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40℃的北极村人

[游记]40℃的北极村人

2008-05-22    sina.com.cn

淘金——使这里成为村镇

100多年前,这里还只是鄂伦春、鄂温克等北方游牧民族狩猎的一片蛮荒之地。《漠河县志》记载:“1860年(清咸丰十年),鄂伦春人在元宝山谷地得金数块,首次发现金矿”。随后,有俄国萨克人开始盗采,“因未得佳苗,是以无人知觉”。

1877年春,一位鄂伦春猎人在漠河(今老金沟)因葬马掘穴,意外得金块数粒。消息传开,沿黑龙江两岸的淘金人接踵而来,老金沟随即热闹起来。史料称,这里金子蕴藏量非常丰富,河沙中的金沫几乎占半,一百多公斤金沙中可淘金达541克。曾经有一位叫谢郭伊斯克的沙俄人还曾采到1875克重的特大金块。

于是,黑龙江沿岸以及西伯利亚的后贝加尔一带,大批俄国哥萨克人在秋末封江终航之前,便乘船来到漠河。短短数月,俄国人在漠河招募的淘金人达数千人之多,造屋700余间,立窑500余所。到1885年初,漠河人口已达万人以上,其中以俄国人为多,次之为中国人,纷至沓来的还有朝鲜、德国、法国、波兰、美国人等等。10年间,沙俄就在老金沟盗采黄金约6843公斤。而随着淘金的挖掘,客栈、餐馆、典当以及娱乐行当也快速发展起来,当时各种大小杂货商号有150余家,全盛时达15000人之多。

1887年,为抵御沙俄,清政府李鸿章等大臣上奏光绪皇帝,开办漠河矿务总局,奏保李金镛为漠河矿务总局第一任督办。1888年10月,李金镛率清政府调遣的500名精兵和充军发配罪犯千余人,在20名鄂伦春马兵前引下,轻骑简从,经墨尔根(嫩江),沿康熙年间开通的旧驿道,穿山越岭,披荆斩棘,伐木以进,历经36天艰辛跋涉,开辟了直达漠河的“黄金之路”。

李金镛不辞辛苦,昼夜操劳,苦心经营。1889年1月14日漠河金厂祭山开工,当年就生产黄金达1.9万两之多。金矿采金21个月,共得金4.8万两。此地也因此得名老金沟。

当初这里只是额木尔河的一条支流,全长14公里。相传,一天慈禧太后收到来自老金沟进贡镌有“漠矿”字样的一普特黄金时“龙颜大悦”,将老金沟封为“胭脂沟”,意为这里金产量可供宫廷脂粉的开销了。

因李金庸“用心过度,积劳成疾”,仅3年后就不幸病逝任所,享年56岁。

在随后的岁月里,黑龙江沿线围绕着采金,中俄、中日间战事、争端不断,直至1946年,以洪学智为参谋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满军区,来到了这里组织开发金矿……1983年漠河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开采境内黄金,8月1日漠河县黄金公司成立。两年前,为保护大兴安岭生态环境,漠河金矿关闭。

为纪念的历史功绩,早在1898年,清政府就曾颁旨在漠河为其建专祠;1935年7月,漠河村民又集资为李金庸重建祠堂;1997年漠河县旅游局在金沟重建了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李金庸祠堂。时空跨越了100多年,漠河有今天,李金镛功不可没。

黄金之路古驿站

其实,早在康熙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685年,为应付沙俄对中国的侵略,在瑷珲官兵准备进剿雅克萨时,为迅速奏报军情,“酌定天时、地利运饷进兵为机宜”,清政府就开始修建驿站。康熙命理藩院侍郎明爱率人自墨尔根(今嫩江)至雅克萨(今漠河县兴安乡古城岛对岸)1400公里之间开设25个驿站,特派兵500并索伦兵驻于各站。这条驿站到京师只用12天。古驿站在两次雅克萨对俄反击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雅克萨战争结束后,驿路逐渐荒废。直到1888年李金庸到漠河开办金矿,又沿古驿站旧址向漠河老金沟增设了6站。

