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的走遍中国之 南京

[游记]我的走遍中国之 南京

2007-12-07cncn.com

【我的走遍中国之七】 南京

南京本就在我曾走过的范围之中,但之前的几次都是匆匆而过的商旅之行,虽在公务之余曾漫步于南师大的优美校园,曾在夫子庙的饭店内一边欣赏古琴一边品尝淮扬小食,却从未真正领略过金陵胜景,于是乎便有了这次南京自由行。

【在途中】

谁说享受途中的乐趣只能是自驾一族?我从来就爱感受移动的情趣。

这次坐的是提速后的全新的D字电车,二等车的座位与从前的特快车的软座相比略有不足,不过比飞机上的空间还是宽阔了不少。车厢的设计和日本的新干线有几分相似,特别是内部装饰的色彩上,墙面是柔和的乳白色,地面是深灰色,灯光也不是传统的白色日光灯,而椅背的车厢简略图的标注方式则是完全翻版了新干线,相当的人性化。

电力机车发动机噪音大幅降低,且车厢隔音效果大大改善,更重要的是,从前的看似礼貌实则有强行灌输之嫌的车上广播被缩减到了最低限度,还给了旅客一个安静自在的环境。

电力机车加速很快,才起步转瞬间就达到了150公里以上,以前写送别的文章里头常用的‘列车缓缓驶出站台’之类的文字今后要是再用,就会有矫揉造作之感了。

童年时经常乘坐绿皮火车往来在这条沪宁线之上,看惯了沿线的风景。笔直的防护林,连成片的鱼塘,水网交错的河流,隔着大片绿色的稻田的白墙灰瓦的民居,都是令我心温暖的江南水乡风情。如今我的交通往来更多的是便利的高速公路,但从狭小的车内透视窗外和在火车车厢中的安然的心情却是无法比拟的。

从前的火车,除了起点站对号入座之外,其他中途各站就和公交车一样,只要眼明脚快就可以随意就座,而且从前的车速慢,基本上一路各个大站都要停靠,所以同一个车厢里有在各个站上下的旅客。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站会和谁同坐。彼此不讨厌的话,还可以随缘聊聊几句,这不期而遇的同车客和窗外飞驶而过的画面一样,都是途中的风景。当然,身边遇上单身美女同坐的几率比飞机上更低,根据笔者的经历统计应该在2%以下。然而,永远能保持一种对于未知的期待,不是比一开始就知道问题的答案要有趣得多吗?

回程的火车上,远处有个高八调的女声的电话此起彼伏,声音很甜,对话的内容也很风趣。不过,对于我而言,我是希望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讲电话,自己是基本不主动拨出,而对于不得不接的电话,也是尽可能低声、简短地讲完。大庭广众之下大声说电话,我觉得和在众目睽睽之下一丝不挂地洗澡没有两样。有博学者喜欢说响亮而漂亮的外语电话,我依旧认为,即便身材火爆,洗澡时也大可不必开着窗户。

【南京市内】

仅仅2小时就到站了,似乎还有些意犹未尽。要知道曾经上海到南京的单程要耗费6小时以上的,时间缩短了空间的距离,现代人的生活半径比起从前扩大了许多倍。

新的南京火车站气派美观,远远地可以望见玄武湖公园。

火车站周边照例是中国特有的混乱,由于我预定的酒店离火车站很近,为了避免受到出租车司机的白眼,我识趣地上了一辆拥挤的公车。好像除了北京,中国各地的空调车的票资一律都是2元,尽管如此,北京的公车仍然是我所见过的大城市中最空的。

下车后步行走过长途汽车站前,尽管不是春运期间,但杂乱的程度丝毫不逊于节后返城的景象。过了这一段路,是一般居民区了,不过大白天的,路边已经有了出售盒饭的排挡,不免地令我对于此地的城市化程度有所失望。

安顿好行李,重新整理一番,我坐上了前往第一站——鸡鸣寺的旅游巴士。巴士穿过嘈杂混乱的街区,一路向南驶去,道路两边逐步出现了大量的枝叶繁茂、遮天蔽日的梧桐树。虽然还没有看到有岁月磨砺的痕迹的建筑,单单这些有着相当年龄的行道树所掩映下的街道已经透出一丝丝的凝重气氛。

才下车,刚才还艳阳当头的晴空转眼间就下起大雨,多亏了车站的雨蓬,才不至于令我出师未捷身先‘湿’了。正苦恼此地不像上海的车站有人趁着下雨卖伞时,一支烟工夫,一阵好风将乌云吹散,这雨说停便停了。

随着路边的指示牌,一路寻鸡鸣寺而去,绕了几个圈子才到。其间经过一处绿树掩映中的古典风格的建筑,以为就是鸡鸣寺了,走近一看,谁料竟是某某区政府的办公场所,颇为滑稽。

又寻访片刻,走过一段幽静巷道,终于看到了这鸡鸣寺三个大字。从山门开始一路拾阶而上,依次经过几个窄窄的殿堂,有走过一段石阶达到了一处开阔的平台。从山门进入时就得到了三支香,一路过了好几个宝殿都不见燃香之处,正自心里纳闷,却在这平台上找到了香炉。这才将手中香供奉完毕,环绕平台观察起来。原来这鸡鸣寺依山而建,左右狭窄而进深极长,方才一路走来才不过是从山脚到了一处山坡地势平坦处。平台四周建有围栏,凭栏而立,面前只能望见先前走过的山门外的一段巷道而已。观察各处旅游指示牌和香炉宝鼎,方才明白整个寺庙历经多代,屡毁屡建,现在的殿堂建筑基本是八十年代末重修,大概除了些许古树之外,其他如香炉之类还都不及我年长。

