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青海之行塔尔寺

[游记]青海之行塔尔寺

2007-07-28    luker.cn

青海之行--塔尔寺

塔尔寺,还是在2001年,和一个信奉佛教的同事在贵州出差,观音生日那天和他一起去看观音庙时知道的。那时的我,做梦也想不到会来塔尔寺转转,觉得他每年去塔尔寺朝拜他心中的偶像很伟大,毕竟青海很遥远,甚至很荒凉。。。。。。

2004年出差兰州,“十。一”本来就机会去塔尔寺瞧瞧,因临时有人加塞儿,没去成。朋友带回的塔尔寺的门票(一张印刷很好的明信片),金碧辉煌的大殿,给我很多遐想。。。。。。

2005年“五。一”长假,豪华的休息两天,终于成行青海,去了塔尔寺和青海湖。

塔尔寺门票35元(原来是进门30元,再加参观大金瓦殿5元,分着给两张门票。现在干脆在30元上盖个35元的章,两明信片都省了一张)。以塔尔寺的名声,规模,这点酥油钱真不算多呢。听那自称是做旅游策划的人说,塔尔寺收上来的钱,全都用于寺庙的修缮,政府没要一分钱的税(这策划人说要给湟原县做个策划,门票提高到60元,35还给寺庙,25用于旅游设施的建设)。这就叫我很感慨了,越是贫穷的地方,政府似乎越是放的开手。比如这路,西宁过来的路很好,没见到一个收费点。这要在内地,不知道要设多少关卡,敛上多少钱财呢。

门票是一张明信片,印着塔尔寺的全景,票面上用藏汉等多种文字写着--塔尔寺。票的侧面有1-9的编号,有说明如下:共九处景点,参观时打孔。

背面有如下文字介绍塔尔寺:

“塔尔寺,藏文名称贡本贤巴林(十万狮子吼佛弥勒洲),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湟水流域的宗喀莲花山中,始建于藏历六廻土羊年(明洪武十二年,公元一三七九年),是我国藏传佛教的四大中心之一,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院之一,是雪域伟大的上师、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开创者宗喀吧的诞生地。。。。。。全寺占地面积600亩,建筑面积四十五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三十七座,殿堂、僧舍九千三百余间,鼎盛时期僧众三千六百名。

塔尔寺的古建殿宇雄伟壮观,文物珍品琳琅满目,古籍藏书浩如烟海,艺术三绝(壁画、堆绣、酥油花)异彩纷呈。寺设四大学院(显宗、密宗、时轮、医明)闻思五明,修持四续,传承文化,遐迩闻名。”

不懂宗教,不信佛,去塔尔寺就是去看热闹。

塔尔寺,塔尔寺,顾名思义先有塔而后有寺。塔尔寺也和我所见到的大多数寺庙一样依山而建,朽木屋檐。只是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海拔2600米),没有参天古木。虽然有几百年的历史和几百年树龄的古树(十万片佛像的菩提树)却并不高大。。。。。。

塔尔寺有两座金顶殿堂,远远看去,镏金的屋顶在阳光下,金光灿灿。没去过比塔尔寺更大的寺庙,在寺区里有路牌和门牌,这对我来说是第一次。也是,几千间殿堂不借助科学的编码怎么行呢?一个寺庙香火的旺盛与否,昭示着信徒的多少与虔诚。塔尔寺就是以这种香火的旺盛,无比骄傲地注视着来往的游客和朝拜的信徒。

塔尔寺不像别的寺庙,没见山门就到了塔尔寺的“如意八塔”。这一溜八塔的学名“善逝八塔”,俗称“如意八塔”。进到这里,一下子使人进到了强烈的宗教气场中,八塔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第一印象。这里不是塔尔寺的大门,是售票处(其实塔尔寺也有山门,只不过游客进寺的路绕过了山门。从塔尔寺全景照片上,可以看到庄严的山门)。

最让我惊讶的是在售票处的一面墙上,居然有建行的ATM提款机,我还在这机器上取了500元钱以验证机器的完好。

售票处门口有很多单兵作战的导游,拉生意。

由于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大家都说不用找,跟着别人的队伍走,也听个一星半点,还能省下60元。没有导游的感觉不好,我想更系统的了解塔尔寺,可没有导游介绍,真是瞎看了。

塔尔寺的建筑都很民族。稍微高大一点的房子的墙面上,栽有酱紫色的鞭麻草,镶有镏金的铜饰,与酱红建筑一起够构成了寺庙基本色调。后来看了在塔尔寺买的书,才知道鞭麻墙原来是表彰功德的一种形式,不够资格的人,是没有资格让鞭麻上墙的。

酱红、酱紫是塔尔寺的基本色调,房屋外墙,喇嘛们所穿袈裟,都是这两种颜色,这和内地僧人的服饰有很大差异。在我看来,只有一点和内地相通,那就是只有高僧才能用明黄色(内地的寺庙的方丈在僧服外披上黄色的袈裟)。明黄色在历史上,历来是帝王的专用色,看来这一等级标识也渗透到了佛家领地。

