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东寺头——玉峡关——金灯寺——穿越拾零之金灯寺印象(页1) |
[游记]东寺头——玉峡关——金灯寺——穿越拾零之金灯寺印象(页1) |
2007-07-16 8264.com |
东寺头——玉峡关——金灯寺<br />——穿越拾零之金灯寺印象<br />金灯寺石窟,我仰慕已久,最早知道它,是在八一年版的《旅游辞典》上。但是,数次与它擦肩而过,却没有机会瞻仰它的风采。我参观过洛阳的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欣赏过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敦煌的莫高窟石窟,领略过甘肃兰州永靖县的炳灵寺石窟,新疆吐鲁番的柏孜克里克石窟。但是,对金灯寺我却没有忘记,一直在寻找机会,接近它,解读它。这个机会终于来了,2006年5月3日,我终于靠近了金灯寺——我是随着郭亮户外活动平台组织的东寺头——玉峡关——金灯寺穿越行动来到这里的。住在了离金灯寺不远的一道山梁上。<br />……五月四日早上,我从松软的松枝上起身,走出帐篷,天上有云,但不是阴天,昨夜虽然落雨了,但没有留下痕迹,这说明尽管昨夜,雨打棚顶哗哗,雨打松林沙沙,颇有动静,但是不大。我曾担心所有放在外面的东西被雨水打湿,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其他队友也陆续走出帐篷,方便,收拾,早餐,整理,一切停当。开拔,向金灯寺前进。<br />路,继续上坡,弯,继续回转,又转了两个弯,眼前豁然开朗,前面的山顺势落了下去。视野及其辽阔。我们看见了人家,在这1600多米的高山上,居然还有人家,那露出山包一隅的房角,那满地觅食的黄牛群证实了这一点。嚯,在山路上还停着一辆银灰色的小轿车。<br />转过了这道梁,一架风车矗立在前面的崖顶上,白色的导线越过深谷,隐秘在前面的山坳里。风力发电机!我惊异,看来金灯寺就在眼前,我怦然心动,几天来的徒步劳顿顿飞九霄。<br />我一溜小跑,顺着小路,来到了风车跟前,向后回眸,壮观!金灯寺就镶嵌在绝壁上。<br />在山西与河南交界处的太行山的绝壁上,在海拔1580米的高山上,有着这样一座寺院,它不像一般的寺院那样呈四合院状态:规矩、庄严——正面大殿,东西两边有配殿,并且每进院落都是这种状态。它是依照崖壁的现实开凿、铺垫、磊砌而成。这就是金灯寺。<br />从南面看,整座庙宇呈长条状在绝壁上由东向西排列,大多数的房屋都坐西朝东,好像有7进院落。这里山势陡峭,巍峨挺拔,登高四望,一道道身披林莽的山脊,犹如绿色的巨龙,蜿蜒于烟波云海之中,崖悬、壁峭、林深、洞幽,确是一块远离尘嚣、人迹罕至的修行圣地。“天下名山僧占尽”,此言不假。但在这里建庙,工程之艰,工程之巨,工程之难,是不可以想象的。你若不亲临,是不可以体验到的。无论是从山西方向,还是从河南方向,把工程材料运到这里的难度就像上青天。<br />古人是这样描绘金灯寺之险的:“林虑万山之巅,为两河三晋之界,这里鸟道崎仄,轮摧马烦,怪石离列,熊攀豹蹲。连崖壁立,屹如墉垣,绝顶中断,是日风阍。免临夜壑,仰逼朝暾,一夫挺身,万骑空屯。盖天作之险也。”<br />想象着晨钟暮鼓,想象着沙弥诵经,想象着梵音经文,我们转到寺的上方,从崖顶的小路蹒跚下来,来到山门。山门朱红色从里面紧锁着,拍门叫了数声,里面才传来应答声。随声走来一中年妇女,只见她熟练的拿钥匙、开锁、卖票。<br />现实远离了我们的想象,这里没有和尚,这里没有道士,怎会晨钟暮鼓,哪有诵经声声。但建筑的精巧叫我们啧啧称赞。<br />进了大门,右手就是焚香祷告之处,崖壁已经被几百年的香火熏的黝黑发亮,地面上摆着蒲团,厚厚的香灰上插着几支残香。我们是今天的第一批客人。再往前,右边的崖壁上就有一户洞窟,窟门离地面于一米左右,门高约有一米五十,里面已经没有摩崖雕像了。大门的左边,是一溜栏杆,外面是绝壁深谷,栏杆上有精美的石雕,雕的是狮形兽,尽管被风蚀残驳,但风采依旧,栩栩如生。