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日本的中国因素日本游记之六 |
[游记]日本的中国因素日本游记之六 |
2008-07-01 sina.com.cn |
很多年前中韩建交时,曾经见过韩国人的一个口号――大中华人,贴在汽车后挡风玻璃上。我觉得这种说法很恰当,中国周边的地区受中华文化影响极深,这样说并不辱没他们的先人。我们在说到日本的时候,经常说的是一衣带水,唇齿相依。日本人生活中的中国因素多的不能再多,即便是今天,依然如此。 先说汉字,日本人并没有因为富裕发达了就更改自己的首都名字--比如改为首京,咬京之类的,或是废止汉字。反而在日本任何重大的场合,正式的文件都尽量多的使用汉字。日本京都老皇宫前的歌功颂德的石碑全部都是汉字,我们看到的日本人的名字也都是汉字,公司的招牌也多用汉字。一个中国人,一点日本话不会,在东京生活也不会有多大的困难,因为你写出的汉字日本人也大致会董。 汉字招牌就需要书法,日本人总体上来讲对书法的重视和研究要强于中国。当我们以电脑标准字库为荣的时候,日本人还比较广泛地在使用毛笔手写,当然毛笔已经有些些的改良了。看到街面上那么多手写的毛笔字,在想想中国学生那手外外扭扭的字,心里的感觉确实不太好。 日本米酒也就是清酒,直到今天他们也不采取多次蒸馏的方法提高酒精度,甚至还有不过滤的,直接把带有白色米沉淀物的酒装瓶出卖。这大概就是我们汉唐时代的酒了。 看汉武帝的电视剧时,才知道原来我们的祖宗并不是坐在椅子上,而是席地而坐。今天的日本人也就是学习我们当时的这个习惯,至今未改。于是满大街的日本人都是罗圈腿,那么多的日本女人内八字。原先总是奇怪古人的大袖子里面如何能装物,这次算是搞清楚了。原来那和大袖口有一半是缝起来了的,这样下面就有一个半封闭的空间,东西也就不会掉出来了。 去大涌谷看硫磺温泉是看到招牌卖“玉子”,这里的温泉温度高可以煮鸡蛋,但是由于硫与蛋壳的钙反应,所以鸡蛋都是黑色的,很有特色。当然味道和你自家煮的没什么两样。文有学问的人才知道原来我们的先人也是这样称呼鸡蛋的。 还有一次在高速公路旁的休息站内,看见一个女士拿着个大包子在啃。包子大小、鲜肉馅和杭州大包子没有两样,我以为是中餐馆提供的。导游告诉我这种食品早就是一种日本人的食品了。原来如此!而且她还告诉我日本人把盖浇饭叫天津饭,不知这又是为什么。 日本人生活中的中国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和服长袍大袖,就是我们的汉服;喜欢吃的纳豆就是我们豆豉的变种;宫殿庙宇的建筑格局完全是学习中国古代的;歌舞伎和京剧这类的传统戏剧有太多的雷同;太多了,你在不经意中就能发现许多。比如日本人管酒馆里站着喝酒的人叫“力吞”,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b004901000a42.html78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