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歧山县城南约20公里的五丈原台峁上,太白山北侧,座南向北。《歧山县志》载,始建于元初,明、清两朝屡有增修。 诸葛亮庙规模不大,现存建筑多为清代所建、有庙门、配房、两厢、献殿、钟楼、鼓楼、正殿、左右朵殿各一间,庙的突出建筑为院中的“八卦亭”,八角形攒尖顶。各殿柱额上均有牌匾楹联,建筑受勉县武候祠形制的影响。 五丈原诸葛亮庙位于岐山县城南20公里的五丈原镇,西距宝鸡市区58公里,原高四十余丈,呈琵琶形,南北长约3.5公里,东西宽约1公里,因南边与秦岭相接处只有五丈余宽,故称五丈原。五丈原三面环水。东有石头河,西有麦里河,北有渭河,南边与秦岭相接,进可攻,退可守,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234年,诸葛亮亲帅大军北伐曹魏,驻兵五丈原,与驻扎在渭河北岸的魏国大将司马懿对垒,相持百余日,因操劳过度,大星陨坠,鞠躬尽瘁,病逝于五丈原军营内时年五十四岁。留下了“出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的千古绝唱。后人为纪念他,唐宋时期就在原上修建了庙宇进行祭奠。初始称“忠烈武候祠”,后世又多次修葺扩建。现存的庙宇为元代初期的建筑,由山门、钟鼓楼、献殿、八卦亭、正殿、配殿、东西厢、碑廊等构成,庙内献殿前檐有五间通檩一根,首尾同径,无节无疤,实属罕见。正殿的两根前柱,木质纹理奇特如龙凤盘绕,被称作“龙凤纹柱”。献殿两侧墙壁上镶嵌的四十块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相传为岳飞手迹,书法苍劲有力,文章酣畅淋漓,刀工有如神助,被誉为庙内三绝(一是诸葛亮的文章写得绝、二是岳飞的书法写得绝、三是石碑的刀工刻得绝),石刻前还有明朝皇帝朱元璋所题“纯正不曲,书如其人”八个大字。正殿内有诸葛亮彩泥塑像一尊,以供后人瞻仰,两侧塑有关兴、张苞的塑像,两侧配殿内塑有姜维和杨仪的塑像。后有为纪念诸葛亮而修建的“衣冠冢”,还有落星亭,亭内置放“落星石”,据史料记载,此石为诸葛亮逝世时从天上陨落的一颗将星。 五丈原风景名胜区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岐山县城25公里。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历代文人墨客,官宦庶民,题词立碑,建祠修庙,凭吊千古,这里流下许多珍贵的古文化、古遗迹,特别是气宇轩昂的诸葛亮庙文化内涵丰富,人文景观荟萃。诸葛亮庙始建于唐代,庙宇坐南朝北,耸峙原头,雄伟壮观,进入金碧辉煌的山门,依次是高大的献殿、正殿、八卦亭、屋檐脊兽,千姿百态,墙壁彩绘,绚丽夺目。 献殿两侧的墙壁上,镶嵌着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碑刻,由40块二尺见方的青石连缀而成,表文语出肺腑,文笔出众;笔法奔放苍劲,流利酣畅;镌技高超,形同真迹,人称“三决”碑。后院是柏林竹园,草坪花坛,四季如春,清爽洁净,诸葛亮衣冠冢幽居柏林之中,精巧美观的落星亭耸立于后院的中央,碑廊环揽后院,文臣武将廊分居两侧,曲径通幽,环境优雅。景区内还有著名三国古遗迹二十余处,如蜀国中军帐遗迹壑落城,蜀军大本营九龙山,蜀军下原取水的古道十三盘,取水之泉诸葛泉、司马懿拜将台,妇孺皆知的葫芦峪等。景区自1983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声名远扬海内外,1991年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现已成为陕西关中西部著名的旅游胜地,年接待中外游客15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