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向西,往北,一万里(2) |
[游记]向西,往北,一万里(2) |
2007-10-22cncn.com |
(3) 敦煌: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写敦煌,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没有些文化,是写不好的,偏偏我就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 一说敦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将其等同于莫高窟。确实,敦煌莫高窟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太重了。其瑰丽的艺术光辉使我们自豪的将其与长城、丝绸、瓷器、书法等一起列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直接代表。莫高窟里随便一个飞天图,便足以艳惊世界。无怪乎敦化市将一座反弹琵琶雕像矗立于市中心,夜晚它流光溢彩,散发着东方神韵的迷人光芒。 敦煌是璀璨夺目的,敦煌也是黯然神伤的。区区一个王道士远不能承担那个愚昧昏聩年代的重大又寻常的错误,那是时代的错误,民族的悲剧。 此行敦煌,重点放在自然风光。选择了距离敦煌市区170余公里的雅丹国家地址公园和市郊的鸣沙山月牙泉。 我怀着对雅丹壮丽景观的憧憬跨进了出租车。连续三小时的奔驰,却让我的血液一点点冷却。车过土扬,几乎不能看见前方的路,我掩鼻咳嗽,咳的眼泪都要出来了,以此来掩饰内心的悲凉。 任何一点细微的生命的痕迹,都让我们兴奋良久,随即又陷入深深的荒芜。这种干涸和荒芜,让我在后面的几天都缓不过劲来。在敦煌开往嘉峪关火车上的洗手池,当我看到“请节约每一滴水”的宣传语,再望见窗外那铺天盖地的戈壁,满心酸胀。每一滴水,都让内心充满犯罪感。所能做的,只有将水龙头开的小些,再小些。 有一段路两旁的沙地上隆起一个一个的小堆,上面有一些丛生的针叶状植物,不晓得是否顽强的沙漠红柳。司机说你仔细看那沙堆,都在同一个迎风面而成削平状。看了一下,确实如此。他说那是风的作用。风,吹散了沙,植物的根暴露出来,渐渐就枯死了,但种子吹向了前面,又顽强的生根,发芽。于是,在每一个沙堆都看见同样的景象:一面倾斜的削平,暴露出枯死的根系;另一面,是生命如花的招展。植物与自然的抗争,便这样在厉风中默默的持续。 要去雅丹,玉门关是必经之路。于是,不论你是否走近去看那荒漠中的土墩,都要交上一人40元钱的买路钱。如若近前,去洗手间,一元,听两句讲解,两元。我虽早已得知,仍心不能平。好像后来的雅丹,在收取刚刚上涨到70元的门票后,依然要每人一元的如厕费。当我与收费人分辩,人家振振有词的回答:“我们这里 缺水,环保厕所里用的塑料袋袋,是从上海空运过来的…”我语塞…似乎突然明白,罗小虎为何能在这片戈壁边缘用一泓清水便打动玉蛟龙骄傲的心。 贫困和偏远,似乎逼迫人们想出一些生钱之道。但只拿贫乏做理由,在短暂的利用先天资源生财之后,可曾认真考虑今后持续的发展?或许他们的眼界,远不能看到如此之远。这种心灵的荒芜,比起那干涸的戈壁,更让人难过。 关城都尉府的遗迹,被铁栅栏简单的圈起,凭游人在风中默念它走过的千百年苍凉岁月。我在忿恨之余,不停的吟诗,希望能借精神的慰藉,战胜物质的痛苦。“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而雅丹,这个罗布泊边缘的魔鬼之城,在风中呜咽,似乎在哀悼那永远没能走出罗布泊的余纯顺,更似乎为这片荒漠的土地悲哭。 风,好大,用头巾掩住口鼻,头发仍在风中乱舞。举目四望,鬼斧神工的土堆,是风的杰作,是岁月的痕迹,是自然的伟力。人,立于其中,很容易发现自己的渺小和无能为力。 只看了大概十分之一个景区,因为若想看更精彩的十分之九,你得再花200块坐越野车深入进去。想着赶在鸣沙山日落前登到沙山顶上,略带遗憾的离开了。 月牙泉的照片,是很多年前看到的。当时尚未热爱远足,但有一颗热爱自然的心。 那是张日落时分的月牙泉。具体影像,今天已经不清晰,唯一的记忆,是一片暮色的荒漠,一湾小小的闪闪发光的月牙儿似的清泉,让人惊叹,让人心驰神往。 攀爬沙山的路,显得如此漫长而艰难。走一大步,退一小步。仰头,那绵延的沙脊,似乎永无止境。停步,大口的喘息,鼓励自己加油。眼看着太阳渐渐西斜,时间在争分夺秒中煎熬。 终于,能看见泉水的一角,更多,越来越多,一个完整的月牙……我们忍不住雀跃,差点滑下沙山。金色的太阳的余晖洒满沙山,洒满月牙泉,一切笼在静谧的心跳中。 那天,天气极好,不仅有日落,更有彩虹,虽是短短的一段,但在这样干燥的地方,已经极为难得。优美的沙脊线,金色的月牙泉,夕阳下缓行的驼队…化作记忆中最难忘的画面。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77928/16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