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江户日本 |
[游记]江户日本 |
2008-05-22 sina.com.cn |
江户日本——娱乐篇/5 2006-10-12 10:13:14 大中小 庶民旅游 三代将军所制定的“参勤交代”,不但令全国交通网急速扩增,也令旅馆业逐渐进化。幕府管制下的五大街道是东海道、中山道、甲州街道、日光街道以及奥州街道,德川家康于江户设置幕府之前,便先整修了这些主要街道,并增强战国时代以来就存在的“传马制度”。 所谓传马制度是每隔一段距离便设置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宿场” (shukuba),让传送公文的公役或运输军粮的队伍,可以在每个驿站休息投宿并更换马匹。 参勤交代制度化后,宿场便成为客栈聚集小镇,而除了五大街道,各个藩国也尽心竭力兴修次要街道与枝节小道,不但在街道两旁种植林荫树,更每隔一里(四公里)都搁置“一里冢”里程碑,河川也设置摆渡船。总之,连位于深山穷谷的村落都有小道可以连接大道,因而有关旅游的周边设施,其实在江户初期便已经完备了。不过当初旅游者只限公差武士、工商人员,以及巡礼者。松尾芭蕉于1689年到东北地方探访奥之细道,又深入欠缺宿场设施的日本海沿岸地方,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特例,也难怪后人会怀疑他是幕府密探。 江户初期至中期,庶民能够长途旅游的机会大约终身只有一次,而且目的地是现今三重县的伊势神宫。根据记录,爆发性的大规模参拜旅游团始于1650年,其后分别是1705年、1718年、1723年、1771 碰到爆发性参拜旅游团时,一些怀中抱着婴儿的农家主妇、少女少男、商家奉公者等,便会丢下一切临时加入行列,跟随大家狂欢去。这种突发性游客于事前不但没有任何旅游准备,更可能身无一文,不过沿途住民与富豪人家,一听到参拜大集团将经过时,通常会准备堆积如山的吃食和草鞋免费供客,相当于一种热病。1705年时,热病已传播到东国江户西国广岛、四国等地。参拜人数最高记录是1830年的四百八十六万人,当时总人口约三千万人,换句话说,光是这一年,每六人中便必有一人经历过最长五六百公里远的旅游。可见江户中期以后,旅游对庶民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 免费的参拜大集团应该算是特殊例子,平常一般庶民想出门旅游时,当然事事都要花钱。举例来说,从江户第一站日本桥出发,沿着 木匠和商家下女都是大都市居民例子,那么占总人口八成左右的农民呢?《甲州街道历史之道调查报告书第五集》中,有一段很有趣的记载。 话说1730年,有位旅人雇了马夫在甲州街道赶路,来到驹木野(现东京都青梅市)附近,夜幕低垂,马夫说他家就在不远处,可以就近到他家过夜。于是旅人便随马夫来到他口中所谓的“寒舍”。不料抵达后,旅人才知道马夫是一家有众多男仆女仆的富农少爷。原来即便是富裕农家子弟,除了正业外,也会利用自家马匹赚外快。 1816年刊行的《世事见闻录》(武阳隐士著)中,也提到当时农民不但都用发带束发,还抹上香油,农妇脸上也擦白粉、抹胭脂,发髻上更装饰着银制发簪;脚上不再是粗陋的稻草鞋,而是竹皮草履、木屐,身上也不再是蓑衣笠帽,而是雨伞雨衣。有些农民甚至让理发师剃前额束发髻,装扮与都市人一模一样。看样子,除非遭逢天灾导致年谷不成,要不然当时的农民应该过得比现代人想像的还要丰衣足食。 一般来讲,老百姓若想无忧无虑周游全国,最低条件有三:一是国内和平,一是交通发达,另一则是货币流通。而这三个条件,江户时代都俱全了。既然打算长途旅游,现代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导游手册,江户人当然也不例外。大约1655年开始,市面上便已经出现携带用导游手册,除了介绍五大道沿途的各个宿场,还有标明宿场与宿场间的里程。1677年,日本第一本名胜观光指南《江户雀》上市;1689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9fa211010005xu.html71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