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大津巴布韦遗迹游记图片 旅游攻略 |
[游记]大津巴布韦遗迹游记图片 旅游攻略 |
2008-01-20 kuailv.com |
所在地: 非洲 >>> 津巴布韦(点击查看该地其他文章) "大津巴布韦遗迹"旅游景点介绍 · · · · · · 津巴布韦主要景点之一,是南部非洲最具有代表性的巨大石造建筑遗迹。由曾经在11--19世纪繁荣一时的摩诺摩塔巴王国,在11世纪建造完成。说起来,津巴布韦在西纳语中是"石之家"的意思。国名起源于这处遗迹。 这处遗迹分为3部分。山丘上的被称为"卫城",由巨大的岩石组成,高达120米。以圆柱型塔为中心,周围是精巧的石壁组成,被称为"神殿"。在此之间分布着居住遗迹,被称为"谷的遗迹"。"神殿"被用于津巴布韦的硬币设计上。 位于津巴布韦南方城镇马斯文戈附近的大津巴布韦遗迹(Great Zimbabywe Site),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而受到保护。 据说这是除金字塔以外非洲最伟大的人类建筑遗址,也是代表南撒哈拉地区最杰出的建筑成就。不要忘记那是在900年前建造的,那时,欧洲和中东还处于愚昧文化时期。此时你来到这里,看到的只是败落的石迹,满树的猴子和稀少的游人。我们应该尊重一切人类文化的遗迹,希腊的雅典神庙伟大,津巴布韦的石头城堡一样伟大。 据一个古老的传说,大津巴布韦遗址,是希巴皇后的首府,在11到15世纪期间,关于绍纳城的班图文化有一段独特的描述。这座城市,面积将近80公顷,在中世纪作为重要的贸易中心而闻名。 津巴布韦始于12世纪的非洲古国,有人将大津巴布韦壮观而又神秘的石头建筑归功于希巴皇后,然而它们却是地道的非洲人的杰作。津巴布韦这个词可能源于班图语,意为“受敬仰的石头城”。 确实,大津巴布韦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石头的结构的遗址,它们既没有灰泥,也不用拱门和圆顶。大津巴布韦对现代人来说仍是一个谜,因为在 19世纪,一些寻宝者不负责任的行为极大地阻碍了今天的考古工作。这些寻宝者以罗得迪古迹开发公司的名义,对这一历史古迹进行了合法的洗劫。 大津巴布韦有三组建筑:早期的一些卫城(或称山地要塞);由一堵很高的石墙围成的椭圆形的围场(或称庙宇);以及在卫城和围场之间河谷中的各类建筑遗址。遗址的地势很理想,有着肥沃的土壤和充沛的降雨量,这些对一个民族的壮大和繁荣起着重要的作用。早期运河大津巴布韦的探险家一直认为,这些建筑不是非洲人自己造的,而是其他外来民族造的。然而,试图证明外来民族曾在此居住的努力已归于失败,许多试图证明这类观点的材料也被一一否定。 现在我们清楚地知道,大津巴布韦完全是非洲人自己创建的,那里早期生产的陶器和人工制品与现代班图人(现居非洲南部)的器具非常相似。那些卫城遗址可追溯到12至13世纪之间,这可能是由于那里不断增长的财富和出于安全的需要而建造的椭圆形的围场建于稍晚些时候,我们无法知道,那时的大津巴布韦是如何变得如此富有,并日益重要。但有一些是肯定的,即在15世纪前那里曾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地方。它向外输出大量的珍贵物品,输出量超过了当时该地区的任何一个民族。 在大津巴布韦,高质量的砌石工艺最为引人注目,特别是椭圆形围场东北部的那堵墙。此墙高9.1,底部厚度为4.9米。成“之”字型的顶部结构沿着长达244米的圆型围墙延续近60英尺。熟练的石匠首先需要将花岗岩修凿成形,然后按很规则的组合堆砌起来,将墙中心部分的碎石堆围住。这堵外墙以及围场内庙宇的内墙都建成曲线形状,并非笔直地延伸,这些内墙和通道究竟有何功用,这不得而知,不过围场和其中的庙宇看来是没有屋顶的。