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咪卡游 一直没有写有关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游记,不是不想写,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写,因为它给我的震撼真是太大太大了,想不到2000多年前的秦国竟是如此的繁荣,如此的先进,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是如此的神秘。以前一直对考古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总认为那是很久以前的时代,跟现在相距太远,与己无关。所以刚开始去西安的时候并没有多兴奋,只是对头一次出省感到有些新奇。然而,进入了秦始皇陵之后,我才感受到古代对我们的吸引力有多么的巨大。 秦国是一个两千多年前统一六国的一个强大的国家,为了为他的君主秦始皇嬴政修建陵墓,当时的秦国人民创造了世界奇迹——秦始皇兵马俑,起初我只以为兵马俑是神秘的,看了秦始皇陵后才知道,兵马俑的微不足道。是的,在秦始皇陵中,兵马俑坑只不过占了整个陵墓的3.5而已,而这小小的3.5就已经造成了世界轰动,被称为世界的第八大奇迹,那么整个秦始皇陵如被展现出来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 在中国的历史中,秦朝无疑是神秘的,如此强大的国家,对他的历史记录却少只有少,考古学家翻遍了大量的历史书籍,能找到的记载屈指可数,于是,秦始皇陵变得异常神秘,在那座山一般高的封土堆底下究竟隐藏着什么,秦始皇的墓室究竟是什么样的?在那下面究竟还有多少珍贵的历史财富以及未知的奇迹?《史记》里记述:墓穴深挖,直到贮水层,上面加固,放置棺槨;墓室壁上制有日月星辰﹑山川地形图,墓中建有宫殿和百官位次,摆满奇珍异宝;墓道中灌注水银为江河,用人鱼膏做的灯盏长明不息,一具具暗器弩机设置在要害处随时阻挡盗者入侵…… 以下便是一些从网上COPY下来的油光秦始皇陵的资料: 秦始皇陵距西安30公里,位于西安市临潼县东约5公里,南依骊山,层恋叠嶂,山林葱郁;北临渭水,逶迤曲转,银蛇横卧。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 秦始皇陵是为秦始皇蠃政为自己修建的陵墓,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能与之媲美的是古埃及金字塔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秦始皇陵于秦始皇即位起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之久,比著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的修造时间还长8年,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陵园仿照秦国都城咸阳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内城垣周长3870 米,外城垣周长6210米,陵区内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秦始皇陵的封土夯筑而成,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经历二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 地宫之谜 地宫是放置秦始皇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是秦始皇陵的核心,两千多年来,深藏地下的地宫构成了先秦文化中最大的谜团之一。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地宫是:“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司马迁的寥寥数语勾勒出了地宫的基本情景:地宫是穿过三层地下水而建,宫殿上部有代表天体的二十八宿星图,中部安排了百官次位、宫观及大量的珍奇奢华的陪葬品,下部是以水银模拟的江河大海和统一后的中国疆域,有防止盗墓的机关弩矢,还有用鲸鱼油做成的长明灯,照亮整个地宫,经久不熄…… 二千多年后的今天,考古和地质工作者利用遥感、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等科技手段对地宫的外表进行全面的无损探查,确定地宫位于封土堆地平面下30米左右,东西长约170米,南北宽约145米,主体和墓室呈矩形,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50米,墓室周围有一层细夯土质地的巨大宫墙,夯层厚约6—8厘米,宫墙高度为30米,顶端比秦代当时的地面要高,墓室保存基本完整,地宫内有东西两条墓道,为了保持地宫的干燥,地宫内还修建有一个十分发达的主排水系统。 在物探过程中惊奇的发现了地宫内有着大范围、含量较高的汞,且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从而验证了《史记》中有关秦始皇陵地宫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记载的真实性。 目前的探测成果,仅显露出秦陵地宫的冰山一角,那么,神秘莫测的地下宫殿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进展,这个千古之谜必将会被解开。 秦始皇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姓赢名政, 秦庄襄王之子, 公元前259年生于赵国京城邯郸,公元前246年13岁继承王位,22岁加冕亲政。自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5年中,秦国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彻底结束了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在血与火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王朝。李白有诗赞叹:“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 兵马俑 辉煌绝世的兵马俑便是从葬区里的发现。1974年3月,骊山北麓的几位农民在打井时忽然挖出了和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世界第八奇迹”兵马俑——秦始皇的宿卫军先于始皇与世人见面了。 兵马俑坑在秦陵东侧一公里半处,它的规模之大令人惊叹,三个坑共约有2万多平方米,坑内共计有陶俑马近八千件,木制战车一百余乘和青铜兵器4万余件。其中一号坑规模最大,面积一万二千平方米,有俑马六千余件;二号坑次之,面积是前者的一半,有俑马千余件;三号坑只有500余平方米,内有武士俑68个。根据考古判断,这几座从葬坑象征着始皇生前的宿卫军守卫着陵园,而三座坑是按兵法布阵的,其中三号坑是总指挥部统帅三军。 这是世上无与伦比的地下军阵,站在一号坑前最令人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最前面的是前锋,二百一十名武士俑,横列三队,手持弓驽,背负箭囊;后面紧紧跟随的是身穿铠甲的步兵,间杂着驷马战车组成四十路纵队从十几条坑道里涌出;军队左右各有侧翼,末尾又有三列后卫。整个军阵布局严密,酷似待发之势,令人联想到当年始皇金戈铁马,横扫六合,所向披糜的声威。 兵马俑通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炼﹑细细观看,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陶俑的脸型﹑发型﹑体态﹑神情都各有差异,似乎能令人感受到他们不同的遭遇和经历;那些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喷鼻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都有感人的艺术魅力。陶俑﹑陶马都经烧制﹑安装并且原来都是有着漂亮的彩绘的,但由于后来的火烧和浸泡,大多已剥落变色。兵马俑的发现,令人们对中国雕塑艺术有了新的看法:秦俑开创了中国雕塑活泼﹑开朗﹑写实的现实主义先河;彩塑的开始也不是在唐而是在秦。 兵马俑掀起秦陵精彩的一角,在陵区不大的范围内另有稀世珍宝铜车马和许多的文物被陆续发现。未来一日,当最重要的主角秦始皇重见天日的时候,将是中国考古史上又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