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越南姓氏考(转载!) |
[游记]越南姓氏考(转载!) |
||||||||||||||
2007-07-31cncn.com | ||||||||||||||
越南姓氏大多来自中国,历史名人多为华裔 越南姓氏大多来自中国,例如阮、范、陈、吴、黎、郑、李、丁等等。越南几个王朝的开国国王本人或其始祖全为华裔,例如吴朝的吴权(冀人)、丁朝的丁部领(粤人)、前黎朝的黎桓(蜀人)、李朝的李公蕴(闽人)、陈朝的陈日煚(闽人)(煚读jiong3声)、胡朝的胡季犛(浙人)、莫朝的莫登庸(粤人)、后黎朝的黎利(闽人)、郑朝的郑检(闽人)、阮朝的阮福映(闽人)等等。同时也有古代安南征服南方占婆族、真腊族国家后引入的姓氏,数量比较少。 赵姓: 赵姓在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挂姓氏中为第7大姓,分布极广。 赵姓主要的一支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始祖是舜时东夷部落首领伯益的后裔造父。造父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车马的能手。有一次徐国造反,造父驾车日弛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镐京,为及时平定叛乱立了大功,周穆王便将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称为赵氏。 后造父的后裔赵烈侯建立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后迁都邯郸(今属河北),至公元前222年为秦国所灭。 赵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发展繁衍。 秦朝末年,河北真定人/秦将赵佗割据岭南,以广州为中心建立独立于中原的南越国,统治范围包括越南北部的交趾和九真两郡,后被汉武帝所灭。其后裔散布岭南,并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如: 越南赵夫人赵氏贞和其兄赵国达,兄妹二人为九真郡军安县(今越南清化省赵山县纳山一带)有势力的首领。 公元248年,越南爆发了由赵夫人领导的大规模起义,反对中国三国时期吴国的统治。东吴派名将陆胤做交州刺史,率军镇压,赵夫人死于松山(清化省厚禄县富田一带),越南人民在松山上修筑了赵夫人的墓和庙,并称其为"女皇帝"。 赵肃和赵光复父子,为朱鸢县贵族,公元544年助李贲创建万春国。李贲为感谢赵肃父子的相助之功,特在京城建一新庙宇,取名为"开国寺",册封赵氏赵夫人为神。后来,李贲逝世,赵光复自称赵越王(公元548--571年)。 吴姓: 吴姓是当今中华姓氏中第10大姓,越南第6大姓,朝鲜最常见的20大姓之一。 吴姓源于姬姓吴国,始祖是太伯和仲雍,形成于战国初期。 殷商时姬姓周部落的首领古公(周太王)有三子:太伯/仲雍/季历。小儿子季历贤而有才干,生子姬昌(周文王),“有圣瑞”,古公把周部落的兴旺发达寄希望于姬昌。太伯和仲雍明白父亲想让弟弟季历当继承人,以便将来再传位给姬昌,便自动让贤,远奔到东南沿海一带的吴越地区,不再返回陕西。当时江南还很落后,由于太伯和仲雍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当地土著拥立太伯为领袖,建立姬姓吴国,称为句吴,也作“勾吴”。太伯无子,死后由其弟仲雍继承君位,以后仲雍的子孙世代相传。 公元前585年,仲雍的19代孙寿梦正式称王,至春秋后期开始强盛,公元前473年吴国被越国灭亡。吴国王族子孙避难四散,为不忘故国,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吴氏。 吴氏向海外拓展,最早是到日本。吴人东渡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即越灭吴之后,其中有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并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 吴氏在东渡的同时,还有大批人南迁,加入越人队伍,后由于任官或经商等原因,有更多的人迁入今越南。唐朝中期,渤海吴氏有吴纳南任安州(今越南清化省)刺史,因而迁居于越南北部。 公元917年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广州节度使/河南上蔡人刘安仁子/刘隐弟刘龚称越帝于广州,翌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南汉静海军节都使杨廷艺被委任为交趾节度使。 