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塘餐饮业,一二百年前就很闻名。这些大户中多开办饭馆,目的不是盈利,主要是应酬亲朋,喜寿宴会招待宾客及自家厨房之用,其次是对外营业。如同成(李)庚子年前在兴隆街开设德隆饭店,益隆号(陈)在西沟沿也开此类饭馆,其主人陈鸿翥系御史陈鸿翊之胞兄,曾任知府,退职后为北塘耆绅,北洋大臣李鸿章每来北塘视察兵营,下车伊始必首先拜访陈鸿翥,陈亦为李设宴洗尘,席上多以当地海鲜为主,有几个名菜佳肴,至今传为佳话。
熘龙肝“龙肝”实则选新鲜肥大的狼鱼,剖腹只取其肝,如指甲盖大。二三十斤狼鱼取一小碟肝,烹饪得法。李鸿章尝后,感到鲜味特殊,赞不绝口。
烧粘鱼嘴巴海粘鱼产于渤海湾,而北塘产的鱼肥味鲜,特别是头部两个嘴巴肉鲜味独特,此鱼并不贵,贵在一条鱼只取两个嘴巴,一盘菜需几十斤鱼,此菜由前清传至民国,多为宴请贵宾飨用。
北塘包子于记(绰号于大眼)包子从1906年问世到现在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它的创始人是北塘镇的于俊起,他的包子是用半发面制成。一斤面掺半斤水。一斤面擀四十个皮,每个包子掐有十六到十八个褶,包子口设有面疙瘩。北塘包子的特点是以虾仁、蟹肉入馅,肉虾几乎各半,用香油、高汤拌之,吃起来鲜美适口,海味浓郁。
叉子火烧叉子火烧是塘沽传统名点,有八十年左右的历史,由北塘饭店经营。叉子火烧先用上等面粉和食油制成剂,擀成方形,然后放在铛子上初烤,待出嘎渣后再用叉子叉起来放在炉子里烤制。由于烧饼不直接接触烧器,因此受热均匀,色泽金黄,层次可达十几层,吃起来香酥可口。
北塘豆腐脑北塘豆腐脑是具有六十多年历史的一种风味小吃。其主要特点是用海鲜制卤,随着季节的变迁,鱼、虾、蟹等海货上市的不同,卤里的海味也因时各异。这种海味豆腐脑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马记名吃马记(店主人姓马行八)名吃有大饼、火烧、酱肉。大饼即呛面大锅饼,切着卖,面揉到一定程度再上锅烙,具有天然的香甜味。火烧,方形半发面,层多,选好猪后,自制酱肉、杂碎、自灌粉肠,风味独味,俗语“火烧夹酱肉,吃起来没够”。该店主要操作由其长子马鸿图合营后并入北塘饮食店,其风味没有保持下来。郝记(店主人郝二),经营品种与马记相同,除大饼火烧酱肉外还有蒸饺也很有名,主要操作人其子郝嘉儒,合营后也没保存特色。
滕家大饼铺品种有枣大饼,甜咸条大饼,普通发面大饼三种,还有豆馅面切糕、糖鼓等,简述一下糖鼓,大小如烧饼,薄皮、白糖小料馅,烤熟后,涨得很鼓,呈球形微扁,甜脆可口。
陈鸿云的果子果子也叫油条,陈鸿云的果子以脆出名,灶烧芦苇用温火油炸、面案洒干面、不糊不疲,盐、碱、矾适量,掉在地面上就摔碎啦,据说装在纸盒内带到关外也不绵软。
致美斋的糕点北塘共有四五家糕点店,首推致美斋,以品种全、花样多、质量好闻名,四季糕点,一应俱全,可与京津大店媲美。
王吴两家的烧麦王(六)吴(四)乡人以行几相称,两家都是肩担烧麦,经常在过往行人多处撂挑售卖,边做边售,一头是炉灶,另一头操作,一个和好馅,大花瓷盘子放在上面,馅表面覆盖着一层鲜虾仁、鲜蟹黄、木耳等,边做边吆喝,摊虽小、物味美,很受青睐,他们的油炸糕、世糕也很受顾客欢迎。
孟家的辣豆芽酱小贩姓孟外号"傻妹子",根据季节自制豆芽酱和绿豆丸子,东西虽不出奇,但味道特殊。担着两个篮子用两个瓷缸盛豆芽酱,用外套棉套保温。丸子挑好像有两个搪瓷桶,一个加锅带炉子煮汤,一个卖干的,镶着铜页的扁担和系小挑的铜链擦得金光锃亮,走街串巷,人人喜食。}
金家的米糕:金家的切糕有江米、黄米的;枣的、豆馅的,还有油炸糕也很有名。
其他名小吃:孔家的豆腐脑,用蟹肉打卤;任帮子的五香果仁;滕矮子的糖堆、糖占子等。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曾经名噪一时的小吃消匿了,但北塘渔家精于烹制的传统却得到新的发挥。以鱼、虾、蟹和贝类等主要海产品为主料,北塘人制作出的菜肴独具“纯”“鲜”的淳厚风味。改革开放以来,餐饮业旅游业迅猛发展。走到街上,时不时便有“北塘海鲜”大字招牌跳入眼帘。踏进门去,常常听到店家自豪地宣称:纯正的北塘海鲜,一水的北塘货。––这是在塘沽区里,若到北塘去走一走,那一片片装修一新的酒家餐馆,更是以“北塘海鲜”的王牌招徕顾客。据闻,前来就餐者大多为京津或更远一些的客人,一路风尘慕名而来。这本不奇怪,天津有句俗谚叫作"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北京客人对海鲜的钟爱尤甚。他们除了从海鲜馆晨打着饱嗝踱出来,还要特意到集贸市场逛一逛,然后双手大兜小兜地提着时新海鲜,兜满货足,心满意足地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