同样,围场内的石头圆锥塔的作用也令人费解。这实心的圆锥塔上也有“之”字形的结构。那些卫城矗立在高达27米的悬崖上,其入口是一条只容一人通行的阶梯,阶梯的台阶由大圆石和峭壁中间修凿而成。卫城外亦有一排城墙。一条宽4米的走道一直通向城墙的顶部,在顶部,每间隔一段距离就矗立着一块巨石。 早期的探险家西奥多·贝特看了卫城以后认为:弯弯曲曲的走道和过于复杂防御工事是卫城最显著的特征,他曾感叹地说:“这是我有幸能见过的最为神秘、最为复杂的建筑结构。 100年后的今天,大津巴布韦依然是一个令人惊诧,同时又充满神秘的地方。宏大和力量的象征西奥多·贝特与他的妻子罗伯特·斯维 1891年离开英格兰,前往非洲考古。这次考古旅行由皇家考古学会,英国南非特许公司,英国科学进步协会共同资助。他们在大津巴布韦工作了两个月,雇用了 30个当地人(报酬为每月一条毛毯)来清理荒芜的遗址,贝特把这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和考古的方式生动地记录了下来,写了一本名为《马绍那兰的古城》的书,并于1892年出版。在书中,贝特回忆道:“刚开始时,我们对女性能否经受得住这种旅行的艰苦,确实存有不少疑惑。”事后证明,这种疑虑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错误的。贝特夫人有着广泛游历的经验,且是这次考古团中唯一没有害病的人。贝特不无骄傲地写道:“在非洲整整一年中,她没有请过一天病假。并在一些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尽管贝特考古工作的方式受到责难,尽管作为测绘员和绘图员的斯维亦受到如下指责,即她在绘制大津巴布韦地图时掺稂了并非由精确测量而得出的天文内容,但《马绍那兰的古城》一书以扣人心弦的描绘展现了早期探险考古学家的工作,以后的考古工作更具有科学性,然而贝特对这个古代民族的认识基本上还是正确的——“拥有广袤的土地和巨大的力量,建筑的才智和战略的眼光。” 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一个国家的名称,但它同时也被当地人用来指称坐落在该国山谷里的石头建筑和巨大的围墙遗址。 大津巴布韦是这些遗址中最大、最壮观的。它是一个围墙围成的圆形区域,内有房屋和庭院。围墙高9米,厚约5米,顶部砌着大石块。 大津巴布韦的高墙住了石头结构的复合体。它们保护着工匠和商人活动用的房屋和场所。 沿山谷向下延伸,在约24万平方米的范围内用布着许多石头建筑,包括一座围墙着的庙宇和稍小一些的建筑物遗迹。 大津巴布韦建于公元11世纪—公元15世纪,但关于其民族人们却所知甚少。 大津巴布韦是介于西面金矿区与东南印度洋两者之间的一处繁荣的贸易中心。但在公元16世纪初,也许是由于饥荒或干旱的缘 故,大津巴布韦人离开了这里。 这个圆锥形塔位于寺庙的围墙内,塔高9米,底部直径达15米。该塔完全是一个实心体,外表光滑。 沿大津巴布韦的围墙顶部放置着巨大的花岗石或皂石。有些石块雕刻成鸟与鳄鱼抬头仰望。这些石块是否仅仅用作装饰,还是另有特殊的目的,至今尚无人知晓。 1986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 (III) (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0届会议报告。 "大津巴布韦遗迹"论坛 · · · · · · 第一个在这里发言 "大津巴布韦遗迹"游记/攻略 看完欢迎点击“有用”或“没用",一起决定这些评论的排列次序。 发表游记/攻略查看津巴布韦的旅游文章
|
转自:http://www.kuailv.com/info/show/2732847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