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第二部分: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移民侵略3 |
[游记]第二部分: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移民侵略3 |
2008-06-27 sina.com.cn |
日本的“大陆开拓文学”的大规模的出笼,大都开始于1937年以后,到1945年日本战败,移民撤回国内的八年间,“大陆开拓文学”数量庞大。而且1938年~1942年这五年中数量最多,小说、报告文学、诗集、评论、游记、随笔、传记等各种体裁都有。福田清人在《大陆开拓与文学》中,光单行本就列举了80多部。一般认为比较重要的有: 汤浅克卫:《先驱移民》,1937年 《遥远的地平线》,1940年 德永直:《先遣队》,1938年 菅野正男:《与土战斗》,1939年 打木村治:《制造光的人们》,1939年 《迟缓的历史》,1940年 林房雄:《大陆的新娘》 岛木健作:《满洲纪行》,1940年 《一个作家的手记》,1940年 丸山义二:《庄内平原》,1940年 和田传:《风土》,1938年 《生活之杯》,1938年 《大日向村》,1939年 《殉难》,1939年 福田清人:《日轮兵舍》1939年 《大陆开拓与文学》,1942年 《东宫大佐》,1942年 竹田敏彦:《开垦部队》,1939年 田研一:《奉天城——满洲建国记1》,1942年 《王道之门——满洲建国记2》,1942年 《新京——满洲建国记3》,1943年 浅见渊:《文学和大陆》,1942年 《满洲文化记》,1943年 大陆开拓文艺恳话会编:《大陆开拓小说集(一)》,1939年 农民文学恳话会编:《农民文学十人集》,1939年 满洲移住协会:《潮流·大陆归农小说集》,1942年 满洲移住协会:《开拓文苑》,1942年 在这些作家作品中,描写日本对满洲的初期移民活动的重要作家有福田清人、德永直、汤浅克卫、打木村治等。福田清人的“大陆开拓文学”的特点是以人物传记为主要形式,表彰日本“大陆开拓”的先驱者。他的《日轮兵舍》以宫城县远田郡南乡村的“高等国民学校”的校长杉山为中心,展现了初期移民活动的各个方面。作品写到了日本农村人口多耕地少的矛盾。杉山在时常来视察工作的加藤完治的指导下,在第一次武装移民团员来信的感召下,决心动员学生向满洲移民。他选择了一些毕业生加以训练,把他们派遣到满洲。杉山本人也只身去满洲考察,回国后辞去教职,成立了“南乡村满蒙移民后援会”,专门从事移民事务。福田的另一部作品《东宫大佐》是以“大陆开拓武装移民”的策划者东宫铁男为主人公的作品,意在为东宫铁男树碑立传。德永直本来是日本“普罗(无产阶级)文学”作家,被捕“转向”后积极参与法西斯主义文学及侵华文学活动。他的《先遣队》以第六次“武装移民”村汤原东海村为中心,从“分村”运动,一直写到移民开赴满洲以后的生活,几乎包含了初期移民“开拓”活动的一切方面,描写了满洲大地的荒凉,移民的水土不服症,强烈的思乡情绪,与“土匪”作战以及“大陆的新娘”的选定等等。打木村治是最早描写日本移民在满洲的所谓“建设”活动的人,他的《制造光的人们》以第一个“武装移民”村——“弥荣村”为题材,描写了一批来到了松花江畔、作为最初的“开拓者”的武装移民如何同“土匪”、严寒、穷困及思乡情绪做斗争,最后迎来了“大陆的新娘”。作者强调了“开拓”活动如何艰苦卓绝,把日本移民侵略者誉为“制造光的人们”。 以“满洲开拓青少年义勇军”为题材的主要作品是汤浅克卫的《遥远的地平线》,特别是菅野正男的《与土战斗》。《遥远的地平线》描写了“大陆开拓”如何艰难。满洲的大平原,展现在主人公面前的是“遥远的地平线”,象征着“大陆开拓”事业的任重道远。《与土战斗》的作者菅野正男本身就是“青少年义勇军”中的一员。作品以手记的形式记录了“义勇军”在日本茨城县进行了两个月的基本训练,到达满洲嫩江县之后的一年多的生活经历。描写了食物如何粗劣得难以下咽,如何因为水土不服或生活不习惯患上“屯垦病”、流行病,还有那猛烈的沙暴,彻骨的严寒、横行的“匪贼”等等。但作者为适合“大陆开拓”的宣传需要,并没有表现出悲观和不满。