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讲茶器,赏茶器:日本国宝名茶器

[游记]讲茶器,赏茶器:日本国宝名茶器

2008-06-27    sina.com.cn

曜变、如星月般,天目,天上的眨巴眼星星—具体说明游戏里也有不多说了,一般也把这种釉质称为“油滴”,JP的曜变天目价值连城。。。

德川美术馆藏

中国茶壶、日本茶壶和吕宋壶

虽然都是壶,但不是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中国的茶壶放茶叶是用来泡饮的,日本的茶壶则是用来贮茶的。

中国茶壶被列入茶具,始自晚唐的“点茶”。先将茶末置于茶盏内,以汤瓶盛沸水,先只用少许热水把茶末调开,再向膏状茶末冲水谓之“点”。“点”的技巧,强调水流要顺畅,水量要适度,落水要准确。玄慧的《吃茶往来》记载,点茶时“左提汤瓶,右曳茶筅,从上位至末座,献茶次第不杂乱。”曾经和几个同学去过几次茶艺馆,就被那点茶的动作晃得眼晕,据说日本的茶道的仪式性比我国传统茶艺惟有过之。

也就是说,现在我们理解的茶壶,基本上是泡茶冲茶的用具。

而日本茶道所谓之茶壶:“广义上就是放茶的壶的意思,放抹茶的叫茶入,放叶茶的叫茶壶。”事实上茶壶和茶入有时说话用语时也被混同,日本三名壶的“松花茶壶”(可惜这个TK5没有,三名壶的排位一般前两位没有争议:三日月壶、松岛壶,而松花壶本来排名要靠后几位,但毕竟是目前罕见的传世下来的东西)就常被称作“松花茶入”——总而言之,中国所说之茶壶是泡茶饮茶的,而日本的茶壶是储存大量茶叶用的。其实更精确的翻译应该是“茶罐”。

装茶叶的茶壶又叫“真壶”。真壶形态一般均为翻唇、短颈、溜肩、鼓腹、平底,肩上多有四系(方便穿根绳子提着走),釉不施到底。因为贮放叶茶,真壶的体形比起贮放抹茶的茶入来要大得多。以贮茶量计,一般说来有1.8公斤、2.4公斤、3公斤几种规格,乃至有可贮4.2公斤以上的大壶。(所以说,TK5用忍者偷宝剑偷书,有“藏在茶壶里”的选项就不是太奇怪了……原先偶不知道,总是想:就这么个小茶壶藏剑,剑柄都收不住嘛~~)茶壶在茶道盛行后渐渐受到重视。织田信长在上洛之后,今井宗久献松岛壶,足利家世藏的三日月壶也落入其手,可惜本能寺之变毁于大火。

吕宋壶又是怎么回事呢?太阁里边有个比较让人郁闷的地方,就是同样一类东西它分在几个类别里:比如备前烧它归入贸易品,丹波茶壶却是无限量供应的贵重品,这些也就罢了稍后讨论一下,但吕宋壶这么个东西放在南蛮物里头,而一些早期的商人攻略又把在吕宋开发玻璃杯和“吕宋壶”混在一起,就让人感觉吕宋壶和中国陶瓷日本陶瓷是很不关联的东西,其实不是这样;

日本国长期以来陶瓷工艺无法和中国相比,在“太阁的时代”本地的各种“烧”初具规模,但贵族出于习惯以及煊赫身份的必要,仍追逐中国名贵陶瓷作为茶具。然则明中叶之后中日邦交越来越差,戚继光打倭寇,后来猴子同学还在朝鲜和明军打过几个回合,于是大明海禁,日本直接从中国获得茶具的这个传统渠道受限极大;于是商人转而取到吕宋——此时西班牙大帆船已经到达菲律宾,且利用中国对白银的特殊热情(众所周知白银是中国长期的货币,西班牙商人曾经在笔记中感慨中国人鉴定白银的天份:“就连三岁孩童握住白银,都能准确分析其成色,并且买卖时根本无需用称,取绞剪从成块白银中截取一截,精确到几钱几分分毫不差”——或者这位商人略微有点夸张-0-不过我家附近任何一个卖水果的点钞票的时候也是分毫不差的-0-)——西班牙船用墨西哥白银大量兑换中国的特产品,吕宋一时成为当时重要的东西方商品集散地,日本商人遂从吕宋搜入大量的“吕宋壶”,实则中国的陶瓷品,尽管在中国国内决不会把这样大罐子叫作“茶壶”。。。

吕宋到日本这条路线利润丰厚,且能满足丰臣秀吉这样的统治者搜集名器的奢侈欲,此一例同时可以说明太阁中吕宋商贸之地位,以及为什么产银的出石和温泉津海外贸易会如此有利。(又说一句题外话,同时把银作为商品,石见银作为贵重品,这个设定也相当古怪)。

安土桃山时代对茶壶的重视,以信长、秀吉为代表,轶闻极多不一一说了。《北野大茶汤之记》记录了当日秀吉用来炫耀的茶壶有四十石、志贺、抚子、舍子、松花等。——当然在太阁5里边好象你只要有一个九十九发茄子就可以搞千人大茶会,也不计算一下茶叶的“吞吐量”——而可爱的松永还坐在偶身边,一本正经滴说,这就是著名的九十九发茄子啊(好象他自己没见过一样,实则是半年前我亲自从他身上砍落的-0-)

然而随着茶道的“与时俱进”,茶壶因为体形太大,很难在茶席上安排合适的位置,一般家庭也没有使用如此大的贮茶罐的必要,所以茶壶几乎被茶人放弃了,转而成为陶瓷爱好者们用作室内装饰的大花瓶而已。嗯经过长期的摸索,伟大的日本民族终于明白“茶壶”是拿来做什么这个深奥的道理乐。。。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6c325d01009a10.html50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