我们稀里糊涂的按票面上引导的先后顺序走进第一个景点--花儿寺。门口有身着酱紫色袍子的喇嘛,手拿剪子剪(检)票,进门时,剪刀一剪,这一段就算来过。

花儿寺的门口进去,有块石头上贴满了纸币和一枚枚价值不等的硬币。我不明白,钱贴在上边,表示佛祖接受了吗?真能如愿吗?佛祖接受了你的香火钱真会特别关照你吗?亦或是这样可以自我安慰,我来过了,我祈祷了!或干脆就象我这样的看客,贴着玩,不信归不信,钱被佛所接受还是很高兴的。。。。。。

经幡,马尼经杆,不怕笑话,其中有什么含义我一点不知道。以前从电视电影里看到青藏高原的景色时,都有马尼堆和经幡招摇的花花绿绿,给那神密的土地涂抹上一层更加神秘的宗教色彩。尤其是那些迎风的经幡,远看像飘扬的单色彩旗,走近,才看真切,那上边真的用藏文(亦或梵文)密密麻麻地印着六字真言。寺庙门前的马尼经杆也有说头,有门前一根,有的门前两根,我偷听别人家的导游说,有两根玛尼经杆的是学习佛法的经堂,一根或三根的我听到却没记住。。。。。。

在大金瓦殿前一棵刚长出嫩牙的树下,导游说,这是一棵菩提树,这树的每一片叶子,对着阳光,都可以看到一尊佛。她说这棵树有十万片叶子,有十万尊佛!!!忽然想起,韶关南华寺寺大殿两边各有一棵高大枝叶茂盛的菩提树。我曾坐在菩提树下瞎想半天,脑子里依然一片空白。临走时,看见落在地上的菩提树叶的造型非常奇特,肥肥的身躯,弯弯的叶尖,长长的叶柄,厚厚的叶片,特地捡了一片拿在手里把玩后,随手夹进书里。一段时间后,叶片干燥皱卷,不知被我扔在哪里,也忘了对着光看看,能否见到佛祖。

后来翻看在塔尔寺买的《塔尔寺文化》,才知道不是所有的菩提树叶上都有佛像,只有塔尔寺这一棵,遗憾的是我们去的季节不对,那树刚刚滋出嫩芽。。。。。。

这虽然比广东韶关的南华寺少几百年的历史,可规模气派却远远超过了南华寺。

南华寺的菩提树比塔尔寺的这棵十万尊佛的菩提树繁茂的多。除了历史长短不同外,地域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毕竟一个在四季青翠的南国,一个在海拔两千六百米以上的青藏高原。

不管如何变迁,如何分支,在我这不信佛的眼中,天下佛教是一家,万变不离其宗--释迦牟尼。

5月1日正好是佛缘日,据说这一天活佛可以接见参拜的信徒,也可以接待慕名前来的游客。前提只有一个--诚意!诚意如何定量我就不得而知了。

据说佛缘日这天,塔尔寺会点燃唯一一盏金灯。

我随着别队导游的指点,看到了那盏金灯,造型与其他灯完全一样,很不起眼。在金灯周围簇拥着一片酥油灯,金灯只比其他的灯稍稍大了一点。其他的灯,虽然不是金身,但也穿着金光闪闪的外衣,在酥油燃烧的光亮下,一点不比金灯逊色。看来酥油灯是否金身,凡夫俗子们很难用肉眼识别,识别的唯一手段是用手来感受那份沉重。

不管真假,我反正是亲眼见到了传说中塔尔寺珍藏的“金灯”。承认不承认,信与不信,我都有缘与佛拉上了点关系。。。。。。

酥油花是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一。酥油到底是什么我很久以来一直疑惑。听着“不敬青稞酒,不打酥油茶啊,也不献哈达。。。。。。”的歌长大的一代,糌粑、酥油、青稞到底是什么,却稀里糊涂。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酥油就是牛油,再后来以为是奶油,再后来才知道,酥油应该是我们所说的黄油(刚问了一个朋友,酥油是不是黄油,被否定)——也就是从牛奶里提炼出来的。这种温度一高就软化的油脂居然可以做出花来!没有超高的技艺,和独特的工艺,不可想象。

塔尔寺有一座酥油花馆,里边展览着最精致庞大的酥油花群。城市里长大的现代人看过,可能会大失所望。色彩的大红大绿,花型的细腻、硬朗并存,还有长时间蒙上的灰尘,都让观看的人感觉并不如画片上那么精美绝伦。

塔尔寺的大厨房已经不再履行其天生赋予的职能,变成了参观的一个景点。顺着门缝透进的光,看见两口直径2米左右的大锅坐在黑洞洞的灶间,锅后是一个有四五层隔断的碗柜,放着一摞摞的木碗(远远看着瞎猜的,不敢确定)。锅后边的一个类似牌位的木架中央,摆着一盏点亮的酥油灯,幽幽的火光中,看见锅两旁柱子边铜花瓶里,分别盛开着一束塑料花,几条丝质的蓝白黄哈达互相缠绕着供在锅前,表达着对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吃”的尊重。。。。。。

