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京都游记:千年古都的信仰京都古刹

[游记]京都游记:千年古都的信仰京都古刹

2008-04-09    17u.com

千年古都的信仰-京都古刹
公元七世纪末,由于大化革新建立的班田制逐渐被分化,奈良周围出现庄园割据等不稳定因素,当时的恒武天皇决定迁都到京都(平安京),这一迁就是一千年,直到明治维新之前。

这次迁都事实上并没有解决日本国内庄园割据分化,君主权力减弱的局面,有实力的庄园主开始招纳幕僚,供养了大批卖命的打手,武士阶层出现。局面愈演愈烈,直到公元十二世纪,统治国家的权力终于落到了幕府将军的手中,此后六个世纪的历代天皇大多成年后便出家,落到有名无实的尴尬境地。这有点和明代宦官篡权、清代鳌拜八大臣辅政专权一样,皇帝在这种情形下只是傀儡。幕府统治的时代,延续平安时代做法,继续推行日本国学本土化,将汉唐文化吸纳并改良为己所用。所谓的“和魂汉才”,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在文化上日本人对中华文化相当崇拜,而政治上却始终有一种抵制情绪在里面,这种抵制从圣德太子大化革新时候就已经有苗头了。现在看到的日本传统文化多是这个时期创造出来的,包括造园术的枯山水、绘画的浮世绘、演艺的歌舞伎。锁国政策推行之后,隔开了和世界的交流,社会的各种行业发展陷于闭门造车的境地。

迁都后,平安京(京都)的佛教延续了平城京(奈良)时代的兴盛局面,佛教在日本的本土化倾向更加明显。在原有的六大宗派基础上,发展了净土真宗等一批本土佛教教派,对佛教在世界范围的继承和传播起了重要影响。很多人不清楚日本神道教和佛教的区别,常常混为一谈。而事实上神佛两教在十六世纪前的日本经常混淆,神道教经常用佛教的佛祖定义本土诸神,神社经常供奉佛尊,甚至由佛教统一管理全国神社和佛寺。只是在十八世纪中期,由于当时政治发展需要强行拆开二者,并把本土的神道教定义为国教尊奉。日本的神道教基本上是一种原始崇拜,崇拜对象是山川海洋、河流日月星辰等等,没有明确教义,所谓的天照大神不过就是太阳神,只不过西方的阿波罗是男性到这里变成了女性而已,而天照大神的姊妹一个是月亮神一个是海洋神,同样都是女性。佛教有明确的无常、修来生的概念,神道教是彻彻底底现实主义,希望今生如何如何。相对于佛教的遥远,神道教的神鬼观点似乎更加容易让普通日本百姓接受,这是之所以神社在日本如此流行的根本原因。

无论如何,在作为首都那些岁月里,佛教还是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宗教统治地位。千年下来,留下了相当多数的古刹,虽经岁月磨砺仍可见其当年之魅力。每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都会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京都,当然不例外。

这是京都的清水寺,很漂亮吧。(清水寺是朋友们拍的,我没有亲去)

这是金阁寺,原来是幕府将军之一的足利义满的别墅,后来改为寺庙。寺本名为鹿苑寺,因为其中的主建筑全部用金箔贴饰,故民间称为金阁寺。从足利义满开始,幕府政权走向没落,这座金阁寺的命运和他的主人一样不幸,在随后的战国之乱中,多数建筑遭到焚毁,只剩下当中的这座舍利殿。昭和年间,寺内僧人放火烧了该殿,现在照片上的为后建之物。

金阁寺周边是镜湖池,蓝水蓝天中间有这样一座金闪闪的寺庙,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我环绕着这座建筑走了一周,拍下了各个角度的金阁寺。池中的鱼很大,日本人相信这样的地方鱼会有灵性,所以从不敢捕杀。

山边的茅草屋也比较有意思,一草一木都很协调。

一堆日本女高中生也来参观,随便拍了她们的背影。冬天了,还穿裙子呢,不过看多了也习惯了,日本学生就是这样的。不知道是老师变态还是社会变态,不冷么?

这是小千提到的枯山水,这是日本人把中国的造园术同本土禅宗思想结合的产物。他们认为,流水潺潺的地方肯定不太适合静坐禅思,所以用细小的白色石子代替流水,而大石头的摆放也极为讲究,位置错一点可能就会感觉不太协调。枯山水造园术在现代建筑师室外环境设计中经常采用,第一它符合现代建筑的简洁美的需要,第二它比较容易维护,做真的水池需要经常更换水体保持水的清洁,枯山水完全不必考虑这一点。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103300.html10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