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二条城戾灵犹在,金阁寺凄火重生(. |
[游记]二条城戾灵犹在,金阁寺凄火重生(. |
2007-07-16 live.com |
April 22 秋游记之四:二条城戾灵犹在,金阁寺凄火重生(完) 之前的游记写得太长,已有忠实读者呼吁精简篇章,其实我在下笔时也常感文思欲枯,身心疲惫。然则,既始必善终,长篇暂免,只留精略;古案青灯之下,秋游记写到本篇便是结尾。 之前的游记中介绍过很多日本的景点,其中不乏“国宝”级的寺庙与建筑,但是在很多日本人的内心,有两个地方则是国宝中的国宝,这便是享誉世界的二条城与金阁寺。自从我几天前踏上京都的那一刻起,这两个地方就一直被我小心的收藏,不去触碰,直到现在才得以怅然纵情,就像一场夜宴,迷人的夜色、醉人的歌舞终究是为饕餮盛宴的到来所作的奢华铺垫而已。 清晨一大早从奈良乘车来到京都御所西南,在匆匆游过东本愿寺和西本愿寺之后,乘车前行,久负盛名的二条城很快就展现在我眼前了。二条城修建于庆长8年(1603年),因所在街道二条通而得名,是德川幕府初代将军德川家康为守护天皇以及作为进京(日本称京都为“京”)时的御所而开始修建的,这也是德川幕府的权力象征,尽管从规模上无法同故宫相比,但是从政治意思上是一样的。宽永3年(1626年)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下令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并将伏见城的建筑物移来,于1626年建成。新城围墙东西长约500米南北400米,围墙底部全部用巨石垒成,坚不可摧,巨石上高高在上的是白色的城墙,城的四角设有观望台,城外为护城河。1939年,天皇将之赐给京都市政府,並于隔年更名为“元離宮二條城”,从此正式对外开放,并于1994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条城内最著名的要数城中央的“二の丸御殿”和御所园林“清流园”。“二の丸御殿”是桃山时代武家风平院造式惟一遗存的建筑,建筑风格是武家风格,屋顶放置避魔图腾、德川家的家徽“三叶葵”和日本皇徽“菊花”,内有大广间、黑书院、白书院等8处建筑共33个房间,不但充分显示了建筑之美,其内部装饰也精美绝伦。“二の丸御殿”的远侍、车寄、式台、大厅、稣铁之间、黑书院、白书院等房间沿着“二の丸御殿”的水池呈斜线性排列,房内的隔扇门、屏风彩绘与墙上的障壁画,都出自江户初期狩野派画家狩野一门之手,除了象征吉祥的龙、鹤之外,还有巨大的竹虎和牡丹狮,透着德川幕府的威严和野心。房间的拉窗、隔扇、镶格窗和透笼板上有镶金的雕刻,房间周围的柱子上也都贴着熨花型的隐钉,颇有桃山美术之精粹。这样的房间自然是威严且豪华,彰显统治阶级的身份与地位。房间内除了榻榻米之外,走廊铺设的是“莺声”地板,走在上面会发出黄莺般的叫声,以防外人侵入,而现在到成了参观者“夜莺合奏”的场所。可惜内部禁止摄影,因此所有的一切都只能慢慢沉淀在记忆之中。 走入“二の丸御殿”内参观,沿着规划好的路线,隔着护绳,一座座房间依次映入眼底。出于文物保护的考虑,殿中的木窗是很少打开的,借着微弱的光线,本来就宽敞的房间更透出一股神秘的气息,幽暗深邃,幂静诡异,让人不敢把视线在房间里停留太久,好像从黑暗中随时渗出的凝重寒气中还夹带着远古战场上摄人魂魄的声音,在空旷的房屋内回荡,在此多停留一秒,畏惧便多涨一分。在这些房间里德川家康曾与手下重臣们回忆起战国时代的兵戈铁马,想起当年与战国大名们逐鹿天下时的忍辱负重,也曾想起了赢得“关の原合战”一举成为“天下霸主”后的豪气风发。关于德川家康,日本有一个叫做“杜鹃不啼”的故事是这样描述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对一只不唱歌的杜鹃相互发言,织田信长说如果杜鹃不唱歌我就杀了它,丰臣秀吉说如果杜鹃不唱歌我会想办法让它唱,而德川家康则说如果杜鹃不唱歌我就等它唱。