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声色广州,体验真的城市生活-青海游记五 |
[游记]声色广州,体验真的城市生活-青海游记五 |
2007-07-31 |
由于前几天的劳累,今天早上我们睡到了自然醒(其实也不太晚才7:30),这时司机师傅已经催促我们好几次了。我们收拾好后开始了热贡之旅。 “同仁”,藏语称“热贡”(藏语意为“金色谷地”)。14世纪-15世纪,藏传佛教传入同仁地区。坐落在热贡隆务河畔的吾屯上庄和下庄、年都乎、郭麻日、尕赛日等自然村的藏、土族群众,顺应喇嘛教的兴起及寺院建筑的不断扩充和装饰,兴起了主要为宗教服务的绘画、雕塑、石刻等艺术,称之为热贡佛教艺术。在17世纪中叶,这里已经成为"人人会作画,家家以艺术为业"的画乡,故有“藏画之乡”的美誉。热贡佛教艺术主要包括彩绘、彩塑、图案、酥油花、堆绣、砖雕、石刻、木刻、建筑装饰,其中绘画、雕塑和图案最为著名。 绘画,主要有壁画、卷轴画(藏语称"唐卡")及少量木刻画,内容主要是佛像及佛经故事。壁画是热贡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技艺类似汉族的工笔重彩,一般采用单线手涂略加烘染和色块填匀手法。内容以佛像和佛经故事为主。早期作品画风质朴、线条勾勒流畅、造型生动传神;晚期作品画风华丽、装饰性强、笔法细腻,在使用金粉技巧方面有独到之处,使其在同类艺术中别具一格。雕塑,主要有泥塑、木刻、砖雕、石刻、酥油花等,其中泥塑占有十分显要地位。有些寺院经堂常以泥塑佛像为主体。图案是主要依附于建筑物、室内摆设及日常生活用具而存在的一种装饰艺术,多见于寺院建筑物。 热贡艺术不少作品被选送到国外展出、收藏,有的已成集公开出版。隆务寺、吾屯上寺和下寺、年都乎寺、郭麻日寺及其佛塔等,堪称是热贡佛教艺术的博物馆。 我们最先游览了隆务寺。由于时间还早,没有收门票的,我们又省了一笔费用。隆务寺:据记载,隆务寺最早建于元代大德五年(1301年)左右,为藏传佛教萨迎派寺院。宣德元年(1426年),名僧三木旦仁钦重建隆务寺,其弟罗哲森格是一位精通大小五明、佛学造诣很深的学者,受到宣德皇帝的尊奉,被封为"弘修妙悟国师",正式建立了这个地区政教合一的统治。这个家族后来得到国师封号者有5人之多。明万历年间,隆务寺大经堂建成,明帝赐题“西域胜境”匾额,悬于经堂门首。1630年,夏日仓一世雅杰·蔼丹嘉措主持隆务寺,修建参尼扎仓(显宗学院)。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封夏日仓一世为“隆务寺呼图克图宏修妙悟国师”。后隆务寺及其所属各寺院改宗格鲁派。自此,历辈夏日仓成为所属隆务12族政教首领,其区域性政教合一的统治延续近200年。经过历辈夏日仓活佛不断扩充,隆务寺规模不断扩大,占地面积曾达到1300亩,僧人最多时达到2300人,有经堂、僧舍、活佛府邸(囊谦),共计9000余间,活佛40余人,属寺200多座,成为安多地区格鲁派大型寺院之一。 我们游走在隆务寺中,让我感到奇特的是,整个隆务寺没有大门和围墙,只是各个经堂、佛殿有着自己的界定范围。隆务寺的经堂、佛殿建筑宏伟壮观,装饰华丽,文物丰富。经堂内供奉明朝皇帝赏赐的释迦牟尼等塑像数十尊,造型精美,庄严肃穆。寺内还保存有宗喀巴大师法衣1件、有高11米的宗喀巴大师像,底座周长36米,通体贴金,上下周围镶嵌金玉宝石,更显得金碧辉煌、还有夏日仓一世至七世的衣钵,千万件法器,精美壁画、堆绣、唐卡等艺术品及浩渤的佛教经卷典籍。据了解,隆务寺在一年之中有多次隆重的佛事活动,其中农历正月祈愿法会规模最大,有晒大佛、转佛、等活动。隆务寺又是安多藏戏的发样地,僧众们常有藏戏公演,使隆务镇附近村落一年四季都有丰富多彩的大型文化娱乐活动。 逛完隆务寺,我们来到了吾屯上寺。吾屯上寺,藏语称“桑格雄华丹群觉林”,意为吉祥法财洲,是隆务寺的附属寺。始建于公元1645年,寺内珍藏释迦牟尼头发、法宗大师舍利以及各种塑像、唐卡等文物。该寺处于“热贡艺术”的发源地,僧人大多擅长绘画、泥塑、雕刻,而且那里的老艺人热心授徒,故被称为“热贡艺术学校”。在这里我们又遇到了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也可以说跟佛有缘的事:今天是寺中僧侣闭观完出观散布佛道的日子。要是昨天来,寺中只让男子进,女子就只能站在寺外了。而且有幸的是,我们在参观该寺时,寺内只留了一名僧侣看守,没想到他就是“藏传佛教美术大师——角巴加”。