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承德小布达拉宫(五) |
[游记]承德小布达拉宫(五) |
2007-07-13cncn.com |
小布达拉宫 我们接下来就要去参观普陀宗乘之庙,又称小布达拉宫。这里规模之大,气势之恢宏是我不曾预料的,远远看上去总觉得象来到西藏。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是乾隆60大寿之年,次年是皇太后钮钻录氏80寿辰。西藏、青海、新疆、蒙古等地各族王公首领都要求赴承德祝寿。乾隆异常重视这两次盛大集会,特令内务府仿前藏政教领袖达赖驻地拉萨布达拉宫在承德修建此庙。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开工,原计三年竣工,因施工后期失火,延至三十六年(1771年)八月竣工,占地21.6公顷。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意译,故此庙亦称布达拉,因规模比西藏布达拉小,俗称小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总体布局与西藏布达拉宫相似,无明显中轴线,气势赶不上西藏布达拉,但其占地之广、体量之大却为内地寺庙所仅有。 我们跟随导游进入山门,此门由藏式城台及汉式庑殿组成。山门前有一对石狮,挺神气。再南为五孔石桥,山门两侧各有一个腰门,和围墙相连。看上去好似一个城池。进山门就见碑亭,黄琉璃闪闪发光,共有三块巨大的石碑:中间的碑为《普陀宗乘之庙碑记》,记述建庙的背景及经过;东边的为《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史实。土尔扈特部原为我国新疆蒙古族一部分,因为上层争权,于1630年,被他们的头目带到伏尔加何流域游牧,受尽了沙皇俄国的欺压,备受凌辱,后经和清政府联系,于乾隆35年(1770)决计回归祖国,他们拖家带口,忍饥挨饿,还要时刻防范沙俄骑兵的追击,历时8个多月,行程万余里,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终于回到祖国,到达伊犁时还有人口二十七、八万。清政府拨出价值20万两的粮食、布匹安抚。此事件在前些年还拍成了一部电影叫“东归英雄传”,由宁静和斯琴高娃等主演。 (下边是剧照) 西边的碑就是《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记述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过程及清政府抚恤该部的情况。碑文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汉文为乾隆亲笔。 碑亭以北为五塔门,白台上有三个拱门,实壁盲窗,据说可以保温,台上砌有女儿墙,白台上矗立五塔,从东往西分别为黑、白、黄、绿、红五色,每色代表一个体教教派。清代尊黄教为国教,故黄色居中。五塔门前有一对石象,为大乘教派的象征。五塔门北为黄色琉璃牌坊,是仿照北京北海公园小西天的牌楼所建。牌楼前额“普门应现”,意观音显现普度众生之门。后额“莲界庄严”,意为观音道场。 大红台南两侧散置30余座大小白台,成“×”形不规则布置。据介绍,白台分殿台、楼台、敞台、实台,形状不一,体量不等,功能各异。有的就是为了装饰的。登上一个白台,就看到了后面的大红台。这是我们最常见到的酷似西藏布达拉宫的建筑,大红台位于普陀宗乘之庙最后,位置最高,因巧妙利用地形将几组建筑连成一个整体,所以让人感到规模宏伟,正面基层是白台,是实心,高 17米,墙壁设三层梯形盲窗,你可以沿着东西两侧石阶登道直达白台顶部。看时总觉这个建筑有点特别,在藏式建筑上方却有一些汉式建筑,在大红台正中有六个琉璃佛龛,而顶上还有四个汉式亭子,显得有点不伦不类。听导游说,这是因为乾隆虽尊重少数民族习俗,但也要凌驾他们之上,故建汉式建筑压在上面,不知这种说法是否可靠。无论如何,看到这样的建筑还是很震撼的,它的规模、它的形制都那末有气势,真的很值得一看。 登上红台,你会发现里边还有三层阁楼,每层都很大,它四面合围成一个回字形,这里称群楼。群楼顶部的西北角建慈航普渡殿,东北角建殿名权衡三界,都是镏金铜瓦,在阳光下显得金碧辉煌。这里建筑繁多,走完了也记不住了,只记得有个洛伽胜境殿,大红台东边有个东群楼,这里有个戏台,正在唱戏,西北角还有雕楼,据说是起装饰作用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群楼空井中心的万法归一殿,它殿顶高出群楼,金光闪烁,殿顶部全部被鎏金铜瓦所覆盖,仅此一项用了黄金1万多两,都是先用黄金和水银共同熔化以后镀在铜瓦上,然后让水银挥发掉,就制成了镏金鱼鳞状铜瓦,它的四条屋脊都饰有波纹,真是壮丽无比。