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徽州古韵--婺源行(三) |
[游记]徽州古韵--婺源行(三) |
2007-10-22cncn.com |
上午将要走的是北线,第一站是彩虹桥,位于婺源县地理中心位置的清华镇。车出思口镇,一路北上,转过一道大弯,一个河边白墙黑瓦的村落展现在眼前,婺源真是一步一色,回头换景啊。摩的师父停下车来,回头笑呵呵地对我说“这是长摊村,我家就住这”。可惜没有时间进村游览,但俯拍全村的机会我怎么会错过,村顶上烟雾缭绕,村旁的山丘小河雾色朦朦,好一个世外桃源。 车穿清华镇没有停留,几分钟后就到了彩虹桥。没想到古桥大门口竟是现代化程度极高的电磁检票机,和地铁车站的检票机一样先进,与大门里面的古桥行成了强烈的时空反差(婺源开发比较成熟的几个景区如李坑、汪口都是如此)。摩的师父跟着我来到售票台前,当我买票进去后,一回头发现他乐呵呵地接过售票员递过来的两块钱。原来和城市里的的士司机拉客住店有回扣一样,这里也有类似的规矩啊,呵呵。师父真是热心,陪我进去还帮着背包,不过也就这一回,因为包太重,我又喜欢到处走,速度很快,他有点吃力跟不上趟了,而且也没兴趣游览这些我们看来难得一见的胜景,于是以后的几站都是他守在村口帮我看包,等着我了,呵呵。彩虹桥建于南宋时期,是全国目前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设计最科学、规模也最大的廊桥( 婺源的北线景区以清华镇为中心,正北方是以自然风光著称的卧龙谷、灵岩洞和大嶂山;东北方则是距清华35 车过浙源乡(詹天佑故里),明显地就开始走上坡路了,也就表明已经进入理坑村的所在乡——沱川。路旁的山越来越高陡,公路弯道也明显增多,路边的村落和路上的行人逐渐稀少,有时车行十几里都见不到一辆来车和人影。路旁深沟里巨石堆砌,可以想象得到山洪****时的气势滂沱。从清华出来整整用了1 理坑由于地处偏远,一般不是旅行社安排的团体旅行景点(跟团游婺源一般就安排李坑、江湾和彩虹桥),因此来此的游客非常得少,但绝对值得来。虽已是上午,仍少见游人,但有不少学生在这里写生作画。从外观整体上看理坑的建筑和思溪延村的差不多,唯独不同的就是村里的小河上跨卧不是廊桥而是青石板桥。墙体更为斑驳,很多甚至看不出以前的白色来,墙根处、屋檐上、石板路缝间都长满了青苔。今天是阴天,远处山峦雾气缭绕,天气环境的烘托愈发显得山村的古朴、沧桑。“小桥、流水、人家”这几乎成了婺源许许多多村落的典型画面。“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经不住一个村里人的自荐,请他做了我的导游。听他说着还算是标准的普通话以及解说用语的专业,感受到了村里人日益增强的旅游经济意识。不知道若干年以后,这里是否也会被开发成游人如织、披红挂彩,商铺林立的“旅游胜地”。与思溪和延村比起来,这里的古建筑更有官家气派。整个村落有统一的规划,整齐的青石板小巷四通八达。宅院的院墙也比较高大,门前的空间也更开阔。发现一条有意思的巷子,两头窄,中间宽,这个巷子被称为“ “天官上卿”是座很特别的古宅。八字门,外墙呈不规则的三角,里面却是公正四方的。这座房子是吏部尚书余懋平送给女儿女婿的,因其为官道路坎坷、三起三落,他用这座房子告诫晚辈无论外面的世界怎么样,自己都要堂堂正正地做人。和“天官上卿”差不多,“尚书第”、 “ 开始下起了小雨,墙垣、台阶、巷路,凡是青石做成的建筑都在雨水的浸润后变成了青黑色。河边写生的学生们分分撑起了伞,怕打湿了画板,但仍在专心致志地画着。河中的倒影经过细雨的打磨,仿佛成了一幅磨砂山水画。虽近晌午,雾气却更重了,走到村口回望里坑,发现此情此景真是般配汤显祖的那句名诗:“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77938/16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