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凯鲁万古城 |
[游记]凯鲁万古城 |
2008-05-22 sina.com.cn |
公元670年,阿拉伯伍麦叶王朝驻北非总督欧格白·伊本·纳纳厄在今突尼斯中部建立兵营,以此作为西征的据点,由此形成的凯鲁万城逐渐成为阿拉伯帝国征服北非和传播伊斯兰教的中心。与此同时,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欧格白清真寺开始兴建,以后又经多年修缮和扩建,如870年时艾格莱卜王朝苏丹齐亚德特拉一世进行扩建,并筑起4米高的围墙;稍后执政的易卜拉欣二世再次进行大规模修缮。10世纪后,法蒂玛王朝、穆瓦西德王朝、哈夫斯王朝先后成为凯鲁万城的主人,但它的重要地位一直没有改变,是仅次于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的第四大伊斯兰圣地,也是北非的政治、宗教、商业和文化中心。此后,凯鲁万城先后被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所占,又成为法国的“保护地”,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重归突尼斯。历经一千多年沧桑,凯鲁万古城风采依旧,欧格白清真寺巍然屹立,至今仍被穆斯林视为圣地,凯鲁万城也于1988年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当我们的车队驶近古城时,城墙上出现了一座三层高塔,不必指引,我们就来到了这座著名的大清真寺。从外表看,从墙基到塔顶,都是清一色的米黄色,完全是用同种石料建造,围成一座长130米、宽80米的大院。穿过拱形的大门,就可以看到一个回廊围着的长方形庭院。回廊和礼拜大堂都是由一排排石柱支撑着一道道拱券,规模宏大,据介绍,都有300根石柱支撑。大堂内可容3000人礼拜,而回廊和庭院中还能容纳5000人。大堂与宣礼塔隔着庭院遥遥相望。 7世纪后期的阿拉伯建筑还保持着相当简朴的风格,现在普遍用于清真寺装饰的马赛克还没有产生,所以内部几乎没有什么装饰。但回廊的石柱却大多是大理石的,还有一些是花岗石。仔细看去,不仅柱子与柱础的高度不尽相同,柱头也有不同的纹饰和形状,原来这些都是从迦太基建筑、罗马建筑或其他建筑的废墟上折迁来的。在塔下的墙基上,还可以看到几块石碑残片,上面有两处汉尼拔的名字,公元3世纪的罗马建筑在7世纪的阿拉伯建筑中延续至今。从罗马人毁灭迦太基城开始,每一个新文明、新王朝的兴起,都少不了对原存文明的巨大破坏,但旧的文明却顽强地在新文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成为新文明的一部分。 露天的庭院内全部铺着大理石板,并略为向中心倾斜。通过中心的集水孔,可以将落在庭院的雨水全部汇集到地下的蓄水池,这不仅为这个缺水地区增加了水源,而且就地解决了信徒礼拜前净身的用水。在这个集水口附近还有一口水井,由于汲水绳的长期磨擦,石井栏已经被磨出一道道深槽,记录着这座古寺悠久的岁月。 清真寺、居民区和市场是任何一座阿拉伯城市所不可或缺的三个组成部分,凯鲁万旧城的居民区和市场就在大清真寺旁。与我们到过的其他阿拉伯旧城相比,凯鲁万旧城显得格外素雅和宁静,尽管商店里的传统工艺品同样琳琅满目,本地特产的地毯更是花团锦蔟。这大概是由于这座旧城更多地保持着原始风貌,建筑物的基色主要是白蓝两色,清真寺的外墙也保持着米黄的本色。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747d16b010002ej27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