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一个人的地理-十八站:生活在路上-驴友游记,游记,游记搜索,搜索游记 |
[游记]一个人的地理-十八站:生活在路上-驴友游记,游记,游记搜索,搜索游记 |
2007-07-27 luker.cn |
十八站,一个听上去不像地名的地名。在地图上,从塔河县到呼玛的路上有两个鄂伦春乡,一个叫白银纳,一个叫十八站。我未加思索地在十八站上画了圈。不知道是所有的选择都有冥冥之中的缘分,还是因为这名字太契合旅途的感觉。事实上它确实是个驿站,是清光绪年建立的从墨尔根到漠河之间的32个驿站之一。 一起去十八站的还有途中结识的旅伴。大多数时候我宁愿选择一个人上路,不是因为我性情孤僻,实在是好旅伴难求。如果不是黄金周,能把整段时间用来旅行的人本来就很有限,即便是有时间,未必和你有同样的兴趣,即便有同样兴趣,未必适合你的线路计划,即便适合了线路计划,未必有相同的行走风格,而要符合这所有的条件谈何容易?或许有一种人可以不求吻合,完全没有主见,只求跟随你的步伐,这样的旅伴又未免无趣。好旅伴绝对是可遇不可求。 通常来说,有旅伴的旅行令你失去许多深入别处生活的机会。也曾与三五好友同行,或与一队人马徒步,甚至加入自驾车队远征,旅伴之间的意见相左矛盾龃齬还在其次,重要的是这样的团队方式很容易局限在成员间的小圈子里,远离了和当地人的交流,也很难接触到他们本真的生活状态,而这正是我觉得重要的旅行内容。 一起去十八站的是好旅伴,这是件幸运的事。我们谁都不会问“那里有什么景点?”这类愚蠢的问题,而是下了班车后,一个找人询问鄂伦春村子怎么走,一个去确认下一站的班车时刻表。我们知道自己想要的不是类似民族风情园的东西,我们要看鄂伦春人日常的生活状态。 参观省民委拨专款建设的十八站鄂伦春中心学校,了解图书馆的规模和图书内容,以及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也是旅行的一部分。更让我们放松和享受的是在村子里信步闲逛、走访当地人家,一位我见过的最漂亮的鄂伦春女子接待了我们。虽然她不再制作桦树皮工艺品,但这秀外慧中的年轻妈妈也堪称一件艺术品!在正午的阳光下,坐在门口和鄂伦春族老太太聊天,请她一起抽支烟,老人的女儿向我们展示她给女儿做的头饰,又带我去隔壁家看他们套养的狍子。虽然这一带已经禁猎,我们还是见识了新时代的鄂伦春猎民形象,一身军绿的鄂伦春帅哥正准备进山打飞龙,斜挎猎枪,脚踏摩托车,英武逼人。路边的田地里,一位父亲带着两个女儿正忙着起土豆,这是个收获的季节。 所以当我们看到麦场上正在扬场干活的刘大哥一家人时,再也忍不住了,跑过去加入其中,帮着打起下手。他们是属于十八站的汉族村人,据说他们的父辈是响应党的号召,当年从山东跑到这偏远的少数民族边疆,是来“教他们种粮食的”,在这里扎根落户,成了地道的十八站人。刘大哥热情地邀请我们共进午餐,让嫂子早早回去准备蘑菇炖小鸡。东北人特有的幽默也一直让我们开心大笑,当我们饥肠辘辘地问刘大哥午饭什么时候做好时,他逗乐地说:“哎呦,忘了告诉你们,咱家远,估计这会儿你嫂子刚进门!” 嫂子准备了一大桌菜,和一大家子人团团围坐,吃着新鲜地道的东北蘑菇炖小鸡,喝着啤酒、白酒。虽然我们干的活不那么地道,但还是有种劳动后享受的感觉——挥汗扬场后,把酒话秋收。刘大哥说起今年的收成喜形于色,说等秋收忙过去,他就开始去江里下网打鱼。临别时一定让我们带上自家产的小西瓜,相约下次一定要再来捕鱼摘李。 这样的经历才是旅行的一种难得境况!和当地人一起坐下来,晒着太阳说着收成,慢慢倾听并了解一种离你那么遥远的人生。当你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人过着各种各样的日子,以大不相同的方式存在、苦恼也快乐着,你会变得更开阔,更宽厚、更包容,也会用这样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人生本来就是到这个世界走一回的,不管是不是旅途,同样是生活在路上。 注:2006年8月20日到12月19日,用4个月时间沿着中国东北边疆和整个海岸线旅行,这是途径的一站。具体行程的日记和照片详见:http://blog.sina.com.cn/u/1272338251 [1] |
转自:http://www.luker.cn/Youji/viewyouji.asp?id=951841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