塔尔寺所有庙堂都不许拍照,包括这个大厨房。别地不照没关系,在这里我手有些痒痒。吃,在我心中的地位永远处于第一。不甘心的我,拿着小巧的相机,手伸进门缝,喀嚓一下,大厨房那曾供应几千人吃喝的地方永远留在了我的机器里。

跟着别人的导游一路走来,听的最多的是三个字——宗喀巴。这是一个让万人景仰的名字。宗喀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开创者,塔尔寺是他诞生的地方。

塔尔寺最辉煌的建筑是大金瓦殿,殿内有一大银塔,银塔内有一佛龛,端坐着宗喀巴的镏金塑像。在大金瓦殿外的檐廊下,很多信徒手上绑着厚厚的皮套,膝盖上也绑着厚厚的皮垫,在那里一遍遍的重复一个动作——叩等身长头。据说长驻的信徒,要叩完十万次,才算了却心愿。十万次的重复,需要怎样的信仰和毅力才能做到?十万次啊,体力好的,快,需要三个月,慢,则要六个多月才能完成!

最辉煌的殿堂不是最大的,最大的殿堂是大经堂。大经堂的侧面墙上保存着大量的经书,用檀香木板隔开防虫隔潮。大经堂正面有若干座不同年龄时段宗喀巴的塑像,都是1:1的比例。大经堂里还有上千个大小佛龛,和若干代宗喀巴弟子的塑像。导游说,大经堂里有108根柱子,我没数,但堆的高高的垫子我亲眼所见。这垫子是供僧人学经时用的,据说这里最多时可容纳3600人学习。容纳几千人的经堂大小至少和相当规模的剧场容纳的人差不多啦。

“顺时针”是来这里必须了解的;“三”也是必须知道的数字。转经、膜拜、叩头至少三次。转,就要顺时针转!据说顺时针是黄教与一些其他教派在膜拜仪式上的显著区别。我琢磨,只要是转,不论是围着经筒转,还是手持转经筒转,或是绕着神山转,都该是顺时针方向吧?为什么是这样,我就不得而知了。在塔尔寺我曾装模做样的转过两次经,一次方向转反了,马上有人纠正。我立刻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就是此刻我写这些字时,生怕自己什么地方写错,亵渎了佛祖或神灵。

在这里,我总抹不去小时藏民族传统佛教仪式带给我的森严印象。也许是小时接受了太多的宗教反面教育。从电影《金沙江畔》、《农奴》开始,那“呜,呜--”号角一响起,我眼前就浮现起农奴强巴,浮现起电影《金沙江畔》里太阳就要落山的一瞬,想起电影里所表现的“封建领主”和曾见过的“人皮鼓”、“人头骨酥油灯”和仰向苍穹的黑森森号角,随之而来的是某种仪式就要开始时的恐怖。。。。。。

塔尔寺里有很多虔诚的信徒在修炼。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一遍遍重复同一个动作,一次次地在想象中前行,一个等身一个等身地缩短着与佛祖的距离;用他们无数次虔诚的默念,祈求着佛祖的护佑,为了来生的幸福。

在塔尔寺我和一对藏族母女闲聊。她们告诉我,她们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在这儿已经住了七天,还打算再住一段时间。我问她们在这里具体干什么呢?母亲大惑不解地看着我说“拜佛啊。”她们告诉我说,白天在寺里一个寺一个寺,一个堂一个堂的求佛拜佛,晚上就住在寺里,这里有专门的地方供她们这些人休息的地方。

还有一些信徒,干脆就在大金瓦殿外回廊下摆上一人宽的长垫子,一住就是几个月甚至半年。这段时间不干别的,专心拜佛。我有时会想,他们这段时间专心拜佛,靠什么为生呢?他们没有家人吗?没有生意吗?没有需要照顾的庄稼或牛羊吗?一出门就是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历尽辛苦,究竟是为什么?

后来去青海湖,汽车行驶在青藏公路。路两边,可以看到草原被铁丝网拦成一块一块的,牛羊在各家的领地里,悠闲的吃草。路边有高大的牌子上说,这是保护草原的一项措施。

目力所及处,一家少说有几百头羊,百十头牦牛。路边人家的藏民的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贫穷。按司机给我说的价格,一只羊300元,一头牛2000元匡算,一个藏民家庭,少说也有几十万资产,每年有近六位数的收入。可他们很少把钱用在自身的物质享受上,而是全投入到虔诚的精神信仰的享受中了。

叩长头,捐寺庙,千里迢迢的朝拜,都是他们的信仰消费。。。。。。

不信佛的人,无法理解轮回对一个人的意义。一辈子的祈祷朝拜都是为了下一辈子,为了不可预知的来世。

对于我这俗世的人来说,没有当下,来世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我一直这样疑惑着,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宗教信仰真的有如此摄人心魄的力量和魅力吗?

离开塔尔寺前,除了手上有一张明信片的门票,还想留些物质的纪念。一盒印度香,一本《塔尔寺文化》,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身处梵香的袅袅中,还能从书的背后,感受恢弘的金瓦殿和虔诚的信徒所带来的信仰的力量吧。。。。。。

转自:http://www.luker.cn/Youji/viewyouji.asp?id=599427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