公元937年杨廷艺被部将矫公羡杀害,杨的牙将和女婿吴权于次年从爱州(今越南清化省)起兵击杀公羡,接着又在白藤江打败南汉军队,并仿南诏例,于939年自称为王,建立起越南历史上最早的独立王朝—吴朝。 吴权是中国江苏延陵吴氏季札的50世孙。季札是吴王寿梦的第四子,以贤德著称,寿梦想立他继承王位,他坚辞不受,逃到延陵(今江苏常州市南淹城),在乡下种田当农夫。他的三位兄长先后为吴王,临死时要传位给他,他仍然不接受,因此被后世奉为“至德第三人”,因其封邑为延陵,后形成延陵吴氏。 吴权建立吴朝后的一千多年,越南的吴姓宗祖不断发展壮大,孕育出许多杰出人物,南越政权最后一任总统吴庭艳即是吴权之后。 丁姓: 丁姓在《新百家姓》中排第46位,源于姜姓齐太公吕尚之子“丁公吕及”,支孙以谥为姓。 五代末/北宋初人丁部领为獾州(治所在今贵州晴隆县北部)刺史丁公著之子,初属陈明公部下。 公元968年,丁部领与其子丁琏削平十二使君,创建越南丁朝,取国号为“大瞿越国”,建立了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了越南历史的新时期,历时12年。 公元975年,宋太祖封丁部领为“安南都护检校太师交趾郡王”,也即承认越南作为中国的“藩属”而不再是郡县。这是越南脱离中国独立的开端。 黎姓: 黎姓在中国《新百家姓》中排名第92位,在越南是10大姓氏之一。 黎姓源于商朝时的两个方国黎国:一个在今山西境,也称耆国;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两个黎国的子孙后都以国为氏。 黎氏在古代已有徙居越南者,而且在清化一带形成望族。 公元980年,广西人黎桓(黎大行)创建越南前黎朝,建都华闾,年号天福。 公元1428年(中国明朝宣宗宣德三年)黎利(1385-1433)建立越南后黎朝(Nhà H&s853;u Lê)。后黎朝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两部份,后期与莫朝南北对峙。(部份越南的历史学者先将1428年至1527年的前期称作黎朝,后将1531年至1789年的后期称作后黎朝(也称作中兴后黎朝)以示区别。) 黎利原为越南地方豪绅,在明朝统治北越后,于1418年举行蓝山起义,自称平定王,号召各地反明独立。各阶层、各民族人民纷纷参加,人数达数十万。黎利起义后,遭到明军镇压,转战十年。1426年,多次打败明朝大军。1427年,击破柳升率领的明军,柳升战死。后连续击败明军,迫使明军撤离越南。1428年,统一越南后,黎利称大王,在东京(河内)建立大越国,史称后黎朝。黎利在反明战争中,以弱敌强,屡胜明军,维护了越南的独立。 李姓: 李姓是当今中国第一大姓,也是世界第一大姓。 李氏出自殷纣时的赢姓理氏,源于河南鹿邑,其后裔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的大唐王朝。 唐朝在越南设立安南都护府,是“安南”国名的来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唐至五代时期形成了越南和朝鲜李姓。 公元1009年,唐太宗之子/曹王李明的后裔李公蕴在越南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强盛的李朝(Nhà Lý;),又称作后李朝(Nhà H&s853;u Lý,与李贲所建立的前李朝而区别)。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瞿越国黎恒死后,“安南大乱,久无酋长,其后国人共立闽人李公蕴(泉州东石人)为主”,创立安南李朝。 1009年,前黎朝权臣/亲卫殿前指挥使李公蕴利用王朝内乱的机会发动政变,建立李朝,并于次年改元顺天,定都升龙(今河内),是为李太祖。向宋真宗上表请求册封,真宗迫于北方压力,承认其独立地位,封其为静海军留守/检校太傅/安南都护/交趾郡王/御史大夫上柱国。李朝历8主216年。 北宋重新统一中原后,越南统治者表面上向宋廷纳贡称臣,实际上却与大理(南诏)互成犄交之势,共同对抗中央政权,尤以越南为甚,从北宋开始,越南历代统治者屡屡侵扰中央政权,并常南下侵占中国属国占城。 北宋皇佑年间,李氏挑拨广源壮族首领侬志高叛宋,率兵攻克邕州(今南宁),挥师沿郁江东下,围攻广州,被宋将狄青领军击败。此战对大宋影响非小,武将们相互倾轧/争功夺权/犯了仁宗大忌,使其整军治国/富国强兵的计划中途夭折,直接导致神宗熙宁年间对安南之战。 公元1075-1079年,宋朝联合占城国和高棉国进攻李朝大越,越南人被打败,李朝统治者把边界5省割让给中国。后来根据1084年条约,这5省又回归于大越。 但1127年仁宗去世后,越南国势开始衰弱,国内封建诸侯相互交战,争夺权力。李朝后半段时期,发生了“范猷之乱”、“郭卜之乱”和陈嗣庆、陈承兄弟专权的场面。1128年(宝庆二年),权臣陈守度趁李朝女皇李昭皇年幼,篡夺政权,李昭皇之夫安南驸马陈日煚取代李氏,建立大越陈朝。 *李太祖(Lý Thái T&s893;)本名李公蕴(Lý Công U&s849;n),是越南李朝的开国君主。