只是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了一些比较真实的感受。如写到作者的一个伙伴这样说:“义勇军在三年的时间内,接受和军队同样的军事教育。可是并没有参军,而是直接来到了移民地。以前听说只要提出志愿,就可以参军,来这里一看,才知道全是假话。而且,说是根据志愿和能力,可以从事农业以外的工作,这倒不假。可是从事农业以外工作的,净是特殊的人。”不过尽管如此,作者还是极力表现他们如何义无反顾,在险恶的环境中,顽强地“与土战斗”。所以,即使作品的文学性很有限,还是得到了评论界的较高的称赞,并获得了1940年度的“大陆文学恳话会奖”。福田清人在《大陆开拓与文学》一书中认为《与土战斗》“是产生于新的开拓地的文学的经典”。 在“大陆开拓文学”中,当时影响最大、最受欢迎的作家是和田传(1900~)。农民出身、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法文系的和田传,曾以农民文学名作《沃土》而出名。1938年以后,他写作了一系列的“大陆开拓”小说。中短篇小说集《风土》、长篇小说《生活之杯》描写了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农村的形势。在《生活之杯》中,主人公柏木繁市说:“事变的真正的意味,大家都有切身感受。(中略)当我们还以为大陆在远隔大海的遥远的地方的时候,农村还不会感受到战争。大陆就在这里,每个村庄和耕地都在大陆上。”这实际上就是作者自己的看法。在代表作《大日向村》的“后记”中,他写道:自从参观了加藤完治的“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训练所”以后,“对于农村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就不能不和大陆联系起来考虑了。我的眼界一下子开阔起来,从此就开始思考大陆的事情了。觉得日本海已经被填平,已经和满洲大陆连了起来。” 《大日向村》是和田传的集中描写日本农民向大陆移民的长篇小说。作品取材于日本中部信浓地方的一个叫做“大日向村”的穷山村,在“分村”后向满洲移民的真实经过。大日向村虽云“日向”,却是地处深山沟、连太阳也不能全晒到的“半日村”。村里四百多户人家,只有六反(一反等于992平方米)多一点的“猫脸”似的土地,在种地不能维生的情况下,农民们又砍林烧炭卖。但木炭价钱低,树木砍伐殆尽,农民因为借钱买木头,陷入了“借债地狱”。在昭和初期的“农村恐慌”中,农民更加贫困,村长因无可奈何,相继辞职。在这种情况下继任村长的浅川武麿,在政府的支持下,决定向满洲移民,把村子一分为二,将其中的一百五十户移至满洲。于是他们浩浩荡荡,来到吉林省舒兰县的四家房,在那里建立起了“新大日向村”。移民们唱着自己的“村歌”——“希望燃烧在大陆上,大和岛国先驱者,分了村的大日向。此地是满洲四家房,移住而来千人强,男女老少喜洋洋。严寒零下三十度,严寒酷暑何足惧,挽起铁腕挥起锄,从南岭山到水曲柳,开拓广漠十万里”。然而,这些“开拓民”在中国的土地上是如何“开拓”的呢?有一封写给“母村”的介绍“新村”情况的信,便泄漏了天机: 新村的区域,水田约一千四百町步(一“町步”约合992公亩——引者注),旱田二千六百町步,另外还有山林四千零八十町步。听说在其他的移住地,移民后再开始开垦的比较多。但是在这里,净是很好的耕地。而且水田中已经有了两条长达六里和四里半的水渠,虽说是熟地,但充其量耕种了不过三四年。所以,看来,今后至少十年间,不施肥也能有一石到一石五斗的收成。 这就非常清楚地表明了,这伙移民不仅侵占到了中国的领土,而且还从中国农民手里掠夺了大量的熟地,包括水利设施。可见,他们的“开拓”其实就是掠夺。以“大日向村”为代表的日本移民对贫困和危机的摆脱,是建立在我东北人民的巨大牺牲之上的。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9273cc01000569.html67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