继续向上走,则是许多人在游记中提及的鸡鸣寺素斋馆了。至此,山势已到尽头,拣了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下。此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窗外正对着的是一段著名的城墙——台城。高大的灰黑色的城墙上密布着的爬山虎被细雨刷洗得一片墨绿,墙外可见玄武湖一角,再往后是视线尽头的连绵的山势,整个景色便如一副水墨丹青,美得淡雅清新却不咄咄逼人。

已经过了午饭时候,店里没有许多客人,我因而得以一边从容地品尝此地的素面,一边品味着窗外细雨中的厚重的青黛色的城墙景色。

走出素斋馆才几步,雨又停了,太阳随即就钻出云层,气温马上升高起来。先前的瓢泼大雨,现在看来简直就如南柯一梦。

寺的后门直接连接着台城的入口,从一个操着古怪的老南京话的大爷手中买好门票,缓缓走上了刚才在窗外观赏多时的城墙。墙上极其宽敞,目测至少有10宽吧。地面全部由统一尺寸的灰黑色的青砖铺就,两侧的箭垛有一人多高,透过箭垛的间隙,探头向下望去,地面在10多米之下,令人微微心生恐惧,向前望去,则是水波粼粼的玄武湖。这里应该是明朝的南京城墙,墙外便是当时的郊外了。古代考虑到城防需要,往往依水建城,把好端端的水景给隔开在城外,便如西湖的湖滨一带旧时有涌金门、清波门等,重庆在江滨有朝天门、南纪门、储奇门等,而大名鼎鼎的岳阳楼原本也是岳阳城的一道城门。如此大好美景却只能有守城的军士才能每天见得,实在有些暴殄天物了,不过站在这高高的城墙之上居高临下,不免令人会有把酒临风、泼墨挥毫的豪情,难怪往往名楼上能留下众多名作。西湖、玄武这样的小水塘,波澜不兴,孕育的多是些温柔旖旎的风流文字;八百里洞庭,则引出‘汽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的豪情;阴沉污浊的浔阳江江畔,闹出些许反诗自然也不是什么怪事了。

从一处通向城外的台阶走下来,玄武湖水就在眼前。此湖是人工开挖而成,不过是在千年前,三国时此地已是东吴操练水军之处。今日固然不见楼船往来,而湖中的长堤也颇有些模拟西湖白堤苏堤的意味,刀光剑影消散之后的玄武湖也开始英雄气短了。可惜水面略窄,而远处的群山又隔开太远,无法成为其屏障,先天性地输给西湖。湖边多高大的松柏,却不见柳树,大概是近代所栽种的,因为晚唐时韦庄的诗里还分明有‘最是无情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的句子。堤岸是最适合栽种垂杨柳的,且不说此时正是发黄的柳条随风轻舞,柳绵飞扬的大好时节,单单‘烟笼’二字便令人神往不已。松柏虽然四季常青,然则松柏森森,令人容易联想到肃穆的墓道,怎么都不适合在游湖时观赏把玩。

离南京游已经过了一月有余了,这篇游记却写了好多回一直没有杀青。这段时间工作很忙,压力也很大,偶尔有点时间,也基本上是看电视、打游戏消遣掉了,但更主要是我自己的惰性使然,总觉得还有大把时间,以后再写也没关系,先做容易的事情把要伤脑筋的事拖着,结果是时光虚度一事无成。

现在文章写了一半,却没有心情继续下去了,正如我在南京的旅游过程一样,至此已经游兴大减。玄武湖出来之后,去参观了总统府,基本上都是看些照片史料,兴味索然。晚上本打算去夫子庙,但最终只是照例去湖南路吃饭了事。以前出差时去过夫子庙,感觉和上海的城隍庙也差不多,基本上只剩下小吃店而已,秦淮河的风韵早已不再,即便还有游船。其实去过的一些古镇或古街大多如此,白墙灰瓦的建筑或旧或新,街道或石板路或水泥路,小桥流水或许还在流淌,但无论是乌镇还是七里山塘街,或甪直或磁器口,只是供到此一游者打尖购物而已,却无法打动我了。

第二天随大流去了中山陵,虽然怀有对伟人的崇敬之心,无奈在如此的人流之下也只能匆匆一瞥而过,印象殊不深刻。反倒是在山路上的一家饭店用餐时,旁边一桌的操着近似北京口音的中年妇女对服务员的颐指气使的态度令我痛感‘店大欺客,客大亦能欺店’。除此之外,第二天的经历几乎和学生时代的春游无异。一方面是五一处处满房,一方面是兴致已无,临时购买了当晚的回程车票直接回了上海。

而今总结起来,南京给我的印象是毁誉参半,这里有着江南其他城市所缺乏的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但从诗文中读到的那种温柔旖旎的六朝金粉之风流韵味却丝毫不见踪影,敦厚有余而轻灵不足,正如现在的南京方言,不知传承了几分六朝和明代的余音?南京方言和近在咫尺的苏锡常的方言竟然有着天壤之别,以至于今日的南京怎么会被苏南的其他城市所边缘化,甚至去江南化。曾经的金陵竟然被视作北方城市,每念及此,总不免为之唏嘘。

或许是我的天生的恶习,看人看事物总是吹毛求疵,打分总是从低,但愿此文不至于为南京增添过多的负面形象,读者阅后仍能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南京,便幸甚至哉。

2007-6-8夜完稿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80910/18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