他6岁开始学画,8岁出家。在吾屯村众多画师中,他自认为绘画技艺一流。参观寺庙时,我们听着他的讲解,只是觉得他很不同,当时我们还不知道他就是角巴加,他指着大殿门口的一幅唐卡说,这幅唐卡是和别人耗时一年多才完成的,我们问他哪里可以买到“唐卡”,这好像问到了他的老本行一样,跟我们侃侃而谈起来,接着还把我们领到了他的家中挑选“唐卡”。进了院门我们就看到有两位师傅(其中有一位是他的弟弟)在认真地作着画,他把我们带到一间房间,里面挂着他亲手绘制的精美唐卡和他获得的各种奖状,柜子上的几个名片盒中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名片。我们惊呼这满满的名片盒,他说到:“这都是来参观的游客留下的,他们中的好多人经常打电话来向我订购唐卡和堆绣”。我们问他有名片吗,他给了我们一张,我们一看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角巴加”。角巴加一边说,一边拿出一本厚厚的记事本,里面写满了订货人的电话、通讯地址和对唐卡内容的要求,“订单”来自上海、北京和台湾,也有来自美国、法国的。我们仔细挑选起唐卡来,同伴在悬挂的唐卡后面发现了一个未着色的雕塑,同伴一眼就看上了这个泥塑的“莲花生的佛像”。在讲价格的同时由于同伴想要个着好色的,可是却没有了,只有这个未着色,角巴加不太愿意卖,因为同伴出的价他觉得很低,他的弟弟看我的同伴那么诚心,就说服了角巴加,先放下自己的工作,帮我同伴把这个佛像着完色,而且还对角巴加说不会花费很多时间,接着就干起来。他一边工作,一边跟我们聊天,我发现他很健谈,人也很随和。着色的工作说快也快,说慢也慢,全部完成也花费了近3个小时。我们在等工作完成的时候也没闲着,继续挑着唐卡,还时不时的和角巴加还有他弟弟聊着天,最后我的那个同伴竟然买下了角巴加家中佛堂中的一幅黄财神的堆绣。厉害吧! 从角巴加家出来我的同伴是大丰收啊!驱车我们又来到了吾屯下寺,不知是不是先入为主的思想作怪,对这里我们提不起兴趣! 这时已经快4点了,我们不再耽搁,直奔循化。司机师傅是位老司机,知道的事情比较多,路也比较熟。路上带我们去了十世班禅故居,十世班禅大师全名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两大活佛转世系统的一种称号,确吉坚赞是他的法名。大师于1938年2月19日诞生于循化县文都藏族乡毛玉村, 俗名贡布才旦。我们没想到竟然可以免费参观。参观完了到门口等聚齐的时候,看到几位司机师傅,听他们说我们今天是沾了他们的光,因为这几位车上载的人是一些领导,他们今天到此参观,否则这里一般不对外。竟有这么凑巧的事,而且这两天碰到了这么多巧事。还带我们去了一个小巷中的一个景点。这里已经不对外开放了,大栅栏门紧锁,门里一眼泉水,泉边还有个刻有“骆驼泉”的石头。据司机师傅说这里是循化县撒拉族的发源地。回来我查找资料发现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很早以前,在中亚撒马尔罕地区有一个小部落,为首的头人是兄弟俩,名叫尕勒莽和阿和莽,在群众中威望很高,因长期受到当地统治者的忌恨和迫害,于是他们率领同族的18人,牵了一峰白骆驼,驮着故乡的水土一路向东,寻找新的乐土。他们沿途越天山,过嘉峪关,绕河西走廊,渡黄河,来到循化境内。这时,天色已黑,苍茫中走失了白骆驼。第二天,他们在街子东面的沙子坡下发现一眼清泉,走失的骆驼卧在水中,已化为白石雕像。于是,他们试量了当地的水土,发现这里的水土与故乡的完全一样,就在此地定居下来。历经艰辛的骆驼安详地静卧在泉水中,与他们日夜相伴。后来,人们便将这眼清泉命名为“骆驼泉”。这也就是撒拉族的发源地。 到了循化我们住到了积石大街上的“积石宾馆”,这里价格不但不贵,而且住宿条件是我们这几天来住的最好的。比在西宁的二星级的民族宾馆还要好。经宾馆介绍,我们来到一家餐馆吃晚餐,在这里我们见到了真正的大盘鸡,用大铁盘端出的吓了我们一跳,量那叫一个大啊,我们都没吃多少,留在饭馆里当作第二天的早餐,够奢的吧,早上吃大盘鸡!吃完晚饭回到积石宾馆,看到宾馆前有夜市,卖的东西像北京的潘家园。 |
原始链接:http://ctrip.gznet.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34471 |
转自:43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