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四天不可能让我充分了解香港,所有的印象只能说是浅层的、表面的。 香港给我的第一个也是持续四天的印象就是热,难当的闷热。高温并不高,33、34度左右,但由于低温接近30度,温差小,湿度大,所以感觉相当难受。我们在香港的几天,“蒲公英”台风正在台湾肆虐,但迟迟不经过香港,所以香港也就遭受了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温。原本预计台风会在一号影响香港,但最终还是没有,所以直到我们离开,天还是那么热。造成香港街头如此酷热的另一个因素,我想应该是空调。所有大楼、商家、汽车里都冷气十足,那么自然会向外排放大量热气,导致室外更加炎热。真的很佩服香港人上班时在办公室西装革履,下班后同样的装束走在街上,如此大的温差实在是容易生病。 虽然香港阳光猛烈,但是街上鲜有打伞的人,这倒是和上海有很大不同,不过却很符合我的习惯。我想大概是因为香港马路比较狭窄,而且人们大都行色匆匆的缘故吧。但是香港人好像真的不怕晒,所以防晒霜很难买,不管是太古广场还是莎莎,很少有防晒霜出售。 香港人的生活节奏是要比上海快的,这点在电梯的速度上体现得非常明显。第一次在香港地铁乘坐扶梯式电梯,真的是很不适应那么快的速度,尤其是下行的电梯,着实让人有一点害怕。不过香港电梯两端水平的部分比较长,这样就可以有所缓冲。 既然说到了地铁,那么就在多讲几句。香港一共有五条地铁线,基本上可以方便到达每一处,而且列车用中英文及粤语报站,还有明显的标示,不用担心会乘错。印象最深刻的报站是“下一站,天后”。绝大多数站台都装有防护门,以防有人跳轨或是不甚坠落,只有在列车到达并停稳时才开启,让乘客上下车。不过香港的地铁换乘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因为很多车站反向的列车不在同一个层面,一般一个层面只有一个方向的列车。每次换乘总是要根据指示牌兜兜转转、上上下下,时而电梯时而楼梯。香港地铁站挖得很深,某些站两层之间的电梯高得简直骇人,就像童话里的地下宫殿一样。每个地铁站的面积也都比较大,出口众多。地铁站的装潢颇有特色,不同站台的墙壁用不同颜色,譬如紫色、绿色、橙色、红色等等,都是鲜亮的颜色,写在墙上的站名用的是毛笔字。 香港的公交车也是很发达的,用的都是双层车,也有少量“石油小巴士”。公交车的价格基本上在三、四块钱,每趟车不一样,不像上海基本上都是均价。由于我们买了“八达通卡”(相当于上海的公交一卡通),所以也就没有在意车费。许多车都有优惠措施,比如换乘优惠、时段优惠等等。但是香港公交车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报站,这就让我们这样的游客感到很不方便,生怕坐错站。而且车站上的站牌很不显眼,即使到达某一站也看不清这是什么站。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路牌上,马路本来就狭小拥挤,路牌放置得又不够明显,所以往往找不到。沿街的店家也没有统一的门牌,有些根本不标明地址。比较值得称道的是香港的红绿灯,不仅有视觉上的变换,同时还有快慢交替的声音提示,或许是用于提醒盲人的吧。不过在香港闯红灯也是大有人在的。 香港的出租车用的都是丰田皇冠,当然是要比桑车舒服。起步费15元,单价1.4元(不知道是多少公里),我们从太平山半山到山顶一共是38.8元,感觉这个价钱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贵。街上比较多见的是丰田、本田、奔驰车,也有一些从来没见过的高档车,而卡车之类的以三菱为多。 其实,在香港的几天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还是上海好”。上海的夏天也很热,但是没有那么闷热,至少经历了香港的天气后,我想今年夏天我应该不会觉得那么难过了。上海的地铁也更加可爱,虽然没有那么四通八达,可是我喜欢它的宽敞。在维多利亚港看对岸景致,我发现还是东方明珠、金茂大厦、香格里拉更漂亮;在太平山顶俯瞰夜景,我发现还是上海的霓虹更璀璨、更绚丽。所以,尽管浦东机场不及香港机场那么先进、宽敞,但是,那种亲切感是无法替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