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新闻/游记-想起,西安之二-荐福寺和书院门 |
[游记]新闻/游记-想起,西安之二-荐福寺和书院门 |
2007-07-27 xiantrip.cn |
从前去过西安,那是一个刻骨铭心的记忆。但虽然风声很紧,还是忙里偷闲地转了几个地方。在半坡整个博物馆就我一个——游人,让人陶醉。 而感觉最惬意的应该是在小雁塔。那是中午时分,下着朦朦的雨,荐福寺中不再有如织的人流,当然也就没有了千篇一律的讲解和喧哗,只有一个人,穿过庭院,走上楼台......到西安,大雁塔是必须去看的,但除了巍峨挺拔的塔,原来的大慈恩寺早已无存,虽修建了一些仿唐的建筑来填补空白,但缺乏历史的凝重,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而小雁塔下的荐福寺原本是太宗之女襄城公主的私宅,后为纪念高宗而改建成寺,虽不很大,但也有绵延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想一想,在时间的另一头,是贞观,是开元,是 “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唐景象,就让人砰然心动。而眼前楼阁层层,小径深邃,细雨迷离,松青草翠的景致,让人还是觉得欧阳修的那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说得好,但更好更难得的是,在这片清净世界里的翩散、从容、无拘无束而又无惊无扰的一份心情。 去西安总不忘去的地方是书院门。最初来这里,只是为买唐三彩、铜车马之类的礼物。而后就只是为了逛而来,在这里基本上度过了在西安的每个无事而悠闲的午后或傍晚。 过了碑林后那棵茂密的大槐树,空气中便弥漫起淡淡的墨香,绕过几个地摊,抬眼便能看到一个汉白玉的牌坊立在道上,这就是书院门。走进去,道两旁都是规整的店铺,琳琅满目的个色物件一直码到便道上,使它热闹拥挤的象个集市。只是这里要比集市安静的多,看你就安安静静地看,觉得如意,和摊主轻声划价,大家都是心平气和的,不象农贸市场上那么倒海翻江;不如意,便只须放下而后悄悄离开,摊主也不会着急地拉住你,或大嚷着叫你回来,大家都很轻松,也乐于展示这种涵养。只是不知道这是文化市场的涵养?还是西安人的涵养呢? 不过这涵养有时也让人很头疼,当摊主报价之后,他们往往就不再价,与我在这类市场上跳楼似的杀价,很不合拍,哪怕你叫嚣着要走,他也无动于衷,到弄得买家的我灰头土脸,进退两难,呵呵。记得看上一个仿唐仕女的陶俑,就因为再砍不下十块钱而生气作罢,至今想起倒觉得她最好,真是遗憾。 偷得浮生半日闲,其实就这么闲闲散散的逛,就这么轻轻松松地瞧,就挺好。看看这家的三彩,看看那家的农民画,敲敲这家的孔方兄,再翻翻那家的小人书,随手放下一个仿成化斗彩的小碗,那边一个小巧的青铜奔马又进入眼帘。如此一家一家的走,一家一家的转,直到偶一抬头看到霞光中的古城墙,古城墙上高耸的永宁门和永宁门下繁忙的钟楼南大街。这才不经意地回过头来,而那暮色中的书院门,暖暖的,红彤彤的,每次想起西安就想起它。 |
转自:http://www.xiantrip.cn/show.asp?id=77&leibie=%0BE%0AB%0B2%0CA%0D3%0CE%0BC%0C732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