<br />再往前,是过街楼,上面有一块汉白玉牌匾,刻有“金灯寺石窟”五个大字,字遒劲有力,颇具功底。<br />过街楼上是钟鼓楼。穿过过街楼,这一进院子是关帝庙,庙里的造像实在不敢恭维,属粗制滥造之物,没有什么特点。但好像香火很旺,门前红旗猎猎。<br />再往前走,又是一进院落,这里就有最大的石窟,又称水陆殿,这里便是金灯寺的精华所在:<br />走进殿内,迎面是约50厘米高的佛台,台上正面是释迦牟尼结伽跌坐像,微睁的双目祥和地流露出大彻大悟的智慧,具有摄人心魄的威力,文殊普贤分坐两边,神灵活现,楚楚动人。背面是三大力士倒坐像。这座殿之所以著名,不是这里的佛像。而是殿内的“琼台液池”。所谓“琼台液池”就是一座储水池。据说,这座储水池是由一整块大石雕凿而成,因而密封性很好,不会跑冒滴漏,泉水从殿西北角的石缝中流出,注入水池,水清澈见底,更为奇特的是池中的水,旱不会枯竭,涝不会盈满,并且不腐不污,总是那么甘甜。知道了这些,我们肃然起敬。我以为:可敬的是那位宝地的发现者。没有水,怎活命。<br />池沼上凿有田字形石堤桥,香客游人可沿堤绕窟观赏佛殿。我绕到后面的佛台,在我的印象里,一般的庙里在这个地方,都是弥勒佛像,但这里仍是三佛并坐。<br />环顾四周,墙面上满是浮雕壁画,据这里的管理人员介绍,水陆殿占地125平方米,浮雕壁画有79幅,这些壁画有的画面是佛祖在向他的弟子们讲经论道,有的是一般佛堂中不常见的十大天王,还有的是菩萨,罗汉……,但我却没有看得很真,因为剥蚀风化得太厉害了,<br />管理者说,除了水陆殿,还筑有关帝庙、钟鼓楼、聚仙楼、延寿殿、铜佛楼、神佛殿堂等。崖壁上有大小十四个石窟,窟的外檐依山就势开凿,建成殿堂,自成一局。窟内或是袒腹露肚的弥勒佛,或是慈眉善目的观音菩萨,或是威威武武的泰门神,或是枷兰、或是罗汉。千佛神态各异,个性十足。而我看到的是,所有雕像的头都被人盗砍走了,只有身子还站立在那里,但褒衣帛带,风采不减。摩崖上雕有规格大小相等的佛像数尊。 <br />金灯寺的管理者介绍:金灯寺的创始人是芋禅师。芋神师法名静真,是河南安阳人,先在山西浑源著名的悬山寺修行,后又到陕西两当山庵中苦炼,后来他云游四方,夜眠虎穴,以虎为伴,每天拽虎携钵沿途募化。最后登上风景独特的林滤山,创建了金灯寺。金灯寺始建于北齐,起初叫宝岩寺,后来芋禅师惊奇地发现每到夜晚就有两盏金灯由东而西飘入寺内,寺内顿时金光满照,所以便把宝岩寺改名为金灯寺。传说终归传说,但管理者信誓旦旦,住在金灯寺内,每晚不管有无月亮,数米内的东西均可看清,读书写字,穿针引线也不会出错,这就是金灯寺的又一奇观了。我们只是耳听,没有眼见。<br />应该说,金灯寺建筑造型奇特,雕刻优美,别具风格,的确是一座石刻艺术的珍奇宝殿。<br />寺内有明代石碑多块,说明石窟是明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先后开凿。 <br />在寺院外面,北行约百米,便是金灯寺塔林,它是金灯寺的和尚们圆寂之后的安葬之处,大大小小的舍利塔有46座。其中最大的是千佛塔。千佛塔是石雕建筑,塔基呈正六边形,高约9米,中心有石室,内高2米有余,镶有石门。塔身雕刻着神态各异的佛像一千尊,相传这千佛塔是金灯寺创始人芋禅师的安葬处。<br />立于塔林之前,抚着那皲裂了的塔身,看着那风蚀了的雕像,眼前仿佛千年苍桑滚滚而来,霜风凋零,暮暮楚楚。我们唏嘘不已。<br />在细品了金灯寺的精美之后,踏上了归途,沿着金灯寺旁的小路下山,从1580米,下降到500米,垂直降了1000米,两个小时后,来到了河南林州的洪谷山景区。这时回头遥望,金灯寺已经隐没在云雾深处,不见了踪迹。<br />再见,金灯寺!<br />郭亮<br />2006.5.10 <br /><br /> 页: [1] 查 |
转自:http://bbs.8264.com/archiver/tid-27923.html44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