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勉县武侯祠游记 |
[游记]勉县武侯祠游记 |
2008-01-16 caryouyou.com |
四月十日,我们一行十人利用倒班休息日,凌晨五时,租车由洋县前往勉县武侯祠。汽车一路向西驶去。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风景,到了郊区,漫山遍野开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都长得一人多高,雾霭中已可看到前方的定军山。汽车的右后方则隐约浮现出天荡山的余脉。
上午八时,每人买了10元一张的门票,穿过鲜花盛开的公园,方来到汉江南岸的武侯墓。墓外围墙高筑,有一扇大门可供出入。进了门是座四方院落,迎面是座祠堂,祠堂匾额上书“功盖三分”四个大字。神龛内供奉了诸葛亮塑像,龛下是关兴、张苞,供桌上香烟氤氲,一派肃穆的气氛。院落两侧的蜡像馆展示了诸葛亮晚年在定军山的一系列活动。
对于诸葛亮,所有熟悉《三国演义》的人来说都不生疏。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汉末徐州琅琊阳都人(今山东沂南县)。诸葛亮才华横溢,机智过人,忠心敬业,鞠躬尽瘁,为世人所敬仰。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写出师表,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等,构筑了出色人生。
汉中属于陕西管辖,属陕南地区。其实,汉中隶属陕西还是近一个世纪的事情。自古以来,连绵几百里秦岭阻断了南北交通,加上历朝历代的沿革,汉中一直属蜀管辖,直到1925年才由民国政府将其划归为陕西,尽管隶属关系变了,可这里人们的口音和生活习惯还洋溢着浓郁的川味。
勉县是汉中西部的重要门户,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原是金牛古道,历史就是遏制南来北往的咽喉,把守此道可保持蜀中平安。公元227年至234年,诸葛亮统帅蜀国大军驻守汉中,以此为根据地,北伐曹魏,历时八年,可惜不幸病故于五丈原军中,终年54岁。临终他怀念惦记着蜀国的事业,含恨遗命把他葬在定军山下。刘禅按其遗嘱,安葬诸葛亮于定军山下,后在景耀六年春下诏书在此设立了武侯祠。这武侯祠是唯一由皇帝下诏修建的武侯祠,比成都的早41年,祠与墓遥遥相对,感应着英杰的神灵。
上午十时,在武侯墓大约逗留了一个多小时,然后顺便到勉县城西两公里处的马超墓去看了看。比起武侯墓,马超墓规模要小了很多,虽处在一零八国道边上,窄窄的门面毫不起眼。推门而入,售票员也不知哪里去了。沿着中心甬道前行至马超祠堂,两边闲种着一些花卉。祠堂简陋,有些地方几近坍塌,显然是没有得到良好的维护。毗邻的小学校里传来儿童阵阵的喧闹声,越发衬托出祠堂的荒凉。
继续通过甬道,出祠堂门,门外的河渠名谓“汉惠渠”,渠上有座桥,过了桥便是马超墓。陵墓在墓园的中心,墓碑上书“汉征西将军马公超墓”。史载马超镇守阳平关(今勉县),威震氐、羌,深得人心,死后葬于雷峰山下,千百年来香火不断。如今墓、祠被一条人工开挖的汉惠渠隔为南北两院,更添了几分山水灵气。
墓表的草丛中无数橘红色的金盏菊怒放,在风中摇曳生姿,令人怜爱。园丁们在墓园里植树,他们在一米多高的树苗根部粘上厚厚的一层泥土,然后埋到地里用土堆垄起。墓的北边是雷峰山。雷峰山、天荡山、定军山,这些记载于三国志的地名竟一直沿用至今,只是不知道那时的风景与现在有着什么样的不同。
傍晚时分,我们赶到了勉县郊外,来到在郊外的清幽武侯祠,在崇敬和肃穆的心境里又一次聆听历史的风声。 导入论坛收藏分享给好友推荐到团队管理举报 TAG:
|
转自:http://www.caryouyou.com/2374/viewspace-19052.html39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