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香港之前,就有人说来感受一下所谓的资本主义社会。事实上,香港确实有许多和广州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是和广州比呢?因为香港和广州处于十分相近的地理位置上,虽然处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使用的却是同一种语言,而且一直受着相互的影响。 过关是首先让我感受到香港的不同的。虽然知道香港是使用繁体字的,但是离开电视,真正要很快地看一些东西的时候,繁体字确实是一种麻烦。大概香港政府也知道吧,在过关大厅里的许多公益广告都是用很简短的语言。但从广告上还是不难看出广州话口语的特色,像“啦”“啵”这样的字眼。 真正进入到香港,第一眼让我深有体会的竟然是维修路段的围栏。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广州我们都经常可以看到维修路段、维修水管煤气而放出来的围栏。可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只能看到几个,而且都是歪歪扭扭地随便放着,甚至是倒在地上。但从香港的郊区进入香港时,我第一眼就看到一大堆很有秩序排列着的黄色栅栏。我还奇怪到底是什么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用来围住维修的路的。一个个围栏紧密地连接着,几乎没有一个位置是空出来的,更不用说倒下了。又由于香港的路九曲十八弯,结果黄色的围栏一层接一层,煞是好看。 坐着旅游巴游香港,可能没有确凿地走在香港的地上有那么深的感觉,可是还是能看到很多不同的东西。我一向是晕车的人,所以一但要坐车,我一定会先准备药的。可是在香港,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坐车,可是我却一点都不晕。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香港的路都很平滑。车走在香港的路上,你基本感觉不到什么颠簸,一直都是很稳定地走着。可有趣的是,有许多小记坐香港的车时都会晕车。这是因为香港是个建在丘陵上的城市,它有很多山,路都是围着山建的,所以经常都有很大弧度的转弯。尤其是上山顶的路上,人在车上甩完这边甩那边,是名副其实的过山车。小记们想不晕都很难。而司机的驾驶技术也真是高超,可能是因为过惯了歪歪扭扭的路,连在平地上走都能突然急转弯而没有什么偏差的。 走在香港的高架桥上,周围密密麻麻的都是楼。在许多楼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标语,像“耶稣是主”,还有在一家幼稚园的楼顶看到“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又有什么益处呢。——马可福音第八章第36节”这样的话。香港的教会文化很丰富,就像我第二天居住的乌溪沙营地就是中华基督教会开办的,属于非盈利的机构。在营地里,我还看到了一个在草地里的黑色的东西。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时间锦囊,上面写着“纪念香港回归时间囊——九七年七月一日”。在所有的挂出来的标语中,最让人惊吓的就是我们居然在路上看到xxx的标语。我们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这种邪教居然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挂标语!可是导游小姐说,香港是很开放的地方,即使像xxx,虽然知道我们对此很反感,但在香港他们都是合法的。 坐在车上看到的最有趣的东西就是一辆贴满摆满Hello Kitty的货车。货车全身都是白色的,在顶部贴了很大一个粉红色的Hello Kitty的头像,而在车头还摆了整齐的一套麦当劳出的Hello Kitty娃娃,女孩子看到都惊叫起来。另一样有趣的就是城市里的高尔夫球场。刚进入香港市区,我就看到一个很大的场子在一个交通交汇处中央,场子周围都是很高的网,而且形状都很奇怪。开始我以为是什么体育场馆之类的,可是车子绕了一圈,都没有看到什么字样,直到最后我才发现有一行“City Golf Cub”的字。原来那是高尔夫球场,居然开在路的交汇处中心,真是难得一见。而且那么小的一个高尔夫球场能打什么样的球呢?看来只有香港人自己才知道了。 香港的楼真是高到极致,难怪叫做石屎森林。香港基本上没有什么矮的楼房,一栋栋房子又高又密,把香港围得像个笼子。香港人特别喜欢开空调,连最最普通的茶餐厅都是不停地开着空调的。可惜世界上没有一个空调有足够大到能让整个香港都凉快。结果楼房空调排出的热气,汽车排出的热气,加上那些高耸入天的大楼的围困,大量的热空气聚集在香港市内,整个市区就像是个超级大蒸笼,让人热得呼吸不了。可是它市内的有轨电车居然是没有空调的。那种电车很旧式,墨绿色的,又很窄,连门都是要人来开关的,也算是一道风景线了,只是难为坐车的人。更奇怪的是,香港人虽然注重绿化,可是在像佐敦道这样的市中心却没什么树。