这就是德川家康与众不同之处,一个“忍”字让他得以出人头地。“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日本在他手上得到了统一,德川家康不仅将自己永久的写入了日本历史的长河之中,也为自己的子孙谋取了长达200多年的统治权力,直到1867年,德川庆喜在此行“大政奉还”,将统治权交还给天皇,将军幕府时代终于渐渐落下了帷幕。 走出“二の丸御殿”,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之前压抑的心情渐渐好转起来。随后步入“清流园”,由于位于二条城内,占地广阔,因此清流园便在格调上比一般的日本园林显得大气许多。园中种有许多巨大的银杏树、枫树和苍松,此时红叶与银杏叶纷纷飘落,覆盖着整片园林,再加上蓝天青松、庭阁流水,色彩迷离又动静皆宜,还有什么比散步于此更令人愉悦的呢。此处有照片为证,因此任何言语都显苍白。 在二条城待了3个小时之后便前金阁寺。金阁寺全称“金阁鹿苑寺”,位于京都市北区,是一座临济宗相国寺派的寺院,其名称源自于日本室町时代著名的幕府将军、足利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之法名,但因为寺内主要核心建筑舍利殿的外墙全是以金箔装饰,因此得到金阁寺的昵称。据资料所述,金阁寺现址原为镰仓时代西园寺家所拥有的宅邸,为藤原公经(后改名西园寺公经)所建,曾经荣华一时,但在历经多代之后因为缺乏整理而倾圮。应永元年(1394年)足利义满以位于河内国的领地与西园寺家交换获得这块当时称为“北山第”的山庄,开始大兴土木整理改建。隔年他卸下征夷大将军职位让渡给其子足利义持并出家入道,只保留太政大臣的头衔督政,应永四年(1397年)他将北山第改名为“北山殿”,并且以主要核心建筑“舍利殿”作为自己修禅的场所。由于足利义满将舍利殿修筑得金碧辉煌,当时的人就已称其为“金阁殿”。足利义满死后,其子遵照他的遗愿,劝请梦窗国师开山,将北山殿由宅邸用途改为禅寺,并以义满的法号命名为鹿苑寺,山号则为“北山”。在之后的应仁之乱中,鹿苑寺境内大部分的建筑物都遭到焚燬,只有主建物舍利殿得幸免,成为北山文化唯一的建筑遗址,因而被日本政府在战前就列为国宝。然而很不幸的,在昭和25年(1950年)时,舍利殿因为一名21岁的见习僧人林承贤放火而完全烧毁,连放在殿中供奉的国宝、足利义满像也一同化为灰烬。今日我们所看到的舍利殿是昭和30年(1955年)时依照原样重新修复建造的,昭和62年(1987年)全殿外壁的金箔装饰皆全面换新,成为目前的状态。 修缮后的金阁寺(舍利殿)是一座紧邻镜湖池畔的三层楼阁状建筑,一楼是延续了当初藤原时代样貌的“法水院”(属寝殿造风格,也就是平安时代的贵族建筑风),二楼是镰仓时期的“潮音洞”(一种武家造,意指武士建筑风格),三楼则为中国(唐朝)风格的“究竟顶”(属禅宗佛殿建筑)。寺顶有宝塔状的结构,顶端有只象征吉祥的金凤凰装饰。三种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却能在一栋建筑上调和至完美,亦是金阁寺之所以受到推崇的原因。此外,效仿自衣笠山的池泉回游式庭园里有许多风格别致的日式造景,让它成为室町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名园。据说以金阁为中心的庭园表示极乐净土,镜湖池与金阁相互辉映,成为了京都乃至日本代表性的风景。特别是在晴好天气,倒映在镜湖池中金壁辉煌的金阁和蔚蓝色的天空,如同美术明信片,是名副其实的菲林杀手。 其实金阁寺对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当年小松天皇的儿子从小入佛门修行,聪慧过人且心地善良,闲暇之余经常在市井之间救济贫苦的百姓。