。传说中鸱吻是龙的九子之一,能喷水镇火,常被用来装饰屋顶,寓意吉祥。门楼的右边有一小快空地,上有一龙凤呈祥的圆形石碑。再往前是一块碑文,字迹模糊不清,只能看见上面一行写着“太上感应篇”。两旁的对联比较有意思,左侧写着:善恶报应,如影随形。右侧写着福祸无门,惟人自招。让人看了不禁当头棒喝。从小路而下,又有一座雕塑,同事告诉我说是牛郎石,因对面有天然形成的织女石而造的,黄牛伏卧,牛郎半跪在牛旁,口横短笛,神情却象充满了心事,他也许是在思念他的亲人吧,吹的曲子连黄牛听了也目露哀伤。小路两边樱花,木棉,姹紫嫣红开的绚烂,就连马尾松也开着橘黄色珊瑚状的花凑着热闹,路的外面是水泥砌的栏柱,中间用铁链相连,柱子附近常有几何形状的灯饰,给小岛添了几分现代气息。 告别了金螺岛,我们来到了翠拥南屏,一下船,就看见岛左侧宽敞的草坪上,一群孩子在那嬉戏玩耍,还有个牧人,在那闲适的放着两头黄牛。人和牛之间无比和谐,使人恍若误入了桃花源。门口有山民卖的土特产,本地土鸡蛋,新鲜的豌豆角,和刚采的嫩香椿。上得岛上,大家直奔右手边的铁索吊桥,吊桥很长,两边有很粗的钢丝绳牵引着,走在上面颤颤悠悠,煞是有趣。另一边则是一座高高的牌坊,上写:翠拥南屏 ,牌坊的两边有两只顽皮可爱的小狮子雕像。从牌坊下往前走,是岛上的招待所,因正在开工作会,人显得很多。再往前里侧是一个篮球场,路外侧则是一丛丛的竹林,林子里落满了棕黄色的笋壳叶,踩上去沙沙做响。竹子的外面是大片的三叶草,象是一层厚厚的绿毡子。草丛中规律的种着几株红叶,在这一片静宓的绿色中显的格外耀眼。 再向前,往右拐,有一架木头做的门楼,上面没有任何装饰,简单古朴,门楼里有一个大花坛,里面开满了白色和紫色的牡丹,还有红艳艳的杜鹃。花坛中有一个大石屏风,一面刻着四个浮雕女像,周围饰以橄榄枝,女像神态安详,或舞丝带,或持枝叶,或弹琵琶,或擎果实。表情各异,栩栩如生。另一面则刻着孔子《论语。阳货第十七》中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兴焉,天何言哉。揭示了天地万物与自然变化的规律,使人不禁感慨万千。其实孔子的这番话不仅是为了说明天命之不可违,而是告诉人们凡事都要遵循自然规律,孔子还将其和君子的人格结合起来,体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意识。而我们在观赏瀛湖之余,也上了一堂人生道德修养课。 逛完翠拥南屏,时间已过晌午,大家的肚子饿的咕咕叫,只好转道清泉村的农家乐。一路上只见一树树枝繁叶茂的琵琶,和青杏。我想起了苏东坡的: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不仅对古人的文采佩服的五体投地。地边上还种着大葱,已经开了花,主人家门前种着几株月季,开了两朵大的,一朵紫红,一朵淡粉,足有小碗那么大。另有一株深粉色,虽然花小,可零零散散的开了好多。主人家门口挂着的一只鸟笼吸引了我,里面关了一只鸽子模样的鸟,主人介绍说是斑鸠,还有两只象是画眉,斑鸠胆小,怕生,见人过去,扑腾的把那两只小鸟也踩的一塌糊涂。 我们等了没多久菜就来了,地道农家菜,有汉江鱼,土山鸡,熏腊肉,可给我记忆最深的却是主人自家做的豆腐,嫩而不散,口味醇厚,令人食欲大增,大筷朵颐。而吃饭的时候,我们感到了更大的惊喜,大家把铁锅蒸的饭锅巴一抢而光,连汤都等不急上就咯崩着吃了。饭后,主人还给每人上了一碗干饭汤,那是我最爱喝的。我记得从外婆去世后,我就没有喝过,没想到今天又饱了一次口福。 吃完饭已经是下午6点,要回去了,心里却充满了不舍。告别,上车,天色也渐渐暗了,山连同草木混为一体,小兽般的蛰伏着,偶尔几户人家的灯光透出,象极了山的眼睛。河里的采矿船也停止了工作,明明灭灭的灯光象是江南水乡的河灯,充满了温情。我突然的想起家来了。 |
转自:http://www.akhome.cn/read.php?tid-55273.html41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