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感之都中的定格 9月份在香港参加一个学习班。当我们的巴士驶过皇岗口岸进入香港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此行该看什么?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鳞翅节庇的摩天高楼,还是霓虹闪烁的码头海港?上次匆匆路过香港,对她的喧哗及商人的精明存有失望,但我想那不是完全的香港。香港香港,这次我想去阅读你。 9月11日是中秋节,老师说香港人会在公园聚集赏月狂欢,花灯年年有,此地最不同。我准备一下课就去香港最大的维多利亚公园,体会中国传统节日在此的演变。但同行的两位MM提议要我陪她们先去购物,然后再一起乘船去看海上升明月。虽然明知道这不是一个好建议,但却无法拒绝,因为男人天生就有保护女人的使命感与冲动,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节日。 当海上明月升起的时候,两位MM已在百货公司里耗尽了她们百分之九十的体力,虽然她们还是表示要陪我去维多利亚公园,但我想最好还是在她们的体力消耗殆尽之前回到酒店,于是中秋节的维多利亚公园成为我此次香港行的缺憾美,成为下一次的向往。 第二天是香港的公共假期,导游组织大家去海洋公园和黄大仙游玩。我拟定了自己的路线:香港历史博物馆——海防博物馆————界限街。 我们住仕多福山景酒店,离香港历史博物馆不到5分钟的路程,馆内设有《香港故事》常设展,共八个展区,10套电影短片,从香港的自然生态环境到香港的民俗,从开埠到回归,做了立体的介绍。其中让人感慨横生的是《鸦片战争及香港的割让》,当朝廷腐败堕落时,区区一个或几个林则徐如何救得了中国? 香港海防博物馆位于筲箕湾鲤鱼门岬角,前身是鲤鱼门炮台。分为接待大楼、堡垒及古迹径三个主体部分。长期展览设于堡垒内的11个营房,展示香港自明清两代、鸦片战争、日军侵港,以至回归祖国后的海防历史。看着当年的海防官兵苦心经营的堡垒,我竟然心生怜悯而并不热血沸腾,我思考着——保卫国家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呢? 当走在界限街上的时候,我知道如果不是特意寻找或心有所悟,是没有人会留意这条冷清的街道的。1860年的中英《北京条约》,形成了这条界限街,1898年,大英帝国再次胁迫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完成了英占香港、九龙、“新界”的“三部曲”。界限街成为租借地(新界)与割让地(港九)的分界线。街道的两边没有摩登大楼也少有商铺,偶尔的行人都是步履匆匆。街的北面有个“警察体育游乐会”,体育场上很多人在跑步、或踢球。而马路的对面恰巧也有一个体育场,有一群孩子在打曲棍球。不知道有多少人记得这条街曾是耻辱之后的又一道伤痕。如果不是国力的强大与邓小平的坚定,也许它现在已成为又一条中英街,那个“警察体育游乐会”也许会成为边防警察的营房,手握枪械的士兵瞪着警惕的眼睛注视着可疑的人、物。而现在这条街道归于平凡,平凡到可以忘记。 香港,凝聚了中国人的多少痛与爱,凝聚了中国人的多少希望与梦想。香港,我阅读你一次,祝福你千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