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口地下森林 ——镜泊湖游记之四 火山口地下森林,这个千古之谜,诱惑着我们不顾路途疲劳,马不停蹄连日奔波。 这的确是一个让人激动,让人振奋的奇迹。遥想远古时代,镜泊湖区火山群爆发,山崩地裂,火光冲天,熔岩喷涌,气势磅礴。这种毁灭后的再生,才会有着亘古不灭震撼人心的隽永魅力。 汽车在黑色海洋般的熔岩石上行驶,如同一只小小的蚱蜢舟,随波逐流,颠簸飘荡。地上的熔岩,看上去质地疏松,呈蜂窝状,还都保留着火山爆发后冷却的原始状态。汽车缓缓爬行,高天白云浮动,脚下石海腾波,四周旷野无垠,尽显北国风光之壮阔雄浑。 火山口熔岩洞,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镜泊湖西北的50公里处。晚更新世初期,这里发生了强烈的大地震,火山爆发,烈焰喷涌,滚滚岩浆冲天而起,如同无数条凶猛的火龙四处奔突,在长约40公里,宽5公里的狭长地带,冲撞出10个大小不等的喷射口,形成了这大面积的火山地貌。 凡是奇观美景,车轮子是难以逾越的。步行不足千米,我的那些花团锦簇的女友们,便被逐渐淘汰掉了。幸好我是有备无患,穿了一套适合爬山的运动装、运动鞋,轻巧灵便。怎奈是肩上多了一件贵重金属制品——相机。任凭同伴们怎样软硬兼施,千方百计想为我减轻一点儿负荷,可我还是死活不肯松手。再加上山路崎岖,林木茂盛,险象环生,越发感到举步维艰,力不从心。顾盼左右,我们这支下车前还曾信心百倍,意气风发的探险队伍,早已盔歪甲斜溃不成军了。我已精疲力竭,不顾一切的跌坐在地上,连拿手绢擦把汗的力气也没有了。 大家看见,这才想起来应该休息一会儿,便纷纷落座。 简单的野餐之后,大家都象充了电一样,立时就恢复了元气,开始互相打趣,神聊胡侃。带队老师便招呼大家抓紧时间整装出发。他见我还是一动不动地瘫坐在地上放鸭子(脚丫),就宣布让我留下来看东西,等待收容队。 我一跃而起。 天生一个火山口,无限风光在险峰。我怎么能留下看东西呢?我气恼地说,我凭什么留下看东西,你怎么不留下呢? 老师苦笑着说,那好,你不愿留下我就留下吧,东西总得有人看着。 学员们怎么能让老师留下呢,便争先恐后地跑过来背东西。老师这才笑了,说我不过是使了个激将法,要不然你们还这么无精打采的。其实,我来打前站时早就玩儿过了,本来就准备留下来看东西的,你们赶快去吧! 于是,我们轻装前进,直奔熔岩洞。 熔岩洞,亦有熔岩河、熔岩隧道之称。这是在猛烈的火山爆发后,外壳虽冷却凝固,但炽热的地下潜流仍在继续奔突,冲刷出这奇幻的地下隧洞。 洞内曲折深邃,蜿蜒绵长,洞底波纹平缓,便于行走。甚至在拐弯处,还有一个类似现代城市街口的转盘道。更有趣的是,石壁下部,还有一层层弧形的熔岩床。洞中怪石嶙峋,景自天成,千奇百怪,美不胜收,组成了一座地下大自然的艺术之宫。洞顶,有一瀑布跌岩而下,飞花碎玉扑面而来,虽是盛夏酷暑,洞内尚有残雪溶冰,好一个清凉的人间仙境。 地下原始森林,就在最大的三号火山口,这里是旅游区最美丽,最神秘,最典型,最独特的一处自然景观。 火山口座落在海拔1000米的深山里,直径有500余米,深达200多米。在谷底和石壁的岩缝中,生长着挺拔的红松,刚毅的紫椴,顽强的黄菠萝,坚韧的水曲柳。树丛中,还时常可见小动物出没,更增添了火山口蓬蓬勃勃的活力和欣欣向荣的生机。 显然,阳光和雨露,根本无法偏爱这片火山岩浆浇铸的大地,立足这里的一切生物,都必须在极有限的空间里,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和生存方式。然而,植根于岩缝中的林木,却是枝繁叶茂,傲立苍穹。最高的竟达90多米,这简直是一个奇迹。难怪火山口地下森林闻名于世,空前成为中外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 望一眼谷底青松的参天风骨,凛然正气,将会启迪你生命的巨大潜力,不断努力追求,勇于探索,奋发向上。 去我的博客浏览该文章 0次 0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