除了一些小区公园有零丁的几棵树,路边都没有。一次我走在庙街附近的小路上,看到一颗绿油油的树,居然有种眼睛发亮的感觉。当时我觉得好奇怪,后来想想才明白,树在庙街附近确实是罕有之物。可能是因为香港尺土寸金的缘故吧,他们连人行道都只有广州的四分之一宽。种一棵树可是会占用很多地方的,他们又怎么会如此慷慨呢?就连高架桥下面,他们都不会用来种植物。不过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宁愿那里用来放石头,也不用来绿化呢? 说到庙街,我第一晚住的地方就是在庙街旁边的吴松街。我住的是一家小酒店。不知道是谁说,这大概是由原来的民居改建而成的吧。我爸说,那应该是私人的,因为在香港有许多这样的小酒店都是私人开的。从酒店向外望,看到的就是普通的民居,还有伸得很出、很刺眼的霓虹灯招牌。晚上因为太累了,也没有仔细看,可是早上一拉开窗帘一看,马上觉得似乎看到了真正的香港。 我想大多数人都应该看过麦兜了,我所见到的景象就和麦兜的家还有麦兜的幼稚园一模一样。上面是很残旧的楼房,十来层左右,用的都是最旧式的空调,然后下面就是馄饨店或是茶餐厅或是烧腊铺。记得麦兜的校长因为维持不了学校,于是在学校楼下开烧腊铺吗?香港真的是很多烧腊铺,而且都不贵,30元半只烧鸡或烧鸭,和广州差不多。那些晚上红红绿绿的霓虹灯,早上看来都残破不堪,摇摇欲坠。如果用残垣败瓦来形容这里的景色似乎有点过,但也相当贴切了。我想住在这里的居民大概都没什么钱吧! 广州人都很早起床,因为一般都是八点上班,所以七点左右就会醒了。我们也不例外。张健是老师,所以就更早起了。我们两个一大早醒来,也没什么事情干,于是就一直看楼下的人。这个时间广州会有很多学生或是上班族到街上了,可是在香港,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老人家,或是出来上公园,或是出来喝早茶。说到喝早茶,我发现这里的老人家都很时尚。在吴松街的和佐敦道的交界处,有一家叫“吉野家”的店。这家店很漂亮,橙色和黑色的搭配,有点像“六本木”,吃的也都是些面之类的,我就曾在一部双层巴上看到它的很大的广告。一大早在这些地方吃东西的本来应该是些年轻人,可是经过“吉野家”时,透过玻璃看到里面的却全都是些老人家。那些老人家一边抹着杯子一边兴高采烈地聊着天,相当悠闲。 因为太闲了,于是我们就到楼下逛了一下。早上的庙街很安静,没什么特别。后来晚上经过庙街的门口,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摊档,中间只有很窄的一条道,以广州人的敏锐,不用你说我都知道,那里一定有很多小偷。周围逛一下,看看路人,看看店铺。我发现香港有许多私家诊所,一般是一个医师主帅的,门口都写着“XXX,香港某某大学内外全科博士”之类的。另外还有一些写着阿拉伯文的店铺,看来香港的国际化大都会氛围真是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去到7-11,本来想看一下里面有什么和广州不同的,结果没什么发现,反而是看到昨天在迪士尼卖十元的水这里只卖5.7元。看来香港也是游乐场的东西特别贵。另外又看了看香港的报纸。来香港之前我就了解了香港的报业情况。《苹果日报》和《太阳报》都是最好卖的报纸,风格和几年前的《南方日报》有点像。在7-11里,《苹果日报》就摆在最抢眼的地方,其次就是《太阳报》,然后还有《信报》等等。而比较正统正面的《大公报》则被摆在最下面不起眼的地方。这让我很难过。如果按内地的分法,《大公报》算是大报,而《苹果日报》只能算是小报。然而香港人注重的居然不是大报而是小报,可见这里真的是文化沙漠。仔细看一下报纸的内容,每份报纸头版都是些某某名夫妻怎样怎样,而且是用粤语来写,像“唔係”之类的字眼都很容易看得到。 香港的店都很晚才开门,除了7-11和一些和吃有关的店,其他的都不开门。说到晚,我真的对香港人的生活时间很不满。其实人早上8点开始工作是最好的,可是他们偏偏要9点开始。就像我们开车的司机,一定要9点才出车。我也知道他很辛苦,但是正因为他9点出车,我们差不多10点才能出门,还没参观到什么东西,就要吃午饭了,感觉上就像是上顿都还没消化又要吃下顿了。他们既然那么忙碌,为什么就不能把工作时间往前调呢?非要把工作时间规定在中间那么短的时间里,不匆忙才怪呢! 不过香港人对英文的熟练真的是值得一赞,更确切地说,他们重视英文更甚于中文。我住的酒店楼下很多大排挡,都是吃海鲜的。有一次我经过那里,刚好有可能是印度来的一家人要吃东西,档主毫不费力地就能用英文向他们介绍菜色。在广州,即使让学了多年英文的中学生去也不一定能做到。而在他们的许多景点的介绍上,英文的介绍都比中文要大要清晰,常常让我以为没有中文介绍而很艰难地去读英文。不过正如一位小记说的,他们回归都将近十年了,居然还在入关的电子牌上出现中文语法错误,中文水平真的太差了。香港人也是中国人,如果连自己的语言都不能驾驭,外文说得多厉害又有什么用呢? 香港很规矩,很民主,很人性化。可是香港又太吝啬,太苛刻,太不得体。也许还有很多人不切实际地认为香港就是好地方,可是在我的眼里,香港有太多的优点,又有太多的缺点了。香港只是一个普通的城市,再多的幻想都不可能改变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