为了帮助穷人对抗蛮横的官商,有时不得不来到金阁寺,向足利大将军禀报民情,请求将军的帮助,为此也不得不经常接受将军的刁难。足利总是想出一个又一个希奇古怪的问题,却总是被聪明的小和尚一一化解,智不如人的大将军也只好每每履行承诺,让手下新右卫门随小和尚去解决民间疾苦。这就是历史上美貌与智慧并重,正义和力量的化身――“一休哥”!大家现在看看金阁寺的照片,还能回想起动画片当中足利将军身处的那个楼阁吗? 与金阁寺的传说一样美丽的还有它迷人的色彩。红叶色彩饱和,质感精细,翠红、深红、真红、嫩红、粉红、酒红、霞光红、宝石红层次丰富,相映成趣;除此之外,各种各样的异样颜色如银杏树的嫩黄、松树的翠绿重叠在一起,不但没有喧宾夺主,更如彩云烘月般绘出了红叶的意境。看来用“好色之徒”概括日本人,确实贴切。再比如日本料理,完全就是一场视觉夜宴,获得满足的绝不是嘴巴而是眼睛。也许就是这样的美丽,让那个纵火的小和尚变得绝望了。他因金阁寺的美而绝望,也许在他内心深处也要让这种美与涅槃一样中成为永恒,一把凄美的大火将所有的色彩吞噬之后,也将所有日本人内心“菊与刀”的情结熔化在了七彩的烈焰之中。三岛由纪夫将此故事改写成小说《金阁寺》,唱出了其“年轻悲壮而死是无上的美”的诗篇。《金阁寺》成为了他的代表作,而金阁寺更成为了京都永恒的象征。 离开金阁寺,离开京都,坐上火车向南部的琵琶湖驶去,琵琶湖是日本第一大淡水湖,我在湖边一个叫大津的地方下车,由于天色愈发阴暗再加上相机电池耗尽,只好用手机匆匆拍了几张照片,随后参观了位于大津的琵琶湖博物馆,看到了一些战国人物在此鏖战的历史介绍,便返回预订的旅馆休息,以备次日再次返回京都会友。在这里有两个小发现,一个是在大津这样乡下小地方,居然被我意外找到了一个Apple的专卖店,从产品到配件应有尽有,对此地老百姓的消费水平立刻感到惊异,正好我缺一个ipod的充电插头,于是一咬牙花了135rmb买了一个插头(这种东西在中关村顶多就5块钱而已!);另一件就是旅馆里的自动XX影片播放机,还有详尽的节目单和时间表,3个频道24小时不断,据说日本绝大多数旅馆都有这样的设备,花1000日元在走廊的自动售卡机中买张卡,回屋朝机器里一插,就可以收看了,在此仅仅是介绍一下,花钱看爱情动作片不值。 第二天一大清早赶去京都车站,头一天与Chikako以及Sanae约好了时间在此碰面。尽管5年不见,但是在看到Chikako的第一眼还是彼此认出了对方,随后Sanae也如约而至。5年前她们随一个80多人的大学生旅行团来中国旅游,我们是在从上海到西安的火车上认识的,在到达西安之后,我为她们当了一次免费的导游,结下了友谊。记得当晚我送她们5个人回酒店的时候,她们站在钟鼓楼广场上始终不肯走,直到我已走出很远了,回头一看她们还在向我挥手,后来Sanea回到日本后还特意寄来了当时的照片。正巧Chikako和Sanae都是京都人,我来日本后联系到了Sanea,说好趁这次机会大家见面。“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言谈之下了解到,Sanae大学毕业后在大阪市一家残障儿童学校当老师(第二次京都赏樱花的时候曾去Sanae坐客,看了她当老师的记录片),Chikako07年4月毕业后来就东京工作,另外还联系上了会说中文的Rika,她大学就是学中文后来还来到北京理工大学留学,可惜当时我们相互都不知道对方在什么地方,错过了再尽地主之宜的机会。而我也在几经周折之下意外的来到日本,因此才有了这次再见的缘分。在此附上照片,本次秋游记也就此收笔,今年3月底去了仙台福岛,4 |
转自:http://smartwxy.spaces.live.com/blog/cns!54573b3a1fe3d605!1413.entry43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