在这里有人扮上皇帝在这里照相,我也赶快偷拍一张,因为感觉挺有点味道。大殿里供着释迦牟尼,而主要是供奉宗喀巴的。他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也称喇嘛教)创始人,在世界佛教界有重大影响,被誉为藏传佛教的一代大师,世界第二佛陀。达赖和班禅都是他的弟子。大殿两侧供达赖和宗喀巴像,均为紫铜雕塑,质地精良,工艺精细,身段匀称,神态生动。这里是举行重大的宗教仪式或清帝接见重要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及王公大臣们的场所。说句题外话,也能说明这个殿多么有价值了。1932年,美国在芝加哥举办大型国际博览会,大财阀洛克菲勒为了招睐交易,于1930年采纳了瑞典人赫文斯定的进言,派人对该殿进行实测实绘,在芝加哥制造了一个与此殿同样大小的模型,又通过各种手段在中国搜集了大批佛像、法器,于1931年用专轮运往芝加哥,在复制的“万法归一殿”展出,致使芝加哥万国博览会出现了东方文化热,洛克菲勒大出风头,赚了大钱。 我们从上面下来时,只见处处古木参天,环境十分清幽,还可在此远眺棒槌山,这里是外八庙中不可不游的一处,我认为也是最好的一处。 到此承德两日游就全部结束了,吃过中饭,他们就要赶下午1:30的火车回北京了。我们是三日游,主要是为了同学聚会别太赶了。下午就是自由活动,好好睡了一觉起来逛逛街。说实在的承德没有太多可买的东西,最多的是杏,这个季节正是杏成熟的季节,黄色的甜杏1~2元一斤,熟透的真甜。再就是一些山货,带壳的杏仁大约7.5元一斤,还有蘑菇等,不过要记住,千万要看好,有时,他们会把不新鲜的卖给你,当然是在你尝过新鲜的以后。 第二天一早,我们是去了磬锤峰,我们在游览前面景点的时候已经远远看过它的尊容了。 承德磬锤峰,俗名棒槌山,古称石挺,位于市区东北部武烈河东岸的山巅之上,耸立于避署山庄正东十里许的高山岗上,距市区约2.5公里,所以开车很快就到了。这里上山有两种交通工具,一种是缆车,往返40元,一种是电瓶车,往返30元,我们这里有恐高的,只好作电瓶车了。作电瓶车要多爬一小段山路,据说当年乾隆来到这里,看到风光无限,所以要求下轿走路,说这里走走可以或百岁,所以这里就叫百岁坡,这里风景的确不错,蔓延皆绿,让人舒适无比。走不多远,就见一个小庙,就在山腰处,是清代庙宇,它依山而建,以洞为殿。庙内石壁上有摩崖石刻佛像,从北至南依次是:弥勒佛、七世达赖(格桑嘉错)、宗喀巴、五世班禅(罗桑依西)、不动金刚、米拉日巴、吉祥天母。庙很小,却有香火。顺着山脊一侧的小路向上走,不一会儿就到达了山顶,远远看见了这个奇石。只见它下悬绝壁,上接蓝天,形势险极。据说这峰海拔596米。峰顶上粗下细,形似棒槌,下部直径l0.7米,上部直径15.04米,高38.29米,连同棒槌底下突起的基座通高60米。不知道它是怎样立在这里的。。它重约16,000吨,人是无法将它摆放在这里的,看来只有借助神了。 沿着一条小道,我们就来到了“棒槌”下面。“棒槌”底部是一个长约10多米、宽约五六米的平台,站在平台上举目四望,群山起伏,莽莽苍苍,整个承德市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棒槌”位于平台南侧的边缘,酷似妇女洗衣用的棒槌,又像和尚敲击法器的锤儿,所以康熙皇帝叫它“磬锤峰”,真是恰如其分。最出奇的是在“棒槌”的半腰上,向西长出一株桑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已有300多年的树龄了,每年还可结出不少的大白桑椹,堪称承德的一大奇观。树根竟然把岩石挣裂了一条大缝。手摸“棒槌”根部,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举起相机,从不同角度开始拍照,争取从照片上体现出磬锤峰的奇、雄、险。刚刚还是阴云密布,却突然阳光明媚起来,所以不同角度找出的像竟然不像同一时间。 离开磬锤峰,向南翻上另一道山梁,就是“蛤蟆石”了。只见起伏的山峦向南探出一块巨石,我们在避暑山庄看到它时,发现它状似一只大蛤蟆,抬着头,张着嘴,憨态可掬,栩栩如生。但在山上看却部太像了,有嘴上没把门的同学说,怎么看怎么像一堆牛粪,大家细看时,虽不甚雅,却形象无比。一笑。因有一个控告的同学不看上来,我们也不便久留,欢笑着下山了。在山下,大家买了杏仁、鲍鱼果(15元1斤,比北京便宜许多)夏威夷果等,吃了一顿午饭,与下午1点30分,我们登上了回京的N212次列车,结束了我们在承德的3日游。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70851/22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