年号顺天,庙号太祖,谥号神武皇帝,葬于寿陵。 李公蕴,原籍福建省人,后来侨居越南北部的古法乡(北宁天德)。据说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曾得到黎朝的重用,任殿前指挥使,在朝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陈姓: 陈姓在当今中华姓氏中为第5大姓,分布很广,以南方居多,除台湾外,以广东为最。在越南为10大姓氏之一。 陈姓源于西周时期的古陈国(今河南淮阳),始祖是舜帝后裔/陈国开国国君沩满,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陈氏移居海外,以入越南较早,至宋代人数更多,有的成为安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于公元1228年建立越南陈朝,传8世13王,历时175年,促进了陈姓人口的发展。 安南大越陈国国主为汉人,自称祖籍江浙会稽,本姓谢,后南迁福建时改姓陈,闻大宋国祚繁盛,便遣使上表请求加封,愿与大宋世代交好,承为西南藩篱。 福州府长乐县人谢升卿,因科场失意流落到广西邕州(今南宁),在边界贸易集市上,被越南的官僚陈孝招赘为婿,改名陈承,承子日煚于1225年当了皇帝,建立陈朝。 陈朝(Nhà Tr&s847;n)以前的李朝进入第七代皇帝李高宗(在位1175年至1210年)的时代以后、逐渐显示出衰弱的迹象。尤其是在高宗晚年1209年发生了叛乱、为了镇压叛乱需要藉助于外戚陈氏的力量,陈氏在李朝的势力得到了加强(陈氏把自己一族的女儿献给高宗的儿子李惠宗作为皇后)。 胡姓: 胡姓在当今中华姓氏中为第13大姓。西晋末年,中原胡氏有一支移居福建。 胡姓与陈姓同源,都源于河南淮阳西周初期的古陈国,陈国开国之君沩满死后谥号为胡公,又称胡公满,其子孙有的以谥为姓,就是胡氏。以国为姓,就是陈氏。 胡公满是舜的后裔,舜死传位给禹,禹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今河南虞城),后虞国“或失或续”。商均的33代孙即胡公满。越南胡朝改国号为大虞,是否有纪念先祖故国之意? 公元1400年,胡季犛(li)推翻越南陈朝,自立为帝,国号大虞。1406年,明出兵攻安南。1407年,大虞为明所灭,明在安南访陈氏后裔,不得,以安南为中国“故土”,因此并入明朝版图,改安南为交趾布政使司。1427年黎利迫使明军撤走,立陈朝后裔陈暠,明军撤出交趾。1428年,黎利自立,国号大越。1431年,明承认大越黎氏政权。自此越南独立至今。(但仍奉我国为正朔,每年上缴岁银供品,直到中法战争中法条约签定,中国承认越南彻底独立。) 莫姓: 莫姓在当今中华姓氏中排行第一百三十七位,以广西/四川/广东等省为多。
郑姓: 源于春秋时的郑国(今河南新郑),亡国后以国为氏。西晋末年迁居福建。在当今中华姓氏中居第23位,分布很广,以浙江/福建居多。 大越郑朝(1545——1787)共242年国运 阮氏封建主集团主要以顺化—广南为基地,建立了地方割据政权,越史称“广南国”。阮氏集团为了扩张势力,不断向南方发动侵略,不仅侵占了占婆的残余领土,而且还乘柬埔寨的衰落,在18世纪下半叶把越南南方当时属于柬埔寨的国土(下柬埔寨)完全并入了越南的版图。阮郑之间连年不断的战火,使越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因而18世纪的越南,从南到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西山农民起义。1783年,南方的阮氏封建主集团在西山军的打击下土崩瓦解。1785年打败2万暹罗侵略军。1786年北方的郑氏封建主集团也被西山军消灭,整个越南为西山军所控制。 郑怀德(1765~1825年),原籍福建长乐县,生于越南。父亲郑庆在越南朝廷任六品官,因而随入仕途,历任内政、外交、文教、军务要职。明命元年(1820年),编纂成《嘉定通志》,记叙越南南圻地区疆域沿革、城池建设、物产交易、水利交通,风土民情等。其中对华侨开拓该地区记载尤详,成为研究17~19世纪越南南圻社会、经济、地理及华侨历史的重要著作。 阮姓: 阮姓为越南第一大姓,乃晋汝南人阮敷为交州刺史时形成。 陈氏篡权推翻李朝建立陈朝后,担心李氏亲族反抗,强迫所有姓李的人一律改为姓阮。 清朝中期,阮福映统一越南,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氏王朝。当时不少官员都被赐姓阮,阮姓成为越南最大的姓氏。 1803年(嘉庆八年)清朝政府将安南国改为越南国,封阮福映为国王,越南由此得名。
|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71888/292阅读 |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