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黑龙江游记(之二) |
[游记]黑龙江游记(之二) |
2007-07-16 |
黑龙江游记(之二) 黑龙江的大江河 一路上,我们沿江而行,与江相伴。先是滔滔的松花江奔腾在公路的一侧,碧绿的江水好像和我们玩着捉迷藏,时而在眼前流淌成汹涌澎湃的一床激流,时而又在远处变成亮亮的一条丝带。松花江全长1927公里,流域面积约为54.5公里,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60,地跨吉林、黑龙江两省。其主要支流有嫩江(嫩江可是流经大庆的呀,它全长1089公里,流域面积28.3万平方公里,占松花江流域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呼兰河、牡丹江、汤旺河等。 中午,我们在方正县德莫利镇停车。这里有一道名菜叫德莫利炖活鱼。选用松花江的活鲤鱼或鲫鱼,佐以粉条、豆腐、白肉等料,味道鲜美,鱼肉又肥又嫩,不腥不腻,是东北八大炖菜之一。还没到黑龙江的时候,我就慕名已久,心想如果能够到东北,那非去尝一尝这道人间美味不可。 我们 选了路边的一家写着“正宗、专利”的饭店落座,不一会服务员上来一个让人吃惊的巨大的搪瓷盘子,盘口有盆子大小,一条大鱼躺在中间,一起炖的还有粉条、豆腐、猪肉等等,满满一盘,很是热火朝天。下勺一捞,鱼肉嫩滑香甜,粉条筋道,豆腐入味。每人要了二两米饭,浇上浓汤,实在是美! 爱好厨艺的我饭后特地到后厨看了看,见厨子用铁汤勺去鳞挖腮、剪子破腹,前后不到一分钟。收拾好的鱼体简单冲洗,血淋淋欢蹦乱跳的就进了锅。烹调过程很简单:豆油烧开,葱花、花椒面炝锅,用手拎着还在打挺的去鳞并摘掉鱼腮和内脏的鲤鱼两面用滚油稍微煎一下,接着就扔进了锅里。最多一两分钟后加水,加入一块生猪肉皮。粉条和豆腐都是事先备好的,开锅马上加入。10几分钟后,出锅。这种带有很强的乡土气息的烹调方式,加上乡土气息更加浓厚的环境与气氛,虽然制作和佐料都很简单,但是确实是别有风味。靠着一条大江真是福气呀,不仅有使不尽的自来水,还能吃上各种各样的鱼呀。这对于来自缺水城市的我们,羡慕的不得了。在牡丹江大桥上,我们又一次亲近了大江,看着它静静地流进了市区,灌溉着万亩水田。我知道这里产的响水大米是很有名的,那几年这里的一个朋友几乎年年给我往北京寄大米,在米饭刚煮熟的时候,沁人心脾的饭香让人陶醉。看着牡丹江的流水,我才似乎懂得了母亲河的含义。 天快黑的时候,我们到达了同江市。这个不大的边境小城十分幽静,也十分整洁。码头上堆满了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正在往卡车上装,运往各地。我看见一条崭新的铁轨已经铺好,火车就要开通了。第二天一早,大家便迫不及待的跑向了江边的三江汇合处。站在高高的江岸上极目远望,江面宽阔,水波粼粼。黑龙江和松花江在这里浑成一水,大气磅礴,浩浩蕩蕩,一泻千里。我们在江边找到一条船,热情的船老大邀大家乘船游江。在宽阔的江面上,机动小船逐着波浪向江心开去,在江心,我们明显地看到黑龙江的水流呈暗黑色,而松花江的水流呈暗绿色,在江的中间泾渭分明,像是两个久别的好朋友碰到一起,并肩诉说着什麽,一同向远方走去。 游完江,我们继续向东到了街津口。这是赫哲族兄弟的聚集地,这里的江水也是出奇的平静。在宽阔的江面上,几条小渔船撒开了渔网,不一会儿便鱼儿满仓。我们欢快的在水边打着水漂,在界碑旁留影,可一不小心,乘坐的吉普车深深的陷在了沙滩上,亏了一旁的老乡帮忙拖了出来。在赫哲族的博物馆里,鱼皮制作的衣服和鞋子吸引了大家,当年使用的鱼叉还闪着寒光,尤其是打了鱼平均分配的做法引人发笑,象小孩过家家一样。赫哲族兄弟莫日根在他的小饭店邀我们吃饭,做了他拿手的一鱼三吃,只是他做的蕨菜太咸了。 午饭后,吉普车载着我们向祖国的最东端——乌苏镇进发。 乌苏镇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东临大江,西依小河。从地球经度上看,它是中国疆域的最东端,是国人每天早晨最早迎来“太阳升起”的地方,故号称“东方第一镇”。每年夏至(6月21日或6月22日,凌晨2时10分),黎明就降落在这“东极小镇”上了。由于我们是下午到的,又是风雨天,但见两条大江在这里汇合,风大水急,白浪滔天,西来的黑龙江浊浪滚滚,北上的乌苏里江呼鸣而至。 乌苏里江也应是黑龙江的一条主要支流,其上游由乌拉河与道比河汇合而成,向东北流至同江一带急转折向西南,在乌苏镇注入黑龙江。乌苏里江全长八百八十公里,流域面积近十九万平方公里。自其支流松阿察河注入之处起,至江水与黑龙江汇合之处止,是中国与苏联的界河。 乌苏里江流域也是土地肥沃,原始森林密布,蕴藏大量矿产,盛产大豆、高粱。水产亦极为丰富,赘花鱼、鳇鱼、胖头鱼、鲟鱼、东珠(珍珠)等闻名全国,还有特产大马哈鱼,最大的长达四、五公尺,重达七、八百公斤。这种鱼在鱼汛中数量极多,简直达惊人程度,据“黑龙江志”记载:“每年秋天自海逆水而上,入江驱之不去,充积甚厚,当地人竟有履鱼背而渡者。”乌苏里江每年有六个多月结冰期,完全不能通航,河面变成了雪橇飞驰的平滑大道,但仍可凿冰捕鱼。 一座高高的解放军哨所,耸立在乌苏里江边。1984年8月,胡耀邦曾为哨所题词:“英雄的东方第一哨”。每天清晨,当地平线上露出第一缕曙光,驻守这里的解放军战士就将五星红旗升起,这是全中国每天升起的第一面国旗。当看着一轮红日从两江交汇处涌出,沧海浴日,金轮晃漾,万物披上了金黄晨缕,这里的哨兵该是何等的荣耀啊。我们请来一位哨兵与大家合影,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 有人提议找找镇上的邮政局,买几张明信片寄回去。可找来找去也没找到,据说是撤掉了。因为说这里是“镇”,其实这镇上原来只有一位男性居民。后来有位姑娘与这位居民结了婚,才使这里有了唯一的家庭。 乌苏镇是抚远县的捕鱼点。听说每到秋天的白露前后,大批渔民都前来捕鱼。这时,镇上一改平时的清静孤寂景象,机声隆隆,人欢鱼跃,一派繁荣温馨景象。 站在岸边,我默默的注视着眼前的大江。千百年以来,黑龙江人民在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的哺育下休养生息。远古之初,人们制作出简陋的木舟,首先选择江河作为彼此沟通的渠道。最初的部落择水而居,就是为了能在最短的距离内取到水。当初的人们虽然不能全部读懂江河的奥义,但他们认定江河与自己息息相关。江河在向人们源源不断提供生命乳汁的同时,也铸就了黑龙江人的血魂、精神和智慧。(6月16日) 评论 (0) | |
原始链接:http://songhjlh.blog.sohu.com/4637715.html |
转自:2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