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汉中散游记——4.30勉县好地方 |
[游记]汉中散游记——4.30勉县好地方 |
2007-07-18 |
勉县是汉中的一个辖县,就是闻名的武候祠所在。一下车,明媚的阳光、鲜绿的原野,就把旅途的劳顿与烦闷扫去了大半。火车站在县城外,我们背着行囊,就像当地乡下人一样,慢悠悠地走进小城去。 本想先找住处,问了路边几家小商店,得到些许信息,忽然觉得安抚咕咕作响的肚子是更紧急的任务……于是跑到路边一家卖早点的小店。一幅很旧的招牌上,大书“东方餐馆”四字,有些煞有介事,但是那字的确很漂亮,苍劲有力。灰色的墙壁,灯光有点暗,我忽然感觉有点古朴神秘的气氛。我们要了两份热面皮、一份菜豆腐稀饭、一份豆浆稀饭,等到店家端了上来,一下傻了眼——忘了要小份的面皮,看来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浪费粮食了……真不好,唉。先尽量吃吧~不过这里的面皮果然名不虚传,比西安的不知要好多少:入口绵软香滑,还有清爽的豆芽和诱人的辣油,而且那个辣油只是香,一点也不呛。菜豆腐稀饭有点酸,不过也很开胃;豆浆稀饭,嘿嘿,我想,回头可以自制……不过别人看着可能挺恶的吧,管他,好吃就行。 当地人给我们推荐的那家和平宾馆太贵,于是我们自己找了一家便宜实惠的小旅馆住下。还算安静、整洁,还有公共的单人浴室。小憩到中午,问明路线后,坐公交去心仪已久的武候祠。 3路公交的司机实在都是猛人,那车开的,快赶上达喀尔拉力赛了……晃荡了1个小时左右,下车,四望,发现武候祠的大门,赫然就在路边。门槛比公路要低上近半米,应该是修路所致。 学生票不贵。抬头景仰一下,迈步进了山门。迎面先是一面墙,上面写着武候祠的简介。大意是说,虽然诸葛武侯确葬于斯,但修祠的话对于统治者而言“逼宗庙”,故而原来百姓只能自发祭奠。后来众臣向后主刘禅上表要求,才于公元263年兴建武候祠于此,比著名的成都武候祠还早41年。附近还有武侯墓和马超墓,看来我们还是来对了地方的。山门之后的第一道门须从侧面进入,绕过去一看,原来门楼也是一个很小的旧舞台,面对的广场,恰是看戏的好地方。承重的柱子,上面还有斜支来加固的木柱,镂空了一半,雕着我不认得的人物,虽年深日久,仍十分清晰。那广场大概就是祠内最大的一片空地,东西各有一门,曰东西辕门。门旁各有一石缸,想必原来可以养鱼。进东辕门,带窗格的木门虚掩着,里面除了五谷轮回之所却并无他物……西辕门里面也好像只是仓库。看西辕门旁边的介绍,方知这不起眼的地方,却是当年出入蜀地的必经之路,到此,则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武侯的崇敬。往前再走过一个牌坊般的门楼,是一个小院,旁边有一树不知名的白花,很素雅;蕉竹掩映的一角里,有一口古井。暑热难当,我们就在旁边的石凳上歇息,看着脚下的蚂蚁悠闲地游荡,忽然感觉到了一点点的古意。 继续往里走,要经过“琴楼”,被后人故意与空城计的传说联系到了一块。拾级上去之后,看到一方石琴,近两米长,黑黢黢的十分光滑。不知当年羽扇纶巾、风流潇洒的武侯,会给自己配一方怎样的琴。琴楼背面旁边,是已经破败不堪的小小的钟鼓楼,也不对游人开放了。东面旁边还有一门,里面有一株据说很著名的古旱莲,可惜目下不是花期,只能从旁边陈列的照片想象开花的美景。 继续往里,就到了最后一个院子,大概可以称为香堂吧。院门的背面,檐下的墙上,有不少小的浮雕,仔细看来,都是三国故事的题材,什么三顾茅庐啊、辕门射戟啊……可惜我已淡忘了许多,不能一一道来。浮雕很简单,但是能看出很用心,而且若熟读三国,一下就能认得出来。 进武候祠所憾者,由于管理原因,没能进供奉武侯的主香堂瞻仰一番,只在旁边的文官、武将的祠堂里拜了几下,也没见到几个名将,估计都在里面陪诸葛大人呢。 武候祠内各朝代名人留下的对联也不少,单是几道门上的都值得一看。现将牌坊两侧柱石之上长联抄录于此,与各位共赏: 至大至刚有严有翼将相经纶名世业 其难其慎乃武乃文圣贤学问大儒心 虽略显溢美,但景仰之情的确动人,若武侯地下有知,听后人如此褒词,也不枉他鞠躬尽瘁之德吧。 游罢武候祠,归途遇马超墓,本想再进去看看,但门票又不便宜,我们又热又累,于是作罢。相邻马超墓,竟是一所小学,恰逢放学,估计五一假期从此开始了,小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背着书包出来,在老师带领下如一群可爱的小鸭子一般鱼贯穿过马路。路对面还有几户人家,其中一家的门边,懒洋洋地趴着打盹儿的,是一只可爱的大黄狗。 再搭3路回到县城,方觉饥肠辘辘。觅得米线两碗,香辣爽口,回味无穷,每碗只要¥2.5~不是广告哦,现在想起,我口水都快出来了。又回住处歇息片刻,待天色稍暗,我们又出来纳凉。 走在县城街上,看着来往的人们。这里的人长得大都白净、面善,女子漂亮者居多,颇为养眼。没有大城市的嘈杂,小城的夜晚别有风味。夜风习习,令人倍感惬意。更有美食如冰粥,于路边小店尝得,真是特别好的冷饮。回去休息之前,还买了收摊的樱桃若干,甜……是我从出生到现在,吃过的最好的樱桃。呵呵不要笑我哦…… |
原始链接:http://blog.sina.com.cn/u/498ebc10010003i2 |
转自:38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