由此,“黄金之路”从莫尔根开始,在长达1800公里崎岖的山道间,平均每60公里设一个驿站,漠河就是最北部终端的第30个驿站,老金沟为最后一站。

驿站当年勘测,次年完成。初始,有的站丁挖洞而居,俗称“地窨子”,后来才逐渐盖上房子。站丁们轮流递送公文、押送罪犯、迎送官员和运送武器弹药、军粮、货物……

史料记载,黑龙江古驿站最早始建于320多年前。为黑龙江西部的茂兴(今肇源),经卜奎(齐齐哈尔)到莫尔根(嫩江),再到瑷珲修建的20个驿站,作为传递信息,输送粮草,迎送官员的接待站。因茂兴成为黑龙江境内通往瑷珲的首站,故在古驿站中这里被称为“第一大站”。

而当年驻守驿站的“站人”,大都为300多年前“三藩之乱”失败的部下和后人。所谓“三藩”,即明朝的3名辽东边将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清兵入关时,他们先后投降清军并立了军功。康熙元年,清政府为控制南方边境地区的藩篱,将3人封为藩王,平西王吴三桂镇守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镇守广东、靖南王耿精忠镇守福建。

1674年11月,“三藩”叛乱,数月便占领云南、贵州、广州、广西、湖南、四川等6省。清政府遂派重兵经过8年征剿才将战乱平息,而“三藩”的部属大部被流放东北当了“站人”。据《黑龙江志稿》统计:“康熙年间,命盗重犯,减等发往黑龙江,分别当差为奴,至数千人”。由于他们曾是反清部属,所以朝廷对他们实行严格的驿律,即不准迁移,不准参加科举考试,不准与站外异民通婚往来等。他们直接归将军衙门,兵部所管,显然驿站又属兵站。同时,朝廷也不给俸禄,他们只能屯垦戍边,自给自足。

在我国,驿站的历史较悠久,内地早在战国时期已有邮驿;汉代各地有传舍;唐代为驿田,水路设有水驿;宋代设邮铺、递铺;元为驿传、站赤,还有急递铺;明代始为驿站,分有水驿、马驿和递运所;清代基本沿用明代驿站体制,后期有了邮政制度,废除递运所,仍置驿站。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中途歇宿的地方叫驿,专为军报而设的叫站。据史料载:“文书至,……站卒腰革带,带悬铃,赍文书以行,夜则持炬火焉。道狭,车马者、负荷者,闻铃则遥避路旁,夜亦以惊虎狼……”清末光绪年间,全国尚有水陆驿站1861处。

不过,时至今日,黑龙江境内还只剩有如“塔河十八站”等约13处地方仍沿用这些名称外,其余的大部分古驿站连名称都没有在地图上标出来就早已淹没在渺无人烟的深山密林中了。

百年黑龙江

千百年来,发源于洛古河的黑龙江,直到1858年《瑷珲条约》签订之后,航道的管辖才得到逐渐控制,使之处于中俄共同管理之下。

100多年前,黑龙江界河两岸的岸标最早为煤油灯。每当夜幕降临,灯夫爬上灯标将其点燃;次日清晨日出,再爬上去熄灭。到1959年才改用滑轮牵引挂灯。后来,又使用由半导体光能控制的空气干电池,实现了航标自动化,确保航道昼夜畅通。

而中俄两岸间的贸易活动启始于何年,无确切记载。从1858年《瑷珲条约》签订之后,民间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在此之前,“卡座”贸易早已存在了。边民携带细毛皮张等土特产以及食糖、白酒等产品,过江与俄人贸易换回猎枪、火药、皮袄、毡靴等商品。

最初,黑龙江沿线重镇黑河的商人,曾经在俄方布市较繁华的街区开设摊床,即建木板房,作为临时性店铺。他们的许多商品都存放在板房内,较粗重的商品放在板房外。这种店铺,最多时达到20余处。黑河的商人每早10点钟,听到鸣锣集合于江边,乘大渡船一起渡江到对面开门利市;此时各户燃放鞭炮,俄人集聚,高兴异常。晚上4-5点钟,随船到布的商业官员鸣锣,示予各店铺收盘锁门,乘船返回黑河。夜间俄方派人守护这些华人的临时性店铺,其东西无丢失过……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8fdb2901000abx36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