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石家庄游记:细品正定凌霄塔 |
[游记]石家庄游记:细品正定凌霄塔 |
2008-06-10 17u.com |
细品正定凌霄塔——跟着大师足迹游正定 大唐天宝年间,朝纲不正、社会动荡,藩镇各个拥兵自重,藩镇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华夏大地再次陷入战乱年代。真定作为重镇,虽拼死抵抗安史叛军,却终因寡不敌众被判军攻陷。叛军杀了太守颜杲卿(书法家颜真卿之弟),占据了真定,并进一步西进,兵峰直指都城长安。后在勤王大军的有力抗击下,叛乱被平定,但是很多城市还是被叛军占据着,真定这个军事重镇就是其中一个。 继位的代宗皇帝不堪忍受叛军长期霸占城市,决定御驾亲征!这下却引起了朝堂的极度震惊,但是皇帝已经下定决心要亲自带兵平叛,并发誓要血染真定,诛灭余孽。出征前,他到寺院进香乞福,老方丈不忍百姓再受荼毒,留给皇帝一段揭语。皇帝按照这段话中的线索,找到了皇城中慈恩寺的惠光和尚,原来惠光是真定叛军首领的父亲。惠光答应皇帝说服自己的儿子。果然,父子相聚后,儿子立即开城投诚,使真定百姓逃过一难。 唐代宗念惠光所立功劳,遂赐下一座寺院让惠光留在真定修行,命名天宁寺。惠光死后,塔葬。此塔就是现在的天宁寺塔,因为塔身高大所以又称凌霄塔,又因多为木构,所以百姓将塔俗称——木塔。 木塔与著名的隆兴寺同处一条街上,如果把隆兴寺看作是龙头,木塔就像是高高翘起的龙尾。可是游客们大多把心思都放在了敕建的隆兴寺上,同为敕建的木塔却饱受冷落。木塔是天宁寺的一部分,千年过去,当年香火旺盛,名列真定八大寺之一的天宁寺,如今只剩了一座孤零零木塔支撑着过去的辉煌。 梁思成当年来来到这里,看到的是一片颓废,原来非常宏伟的建筑群没有了,牌坊、天王殿、重门、前殿、后殿不见了踪影,“寺前空地。空地比寺低洼许多。塔的周围便是这空地和水塘,天宁寺全部仅存塔前小屋一院。”如今是旧貌换新颜,当然整个寺院估计是不会重建了。低洼的空地如今成了小小的广场,老年朋友在这块场地上载歌载舞;水塘也许就成了那茵茵的草坪。依托着红红的围墙,一条长长的仿古长廊把游人的思绪带走;倒是那座重建的艳丽的牌坊,似乎落了俗。 与其说到天宁寺,还不如直接了当地说是到塔园。称它塔园,也不过是在塔的保护区域外砌上了一圈围墙而已。围墙围住了塔,也为塔的看护人员带来了一些微薄的薪水。同样的全国重点,这里游客少票价低,5元就能登塔远眺,还是相当超值的。 过牌坊,再过那片葱郁的竹林。望见两头不只年代的石狮子,也就进了那仿建的垂花门。 抬头仰望,这座砖木塔是值得细细赏玩的。华塔的奇、青塔的秀、砖塔的古,正衬托了木塔的敦实、高大和那种凝重感。 木塔也是奇的,这塔的层高并不等同于其他楼阁塔一样的平均,而是下部高上部矮,原来下四层是砖砌,上五层是木构的;木塔也是秀的,斗拱、风铎、套兽无一不精致;这座从唐、宋、元、明、清一路走来的木塔,无疑更是古老的。 相比上世纪30年代梁思成眼中“歪斜有毁拆下坠的危险”的木塔,现在这座塔完全已经修茸完毕,甚至可以登塔一览正定胜景。塔中没有灯光,下部爬梯也没有光线射入,人入塔中,无法登临,好在塔底有免费的手电借用。扶着墙体,借着微弱的光束慢慢上行。塔中的平台当然有窗口的光线投入,只是光线来了,看得清了,也看到了很多不想看到的东西:满墙的到此一游、随便丢弃在佛龛中的杂物……唉,究竟应该是痛斥那些不文明的游客呢,还是应该责怪管理者? 在四楼有本塔的核心架构——塔心柱。塔心柱周围放射出八根扒梁,支撑八个面上的外搪。据称,这种结构国内比较少见,因此也显得很珍贵。 下了塔,就直奔隆兴寺(请参看<隆兴宋韵>)。 在正定的时间不多了,叫了一辆出租车匆匆赶往文庙。文庙在一座中学边上,据梁思成的著作上称,文庙早在民国年间已经被学校占用了,只是以前是女子学校而已。文庙现在仅剩了一座大成殿。大成殿建得相当雄伟,在建筑架构方面,《中国建筑史》第六节中有这样的描述“河北正定县文庙大成殿平面广五间,深三间,由柱四列构成。单檐九脊顶,斗拱雄伟,檐出如翼。斗拱双杪偷心,第二跳跳头施令拱,与耍头相交。斗拱但施于柱头,无补间铺作;其转角铺作后尾出华拱四跳,全部偷心,其第四跳与抹角枋一足材相交,至为简洁。” 大成殿内新塑了孔子的塑像。时间已晚,只得别过。路上再撇了一眼唐代的“风动碑”后就正式地告别了正定。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118115.html77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